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对浙江樟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021-09-03盛卫星许在恩徐裕良周冠杨建详吴小盈
盛卫星, 许在恩, 徐裕良, 周冠, 杨建详, 吴小盈
建德市林业局,浙江 建德 311600
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又名浙江桂,是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常绿的特产植物和珍贵稀有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深根性和萌芽性强的特点。浙江樟具有材质优良、树形优美、树冠端庄、枝叶浓密,是优良的用材、绿化观赏和防护林树种[1-3]。前人研究表明,浙江樟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0 ℃,发芽率可达75%以上[4]。规格为20 cm×20 cm的容器对浙江樟根系生长较为有利[5],而18 cm×18 cm的无纺布容器袋有利于浙江樟容器苗的生长[6];谷壳︰泥炭︰黄心土=40︰35︰25有利于浙江樟地径和生物量的生长[7];施用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分别为 5.32,13.32,3.56 g·株−1是培育浙江樟2年生容器苗的最佳施肥量[8-9],育苗基质中添加 N︰P=1.75︰1 的缓释肥 1.5 kg m−3可满足浙江樟生长的养分需求[10],加载 3.5 kg·m−3缓释肥的浙江樟根长、根表面积和体积为最大,培育2年生浙江樟容器苗 N、P施肥水平以1.67,0.74 g·株−1为宜[11-12]。
育苗基质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气以及稳固植株,决定着苗木能否培育成功及苗木质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前人在北美红杉[13]、香椿[14]、栓皮栎[15]、桢楠[16]等的研究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的差异较大。本文以浙江樟1年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比例的泥炭、锯末和黄心土的基质配方,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幼苗株高、地径及生物量的生长和氮磷钾等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浙江樟容器苗培育的基质配比,为优质苗木培育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场朱家埠林区珍贵树种温室大棚 (29°29′N,119°16′E),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9 ℃,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9.2 ℃,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4.7 ℃。年均日照时数 1 940 h,年均无霜期 254 d。年均降雨量1 504 mm,空气相对湿度82%。苗木生长期间温室大棚中的气温23~33 ℃,空气湿度60%~75%。
1.2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苗为浙江樟的1年生幼苗,苗高18.82±2.86 cm,地径 0.38±0.04 cm。
2018 年 3 月 1 号采用 23 cm×24 cm×28 cm (底径×上口径×高) 的花盆,每盆栽植1株,每盆基质10 L,不同基质按质量配比如表1所示。采用随机试验,每个处理种植10株苗木,重复3次。置于温室大棚中进行水分、施肥等日常管理,所有育苗措施均一致。
表1 不同基质的配制比例Tab.1 Mixing ratio of different substrate compositions
不同处理按一定基质配比完成后,均取样1 kg,用于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分析方法采用鲁如坤主编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法》,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基质的基本理化性质Tab.2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1.3.1 苗木测量与采样
2018年11月30 日对所有处理的苗木进行调查,用钢卷尺分别测定幼苗株高,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然后选择不同处理的标准株4株,采用全收获法,分别将叶片、枝干和根系分离并洗净,分别置于烘箱中杀青 30 min(105 ℃),而后将温度调至70 ℃,烘干至恒重,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烘干后的植物样品经粉碎后,过0.149 mm筛,待用。
1.3.2 分析方法
育苗基质的pH用pH计法(土水比1∶5),有机碳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容重和孔隙度采用环刀法,速效钾用乙酸铵溶液浸提-火焰光度计法[17]。植物样品氮含量用元素分析仪法;经H2SO4-H2O2消煮后,火焰光度计法测钾含量,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磷含量[17]。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总生物量 (g·株−1) =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
不同养分积累量(mg·株−1) =叶片、枝干、根系不同养分含量×不同器官生物量。
整株养分积累量(mg·株−1)= 叶片养分积累量+枝干养分积累量+根系养分积累量
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和Duncan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α=0.05),利用 Excel 2010 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幼苗株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
从图1可知,浙江樟幼苗株高在不同基质中的排 序 为 A3( 110.3 cm) > A2( 100.0 cm) > A4(97.8 cm)> A1(94.1 cm)> A5(91.2 cm),其中A3基质配方培育的浙江樟幼苗株高显著高于A5(P<0.05),高出20.9%。浙江樟苗木地径介于0.97~1.21 cm(见图2),其中 A3显著大于 A5(P<0.05)。幼苗高径比在不同基质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其值介于91.1~95.8(见图3)。
图1 不同基质培育的浙江樟幼苗株高Fig.1 Plant height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图2 不同基质培育的浙江樟幼苗地径Fig.2 Plant ground diameter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图3 不同基质对浙江樟高径比的影响Fig.3 Height-diameter ratio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2.2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生物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浙江樟不同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表现为根系(31.00 g·株−1)> 枝干(26.16 g·株−1)>叶片(20.75 g·株−1)。浙江樟叶片、枝干、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介于15.57~33.63,18.58~39.57,21.96~48.43,56.10~121.64 g·株−1,A3 基质配方培育的浙江樟叶片、枝干、根系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浙江樟苗木根冠比介于0.63~0.71,不同基质配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生物量的影响Tab.3 Biomass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2.3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养分积累的影响
2.3.1 不同基质配比对幼苗氮质量分数的影响
从表4可知,浙江樟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氮为叶片(29.35 g·kg−1)>根系(27.50 g·kg−1)>枝干(24.94 g·kg−1),磷为根系(1.49 g·kg−1)>枝干(1.15 g·kg−1)>叶片(0.86 g·kg−1),钾为叶片(6.85 g·kg−1)> 根系(5.72 g·kg−1)> 枝干(4.67 g·kg−1)。
表4 不同基质配比对幼苗氮磷钾质量分数的影响Tab.4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mass percentage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从表中可知,除A1基质配方培育的浙江樟叶片氮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浙江樟根系氮质量分数表现为A3显著低于A1、A2(P<0.05),而磷质量分数则表现为A2处理显著高于A3、A4(P<0.05),其他相同器官相同营养元素在不同基质中的差异并不显著。
2.3.2 不同基质配比对幼苗氮积累的影响
如图4所示,浙江樟幼苗叶片氮积累量为396.9~1025.0 mg·株−1,大小排序均为 A3 > A2 > A4 > A5 >A1,其中A3显著高于A2、A4,又显著高于A1、A5(P<0.05);枝干、根系、全株氮积累分别为458.1~1024.9,604.0~1118.8,1501.8~3168.8 mg·株−1,大小排序均为 A3 > A2 > A1 > A4 > A5,其中枝干、根系氮积累表现为A3显著高于A1、A2,又显著高于A4、A5(P<0.05),全株氮积累量则表现为A3显著高于A1、A2,又显著高于A5(P<0.05)。
图4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幼苗氮积累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nitrogen accumulation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2.3.3 不同基质配比对幼苗磷积累的影响
如图5所示,浙江樟幼苗叶片、枝干、全株磷积累量为 11.2~26.1,22.7~46.7,66.7~137.3 mg·株−1,大小排序均为 A3> A2 > A1 > A4 > A5,其中叶片磷积累量表现为A3显著高于A1、A2,又显著高于A5(P<0.05),枝干磷积累量表现为A3显著高于A2,又显著高于A4、A5(P<0.05),全株磷积累量表现为 A3显著高于 A1、A2,又显著高于 A4、A5(P<0.05);根系磷积累量为 30.6~64.5 mg·株−1,大小排序为 A3 > A2 > A1 > A5 > A4,其中 A3 显著高于A1,又显著高于A4、A5(P<0.05)。
图5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幼苗磷积累量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composition
2.3.4 不同基质配比对幼苗钾积累的影响
如图6所示,浙江樟幼苗叶片钾积累量为113.3~204.5 mg·株−1,大小排序均为 A3> A2 > A4 >A5 > A1; 枝 干 、 全 株 钾 积 累 量 为 90.7~185.1,341.1~673.1 mg·株−1,大小排序均为 A3> A2 > A4 >A1 > A5;根系钾积累量为 133.4~283.5 mg·株−1,大小排序为 A3 > A2 > A1 > A4 > A5。A3 基质培育的浙江樟叶片、枝干、根系、全株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图6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幼苗钾积累量Fig.6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potassium accumulation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2.4 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樟幼苗氮磷钾分配的影响
从图7可知,浙江樟幼苗地上部(叶片、枝干)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占全株的比率分别为58.5%~61.4%,54.7%~64.7%,47.7%~55.7%,57.2%~68.1%,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营养元素地上部所占比率平均值大小排序为:钾(59.8%)>氮(59.7%)>磷(51.2%)。
图7 不同基质配比的浙江樟生物量及氮磷钾的分配Fig.7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biomass of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seedlings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2.5 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不同基质配比
由灰色系统理论与应用的配套建模软件计算得出6个指标的关联度系数值,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知,培育浙江樟幼苗适宜基质的排序为A3>A2>A1>A4>A5,即浙江樟幼苗培育的最佳基质为A3(黄心土︰泥炭︰锯末=40︰30︰30)。
表5 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生长的关联度Tab.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 of seedling growth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s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基质配比与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关系
育苗基质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关键载体,不同的基质配比对苗木的生长和质量产生显著影响[18]。在基质选配时需要考虑树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性[19]。锯末为微营养基质,黄心土为中营养基质,泥炭为富营养基质。3种原料的不同组合和比例决定了育苗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影响着苗木的生长[20]。苗木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是比较容易测量的苗木形态指标[21],可以直接反映珍贵树种的苗木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形态学指标[2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造林效果。不同树种由于生物学、态学学、生长特性的不同,苗木生长对基质的要求和配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苗木株高、地径、生物量等形态学指标对不同的基质配比会产生明确的响应,本研究表明,浙江樟容器苗株高、地径生长以A3(黄心土︰泥炭︰锯末=40︰30︰30)基质为最优,显著高于A5的20.9%和24.9%(P<0.05)。高生物量的苗木在造林后,与杂草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3]。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与苗木株高、地径的表现规律一致,即浙江樟叶片、枝干、根系和总生物量均以A3基质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株高、地径、生物量等方面在A1、A5基质配方中的表现最差,主要原因是基质配比中的黄心土比例过高(黄心土占比80%、100%),造成基质过于黏重、孔隙度小、透气性差,不利于浙江樟的生长。而A4基质(黄心土︰泥炭︰锯末=20︰40︰40)培育的幼苗的生长情况也表现一般,主要原因是泥炭和锯末所占比例过高(占80%),而黄心土占比过小(20%),其饱和持水率大、容重小(仅 0.34 g·cm−3),植物根团不容易形成,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24-25]。
3.2 不同基质配比与幼苗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幼苗植株体内氮磷钾吸收和积累量对幼苗造林后期起着关键作用。在造林初期,苗木是否能存活及生长的好坏与植株体内贮藏的氮磷钾多少有关。新移栽的幼苗根系缓慢生长,很难从土壤中获取氮磷钾等养分,其生长主要依靠植株体内贮存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再分配与转移。造林成活后,幼苗新抽的芽、根系等不同器官中的氮素有40%~60%来源于原有苗木体内氮的转移和再分配[23]。因此幼苗体内高含量的氮磷钾可以显著增强苗木的生长和抗逆性。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育苗基质的优劣,植株体内养分积累量的多少不仅决定于生物量,而且也取决于不同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本研究发现,浙江樟全株氮、磷、钾积累量以A3基质为佳,积累量分别为3168.8,137.3,673.1 mg·株−1。有利于苗木株高、地径生长的基质配方,也有利于氮磷钾等养分的积累。这与刘欢[26]、肖遥[11]、李峰卿[12]等表明的苗木株高、地径、生物量与植株体内氮磷等养分承载量有显著性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
3.3 结论
浙江樟幼苗株高和地径均以A3基质为最佳,其叶片、枝干、根系和总生物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全株氮、磷、钾吸收量也以A3基质为最大。灰色关联度法评价表明,A3基质是浙江樟容器苗生长的最优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