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源县花椒气候适应性评价与种植区划

2021-09-03金银春陈伟毛国慧陈善波罗慧王丽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日照时数降雨量花椒

金银春, 陈伟, 毛国慧, 陈善波, 罗慧, 王丽华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2.盐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盐源 615700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1]。同时,面积广阔,海拔跨度较大,谷深坡陡,垂直气候差异明显[2]。花椒作为当地特色经济林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脱贫助农增收的突破口。随着花椒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因凭借传统经验发展,缺乏科学区划和布局的问题逐步凸显,如枝条遭受冻害、果实着色较差、品质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花椒的产量和品质,给部分种植户造成了经济损失,阻碍了花椒产业的发展[3]。因此,分析研究盐源县不同区域内的气候适宜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区划,优化产业布局,对促进盐源县花椒科学种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主产乡镇花椒栽培面积、产量,收集近5年的气象资料(来源于县气象局及2014—2018年统计年鉴),统计海拔、年均温、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等气象因子的平均值。选取鲜花椒年产量50 t以上的17个重点乡镇作为分析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花椒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合主产乡镇的气候条件和花椒生长发育情况,制定该县花椒气候适应性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4-6]。

1.2 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确定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及适生的基本条件,确定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降雨量、日照时数作为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气候条件的变化幅度与生长发育影响关系,制定评分标准和等级。最优条件为100分(见表1)。

表1 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表Tab.1 Evaluation index and scoring criteria of climate suitability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应用Excel2007和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和主成分分析。通过KMO系数和Bartlett系数的检验,KMO系数为0.724,Bartlett为系数0.000,故适用于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花椒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在主成分分析中,初始值表示每个变量可以被所有因素所能解释的方差,提取表示变量的共同度。共提取17个主产乡镇驻地的海拔、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等6个因子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所有因子提取在0.713~0.925之间,可见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都非常高,表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能够被因子提取,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

表2 主要气象因子方差Tab.2 Variance of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由表3可知,6个主要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制定评分标准和分值的参考依据。年均温与海拔存在负相关性,与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雨量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海拔与降雨量、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存在负相关性;年降雨量与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存在正相关性;年日照时数与温度相关性偏小。

表3 因子相关性矩阵Tab.3 Correlation matrix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方差代表了性状在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方向上的分散程度,方差越大,说明该主成分在样本数据分析中所起的作用越大。由表4可知,主成分1~3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高达89.461%,表明前3个主成分已经代表了全部性状89.461%的综合信息,后3个主成分仅为10.539%。

表4 气象因子主成分方差贡献率Tab.4 Principal component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从表5可知,第1主成分重点反映了海拔高度、年均温、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年降雨量对花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主成分重点反映了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对花椒生产发育的重要性,第3个主成分重点反映海拔高度的重要性。上述重点因子中,海拔在自然分布与气候适宜性区划中是重要综合因子,由相关性矩阵可知,海拔与年均温、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等相关性紧密,不作为单一因子纳入评分。因此,确定年均温、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5个因子作为评分标准因子。

表5 气象因子主成分负荷量Tab.5 Principal component load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2.2 盐源县花椒基本适生气候条件

根据表6中各主产乡镇气候条件,可归纳出花椒在盐源县境内的基本气候和区域条件为:海拔2100~2700 m 之间,最适海拔为 2200~2550 m;年均温为12~13.5 ℃,最热月均温为17.5~21 ℃,最冷月均温为 3~6.5 ℃,降雨量 850~1100 mm,年日照时数 2250~2600 h。

表6 盐源县花椒主产乡镇气候条件一览表Tab.6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main production town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in Yanyuan county

在气温适应性方面,花椒属于喜温耐寒的植物,具有抵抗−21 ℃低温和40 ℃以上高温天气的能力,可种植在8~16 ℃的地区。盐源县主要产区年平均气温为12~14 ℃,此区域春秋两季温度变化不大,生长季节对果实着色成熟,麻味物质合成积累有利,花椒产量、品质俱佳。

在水分需求方面,花椒自身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气候冷凉且年降雨量达到500 mm,降雨分布均匀的地区可满足全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求。盐源县花椒主产乡镇年降雨量为800~1 000 mm,旱季雨季分明,降雨期为每年5—10月。集中大量降雨时期为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5%以上。3—4月为萌芽及坐果时期,需及时补充生产灌溉用水。

在光照需求方面,充足的光照对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年日照时数1 200 h以上能满足花椒生产发育的基本要求。盐源县花椒主产区年日照时数均在 2 300~2 600 h 之间,生长季节月日照时数200 h以上,光照条件对花椒生长发育极其有利,这是盐源县花椒品质优异的重要优势。

2.3 花椒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

根据评分标准表,逐项对盐源县30个乡镇进行气候适应性评分。得出各乡镇的评分值(见表7)。按80~100分,60~79分,60分以下,3个层次进行划分,依次划分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气候不适宜区。

表7 花椒气候适宜性评价得分Tab.7 Assessment score of climate suitability for Zanthoxylum bungeanum

气候适宜区:巫木乡、黄草镇、大草乡、下海乡、双河乡、盐井镇、盐塘乡、梅雨镇、白乌镇、大河乡、棉桠乡、卫城镇等12个乡镇(海拔2200~2550 m 的种植范围)。

气候次适宜区:大坡乡、博大乡、泸沽湖镇、长柏乡、盖租乡、桃子乡、沃底乡等7个乡镇(海拔2100~2200 m 或 2550~2700 m 的种植范围)。

气候不适宜区:洼里乡、平川镇、右所乡、甘塘乡、田湾乡、藤桥乡、树河镇、前所乡、官地镇、梅子坪镇、金河乡等11个乡镇(海拔低于2 000 m或高于 2700 m 的种植范围)。

3 讨论与结论

花椒是既惧高温又怕严寒,喜冷凉干燥忌水涝高湿的温带落叶树种。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可将盐源花椒(正路椒)适宜海拔范围确定为2 100~2 700 m 之间,最适海拔为 2 200~2 550 m。在实际区划中,应重点参考气象指标。如在实际调查中,前所乡海拔2 600 m左右有秋霜危害,长柏乡海拔2 900 m区域亦能生长良好,达到高产质优。因此,海拔不能作为单一区划限定指标。

盐源县花椒基本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2~13.5 ℃,最热月均温 17.5~21 ℃,最冷月均温 3~6.5 ℃,降雨量 850~1 100 mm,年日照时数2 250~2 600 h。根据区划结论,将全县划分为花椒种植气候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气候适宜区可适度规模发展;气候次适宜区可分散或零星种植,不宜继续扩大规模;不适宜区不宜继续发展种植,已栽植的应引导换种其他经济树种。

县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大,土壤类型多。生产中除参考气象因子外,必须结合土壤、地形、水源等因子综合决策,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7-8]。当地花椒品种以正路椒为主,仅有少量大红袍品种,品种较单一[9]。在重点发展本地品种时,可积极引进少量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外地优良品种,开展区域试验,丰富种质资源。

猜你喜欢

日照时数降雨量花椒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国内花椒产业进入低谷期
1963—2016年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花椒泡脚好处多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