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院发展需要标准
2021-09-03曹凯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对于是否单列老年专科医院,业内也有不同的意见,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然确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实际上,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从医院探索走向区域体系建设,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20多年前,北京市政府规划建设“北京老年医院”,将其作为北京地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龙头。这也是国内较早规划建设的省市级老年医院之一。
由于老年患者需要和政府积极推动,一批老年专科化特色突出的医院,在过去一二十年间逐渐发展起来。这一类医院,与快速发展的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构成国内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
北京区域规划领先
20年前的2001年,“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市提出本地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当年,北京市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建立“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宣武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陈彪指出,宣武医院神经医学专科特色突出,也是北京市主要老年医学中心之一,早在1985年就挂牌成立“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也就在同一年,北京市还特意提出另外一项建设规划,将位于海淀区温泉镇的北京胸科医院(原)转建为“北京老年医院”,打造一家市级老年医学专科特色的三级医院。由胸科专科转建综合医院,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后数年一直维持“一院两名”的格局。
这两家医院,按照北京市政府当时的卫生规划,被赋予北京本地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龙头地位。
2000年前后,神经内科专家陈彪教授回国,出任宣武医院神经生物研究室主任、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此后担任老年医学部主任。据他介绍,为了更好推进老年医学发展,医院也是在“十五”期间推动首都医科大学建立老年医学系,这也是国内医学院校中第一家建立类似科系。
2001年,北京市首批投资改造4家区级医院,即宣武广外医院、崇文第一人民医院、东城隆福医院、西城第二医院等,挂牌成立区属老年病医院。在整个“十五”期间,北京市在当时20个区县中分别遴选1家区县医院,将20家医院逐批改建成为老年病医院。
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速。北京老年医院于2007年正式摘掉“北京胸科医院”的牌子,全面转型老年医学。
到2005年,北京市基本构建起“以北京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为技术依托、以北京老年医院及各区县老年病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到了2013年,北京老年医院经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准,挂牌成为“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其中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辅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老年与妇幼健康处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管理工作”。
经过一二十年发展,北京老年医院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床位800张、1200余名职工,年出院患者1.5万人次的三级综合医院。副院长刘小鹏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北京老年医院基本建成涵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急危重症救治、急症后期医疗、康复、中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一体化的老年医疗服务模式,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较好发挥了老年医学体系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形成了老年康复、老年痴呆、脑神经血管介入、老年骨科等一部分重点专科,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再打造一批强专科,补齐发展的短板。
作为医院“十四五”规划编制专班负责人,刘小鹏特别指出,未来四五年,要“打造老年医疗服务能力突出,能够提供全方位、连续性、整合型老年医疗健康服务,在老年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三级综合医院”。
在北京市规划建设的一二十家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中,位于东城区的北京市隆福医院,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逐渐脱颖而出。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这家医院一直挂着隆福医院和东城区老年病医院两块牌子。同时,医院主动拓展跟北京市养老机构协作,组建医联体,派驻医护进驻养老院,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因为隆福医院进驻,这些养老院形成“楼下看病,楼上养老”的格局,相当于医院“在养老院开办分院”。
刘小鹏特别补充,隆福医院还在2018年成功晋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科体系日趋齐全
在北京市开始规划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同时,国内一些省市也逐步启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动作。
比如,在人口老龄化开始更早的东北,辽宁省金秋医院1995年正式挂牌成立,医护人员最初还是从辽宁省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抽调,一开始就以面向老年患者服务为主。经过近30年的建设,这家医院逐渐发展成为老年病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
就在北京老年医院更名的同一年,也就是2001年,河北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为了寻求差异化发展,加挂“河北省老年病医院”。
这一时期,恰逢经济社会改革关键期。即使大型综合医院的干部保健科,出于转型发展的需求,也在21世纪最初十年逐渐向普通老年患者开放,以扩大收入来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一部分公立医院、国企医院在同一时期的发展探索中,开始瞄准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领域,逐渐探索向老年病医院、康复护理院转型。刘小鹏指出,这些医院往往会“一院多名、一院多牌”,像辽宁省金秋医院那样的新建医院其实是少数。
而且,一部分养老院,也开始建立服务院内患者的小型医疗机构,并持续扩大规模,探索医养融合发展。这样的发展也获得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支持将其纳入医保定点,进一步扩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刘小鹏指出,单单北京市,拥有养老、医疗双证的机构就有二百余家。
1 北京老年医院,悉心照顾老人的护士。
由于这一类医院增加,2011年9月,全国老年医院联盟在北京成立,“搭建全国老年病预防、治疗、康复交流平台”。当时,加入这一联盟的医院,就包括北京老年医院等全国7家省级老年医院,还有34家市级、区县级老年医院。时任北京市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连续担任联盟理事长多年。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日益释放,联盟成员也不断增加。“经过11年发展积淀,联盟成员医院已经有250家左右,基本上省级、地市级的老年医院都已经加入。”刘小鹏补充,联盟每一年都举办一次年会,第11届年会2021年6月刚刚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
根据联盟成员结构来看,人口老龄化相对严重的地区,老年医疗机构发展也会比较快。刘小鹏指出,比如东北地区,老龄人口持续增加,而且年轻人外出就业数量也大,老年医疗机构单单在沈阳市,除了前述的省属辽宁省老年医院外,还有沈阳市老年医院,都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
此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尽管现在依然属于年轻人口流入地,但是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持续加剧,地方政府都在提前规划布局,扶持老年医疗机构发展。
2 医护人员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预约服务。
上海市早在2018年就规划建设老年医学中心,由上海申康举办,选址在闵行区,建成后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托管,预计将在2022年开诊。
而且,上海市对于医院的定位也写进政府规划。按照上海《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要建立“以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
广州市老人院是广州市民政部门举办的养老院,下设一家老年病专科特色的二级医疗机构,2018年挂牌“广州市老年医院”,扩建项目随后获得政府支持。
2020年下半年,这一扩建项目已经动工,按照三级医院规模建设,建成后床位将达到1000张,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老年医学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医院”。
政策标准有待明确
2016年,科学技术部牵头,在国内遴选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宣武医院、华山医院、湘雅医院、华西医院6家医院,挂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随后,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在2018年落地北京医院。
2019年,“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经写进“十四五”规划。
“在医学的二级学科里,老年医学科相对比较年轻,老年疾病基础研究和老年诊疗服务探索还在起步阶段。”刘小鹏指出。
目前,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标准已经明确——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11月印发的《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这一文件也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不过,相对于中医院、妇幼医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等专科医院,老年病特色的专科医院出现相对较晚。
尽管地方政府在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规划时已经提出建立老年病专科医院,但是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并没有老年病专科医院这一序列,跟法律认可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疗机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
因此,老年病医院建设缺乏标准与规范,而且也缺乏相应的评审标准,特别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层面,部分政策尚不明确。
甚至,对于是否单列老年专科医院,业内也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2月,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33号建议”时就指出,“老年人的疾病特点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员的情况,其临床特点与其他专业高度交叉融合,刻意设立划分老年病医院并不符合医学规律,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其功能任务由综合性医院设立发展老年医学科或提供针对老年人的特色服务更为适宜”。
这一表述也有其现实基础。刘小鹏也指出,单设老年医院,强制要求只收治老年患者,其实并不利于医院发展。部分老年病特色的医院,也会保留一个综合医院的牌子,希望扩大患者诊疗范围。
尽管如此,面对医院的需求,省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已经逐步开展探索。
四川省近年来在本省医院等级评审中,曾经制定过二级老年病专科医院的标准。就在2021年6月,江西省就出台了老年医院建设标准,这是省级层面第一次提出类似规范。
刘小鹏指出,北京老年医院获得政府科研项目支持,参与制定老年医疗机构建设、老年友善医院评审等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其中老年医疗机构评审标准还要等待政府最终决策。
他补充说道,老年友善医院评审认证从2015年已经启动,在老年医院和综合医院中推开,由北京逐渐推广到全国,这对推动医院进行适老化改造,给老年患者就医创造更多便利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