把双脚深深踩进土地
2021-09-03姜成娟
大罗庄,是山东莒县的一个村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今年已104岁高龄的宋平同志出生的村子。
我第一次到大罗庄,是2014年5月。作为省级以上主流媒体采访团的一员,我们那次的任务,是采访莒县的一个群体,那就是1949年前入党的老党员。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进城工作,一直在农村耕种、生活,在最基层维护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巩固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2014年,中共莒县县委为这个群体建立“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地址就在大罗庄。
当我站在馆内时,泪流满面。因为我正是这个群体的后代。我的爷爷、外公都是1944年入党的老党员。我的震撼在于,我以一个外人的眼光,重新回望打量这个我多年未归的家乡,我重新发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那就是永恒、照彻世界的,为人民求解放的政治本色!
某种意义上,《大罗庄》首先是献给我的爷爷和外公的作品。他们是我的政治启蒙者。我能成长为今天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具备人民立场的青年作家,首先是受家庭的影响。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这个会上,他以柳青为例,勉励作家要扎根基层,为人民书写。
这番话,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鼓励。当年柳青能够离开北京,我就不能离开济南吗?我想,在新时代,也应该有这样的青年作家,以离开大城市、主动到基层扎根的实际行动,向柳青致敬,向延安文艺道路致敬。
为什么要到農村去?农村在发生什么?它将要发生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有过两次调整。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记录它的,是柳青的《创业史》。第二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那么,到了现在,农村的面貌是什么样子?它的结构、文化、伦理、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的发展等,是什么样子?
我渴望了解。我渴望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把自己“栽种”到土地里,以一个体验主体的身份,来经历、记录、书写。
于是,2015年,我参加了当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因为我的大学是一所985院校,符合引进条件,遂被引进到本色馆。
从那以后的6年时间里,我没有忘记我到基层工作的初心:继续挖掘本色精神、争取成立中国共产党本色干部学院,以及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我尤其关注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本色馆在广阔的田野里。一推门,外面就是大罗庄的田野。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对土地问题的关注是自然的。《大罗庄》的线索,正是不同时期党的建设、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认识、书写今天的中国乡村,最亟需的,也许是理论视野。
我在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农民的土地,不是天经地义就有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因为正确解决了土地问题而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未来也必须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才能保证旗帜继续飘扬。这是更加深刻的思考。
我以一个村庄百年的翔实数据和事例,表达和支持了这一观点,就是必须加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这是当代青年对历史的负责,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也是对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忠诚。
这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2020年中秋节,我为大罗庄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典型——九间棚村牵线,期望两个村庄能够加强联系,那晚从平邑赶回家,已经深夜,超市已下班,冰箱空空,孩子饥饿。那天晚上,月明如素,我在阳台上看着月亮,眼泪流下来。我问孩子:你能理解妈妈吗?孩子说:理解。
6年了,我把双脚深深踩进土地,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新时代农村。我看到了,在我脚下这片土地上,在今天的中国基层,大量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在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着,我创作了系列作品,也获得了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大奖。
《大罗庄》是我的四部红色革命文化系列之三。《本色》写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现滨海》是以青年视角发现滨海根据地的历史意义,《向组织报到——一个新时代青年的信仰之路》是写新时代语境下,当代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大罗庄》主题是党的领导,线索之一是党的建设,线索之二则是党的土地政策以及每个时期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大罗庄》的写作,我有意在文本中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尝试理论注入、党史再现、文学表达。我追求的,是理论视野下的文学表达。用理论视野来观照每一个历史事实和人物。
这是我的自觉和决绝,也是我的自我属望。
我的这本书,像刺向风车的长矛,它能刺中什么?我不知道,可是我要刺出。
感谢山东教育出版社。我的第一本理论入门书籍,购自山东教育书店。毕业初到济南,我经常在那里驻留。山东教育出版社门前有两株玉兰,十年来,每一个春天,它沁芳泻玉,长久地留在我的生命中。
感谢家乡组织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事实上,这个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在组织部门的关心下完成的。个人服从组织、个人服务组织,在组织的指导、培养下,以文学创作的方式,为组织的伟大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这,就是一个新时代青年作家,最幸福的事情。
最后,感谢亲爱的中国共产党,是她的百年实践,波澜壮阔,感天动地,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值得我们为之反复咏叹与郑重书写。
(未署名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崔秀娜)
图书简介:
长篇报告文学《大罗庄——一个村庄与一个政党的百年长征》深入挖掘大罗庄这个沂蒙地区普通村庄的红色革命历史,以小见大,在每一个时期都把村庄的事件与当时全国发生的事件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本书具备了历史厚度与更广阔的意义。通过书写党在一个村庄的百年奋斗历史,折射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是怎样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
定价:35元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作者简介:
姜成娟,山东莒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作协副主席。供职于“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曾获得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首届、第二届刘勰文艺奖;第二届日照文艺奖、第四届日照文艺奖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