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恩铭: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2021-09-03余玮

党史纵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共产党济南工人

余玮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与其他20多名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一大代表

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族聚居村寨水浦村一户医生之家,从小就表现出聪颖、睿智、锐气、好学的特质。

1917年7月,邓恩铭收到二叔黄泽沛(原名邓国瑾)的热情来信,邀他到山东济南上学。邓恩铭走出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寨,从此命运发生了变化。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这里,邓恩铭知识猛进,眼界大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山东成了全国注视的焦点。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和山东省立一中的学生联合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组织地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邓恩铭的演说、写作、组织才能在同学中崭露头角,受到同学们的拥护,并结识了大自己3岁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从此二人成为风雨同舟的战友。

五四运动后,在中国迅速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潮流。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杂志和介绍苏俄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籍,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社会现象,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0年夏,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陈独秀函约齐鲁书社社长王乐平组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王乐平推荐了王尽美、邓恩铭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联系。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影响和帮助下,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邓恩铭是组织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

1921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全国各地早期党组织发出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王尽美、邓恩铭二人作为参加第一次党代会的代表。不久,邓恩铭、王尽美赴沪与会。

至7月22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陆续到齐。为保密起见,大部分代表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寄住在预先租下的已放暑假的博文女校宿舍。

全程参加党的一大,是邓恩铭革命生涯中最光辉的起点。邓恩铭是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性活动,在这里他遇到的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闪烁着时代风采的革命先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聚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所以,在等待开会的日子里,邓恩铭这个刚满20岁的年轻小伙儿抵制住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各种诱惑,抓紧时间阅读大会发起组准备的有关资料和代表们带来的各种进步书刊。性格开朗的他还逐一拜访每位代表,利用一切机会跟他们交流,同他们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邓恩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大会发言中,邓恩铭激动地说:“我的祖国呀,必须富强。没有道理不富强!”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让其他代表们看到了未来革命的希望。会议期间,邓恩铭活泼好问的举止、虚心好学的精神,得到代表们的好评。

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与其他代表一起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当天下午6时许,大会胜利闭幕。此时嘉兴南湖的湖面上已是暮霭沉沉、渔火点点。邓恩铭伫立船头,遥望远方,心潮激荡。他挥毫写下了明志诗《决心》,立下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读书济世闻鸡舞,革命决心放胆尝。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

山东工人运动的开拓者

中共一大结束后,邓恩铭和王尽美带着在上海得到的《共产党宣言》《馬克思主义浅说》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回到济南,认真研读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久,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山东支部,王尽美任支部书记,邓恩铭系支部委员。

1922年初,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在苏联的经历,让邓恩铭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希望,更加坚定了他投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信心。

中共二大以后,遵照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邓恩铭在淄博煤矿区住了下来,亲自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工人运动形势,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把工人组织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家人当年送邓恩铭到山东读书,是希望他学成之后能光宗耀祖,没想到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希望他“迷途知返”,并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邓恩铭明确反对父母给儿女包办婚姻,规劝父母抛弃陈旧观念:“父母辛苦费力哺育儿女,处处总为儿女好;不过一时比一时不同,从前是好的,那(哪)晓得反到(倒)害起儿女来,比比皆是,最头痛的就是替儿女订婚……父母的一片好心,做儿女的无有一个不感激,不过总盼望做父母改换改换方法来爱儿女就行了。”面对几千年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世俗观念,他以在青岛做官的堂叔为例提醒父亲:“无论做官为宦,总要处处体贴老百姓,不用助人为恶,剥夺人民。二叔做官数年,一清到底……百姓没有不爱戴的,所以名誉很好!因此,父亲千万千万要像二叔一样才好。”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他在信中说自己因党的“职务缠身”不能回家完婚,明确表示:“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尽管家人多次规劝,但邓恩铭仍然义无反顾。

1922年底,鄧恩铭受中国共产党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派遣,前往青岛开展工作。他以东镇小学教员和《胶澳日报》编辑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那时的青岛,党的工作刚刚开展,邓恩铭孤身奋战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

尽管困难重重,但邓恩铭毫不畏惧,满怀信心地面对挑战,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24年3月18日,他在给刘仁静的信中写道:“青岛好像一片干净的腴土,随地可以种植,故我到此后即作种(植)计划。”他敏锐地观察到在青岛开展革命工作的种种有利因素。在考察了四方一带大批工厂后,邓恩铭认为那里的工人受压迫深、觉悟高,极有希望。后来震动全国的四方铁路工人和纺织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充分证明了邓恩铭的远见卓识。

在邓恩铭的辛勤开拓下,青岛这片“腴土”很快结出了累累硕果。1923年8月,中共青岛组成立,这是青岛第一个党组织,邓恩铭任书记。很快,“路厂和港都已有组织,而纱、电、水正着手组织也”,“情形好极,异常乐观”!1923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邓恩铭任支部书记;1924年7月,青岛党组织改称为中共青岛独立组,邓恩铭任组长;1925年2月,又改称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在青岛工作期间,他经常身着短裤短褂,化装成工人,深入工厂车间、铁路车站和职工家庭,启发工人觉悟,建立工会组织。青岛市党、团组织的建立,为青岛工人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青岛的革命斗争从此掀开了辉煌的一页。

被捕牺牲

1925年2月,胶济铁路局上层发生内讧,邓恩铭与王尽美利用这一时机,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公开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威震千里胶济线,迫使铁路局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鼓舞了青岛广大工人。各行各业的工人普遍觉醒,纷纷筹建自己的团体,以争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同年4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参加罢工人数达到1.8万,形成了青岛历史上第一次罢工高潮。青岛人民的觉醒,引起了当地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的恐惧。5月4日,青岛当局拘捕了邓恩铭,并于5月11日将他赶出青岛,但他仍继续领导青岛的工人运动。5月29日,青岛日商纱厂厂主勾结青岛当局残酷镇压了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惨案发生后,邓恩铭夜以继日地奔波于青岛各区各界,领导青岛人民掀起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新高潮。

8月,邓恩铭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1月7日,山东地执委在济南东关筹备纪念十月革命的活动时,被反动当局侦知,邓恩铭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到重刑审讯,遍体鳞伤。此时他已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但始终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所幸当时他化名“黄伯云”,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经地下党组织和亲友花钱打点警方上下,他得以保外就医。

邓恩铭出狱后住在叔父家。经过这场变故,黄泽沛为“侄负叔望”而愠怒,以家长权威命令邓恩铭“以后不得参与政事,只可悉心养病”。为了免除叔父一家对自己的担忧,邓恩铭悄悄离开叔父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1月19日,邓恩铭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再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邓恩铭坚贞不屈,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

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反动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年仅30岁。就义前,邓恩铭写下了最后一首题为《诀别》的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89年4月4日,在烈士殉难地、即现在的济南槐荫青年公园中央立起了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2009年9月,邓恩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责任编辑:林晓清)

猜你喜欢

共产党济南工人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