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学史力行的党媒实践
——金华日报“我们的学史笔记”融媒报道回眸
2021-09-03徐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是每名党员的必修课,围绕建党百年策划主题报道是党媒的必答题。党员记者怎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能否与抓业务相得益彰、互促共进?今年以来,金华日报围绕建党百年主题推出多组策划报道,旨在回答上述问题、交出理想答卷,“我们的学史笔记——百名党员记者蹲点百个基层党支部”融媒采访活动就是其中的“重头戏”。6月18日,系列报道圆满收官,近3个月,100多名记者深入100个基层党组织,以“学史笔记”为载体,贯通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宣讲、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记录蹲点采访、党史宣讲、调查研究、为民办事的成果,实现了记者受教育、读者有共鸣、群众得实惠的多重效果,彰显了“党媒姓党”本色和“办报为民”初心。
一、从巨量史实中找准落脚点和叙事者
金华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党的百年历程中,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记。建党初期,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58名党员中就有金华籍的陈望道、施存统,一代报人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等等。作为地方党报记者,理应对当地历史熟稔于心,对红色资源了如指掌。但现实情况未必尽然,尤其是对年轻记者来说,对当地革命史实、红色故事、历史人物,往往知道事件而不知意义、知道大概而不了解全貌、知道片段而难以连缀成史。面对百年跨度、巨量内容,报道要做到准确生动又有新意,对知识储备、策划能力都是一大挑战。这倒逼我们系统学习、深度挖掘百年党史,厘清报道的主题主线,找到恰当的落脚点,确定最佳叙事者。
我们将目光对准党支部。因为党支部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是鲜明导向。一个个党支部就像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细胞”,成就了百年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工程;一个个党支部就像一扇扇窗口,见证着百年大党带领人民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的伟大事业。聚焦党支部,将打破报道“自上而下”的俯瞰视角,转过身来眼睛向下,以群众视角串起历史、当下与未来。“百名党员记者蹲点百个基层党支部”的创意浮现出来。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奋发进取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哪些高光时刻需要重点还原,哪些人物值得大书特书,哪些支部最能反映金华党史特点?带着这些严肃而又专业的问题,我们一次次和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同志商讨。策划人员和参与记者走进“故纸堆”,研读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教材和金华特色教材,展开一次次头脑风暴。这与常规的历史知识学习不一样,走马观花只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必须坚持大历史观、正确的党史观,尽可能全面地占有材料、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史实,确保导向正确、史实准确、主题清晰。
经过反复学习研究和交流探讨,报道方向和100 个蹲点党支部明晰起来。一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金华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浙江省第一个地区级党组织中共“浙西特委”诞生地等;二是重要人物的出生地或工作地,如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老家义乌分水塘村,邵飘萍的故乡东阳紫溪村,人民音乐家、“改革先锋”施光南及其父施存统的家乡等;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足迹所至、亲自指导过的地方,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横店影视城、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磐安县玉山古茶场、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等;四是一系列金华经验、金华模式的诞生地,如义乌发展经验、后陈经验、浦江经验、龙山经验、垃圾分类金东模式等;五是最能体现金华党建工作的创新脉络,如非公企业党建、楼宇党建、党建联盟、两新组织党建、从严治党等领域的典型。这些地方和工作领域的党支部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党在金华百年历史的脉络,也反映了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发展的印记。
□ 上图 金华日报记者在“五四运动”学生领袖方豪的家乡宣讲。
□ 中图 金华日报记者在金华开发区越溪白鹤村宣讲。
□ 下图 “百名党员记者蹲点百个基层党支部”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启动。
在筛选蹲点党支部时,我们还考虑一个重要因素:既有可看可学的现场,也有与历史紧密相关的叙事者,将历史事件与当前的支部工作贯通起来。最终确定的党支部大多是相关部门确定的红色教育示范基地,有的拥有纪念馆、名人旧居、事迹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有的拥有革命先烈后辈、先进典型等特殊人物。一件件实物,一张张老照片,在重大事件见证者、历史名人后代、先进党员、研究者、讲解员的介绍下,一段段历史鲜活起来,一个个党支部也生动起来了。
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将“百名党员记者蹲点百个基层党支部”策划又往前推进一步:党史学习教育有宣讲要求,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有一支青年媒体人组成的青梅宣讲团,蹲点为他们提供了宣讲的讲台;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是办实事、解难题,新闻本身就有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职责和功能。这组报道的意义不仅仅是呈现一组优质的新闻作品,还在于探索党媒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方式。
于是,这组报道有了一个更鲜明的主题——“我们的学史笔记”。这部笔记,要写下抚今追昔的批注,记录现场采访引发的感悟、青年宣讲的声音、蹲点调研的思考,以及为民服务的成效。
二、在锤炼“四力”中提升思想性与感染力
历史材料极其丰富,报道如何避免史料的堆砌,体现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成为能真正打动人、启迪人的好作品?
一是精心提炼突出思想性。深入研究、把准吃透党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宣传党的历史。通过前期学习,我们提炼出8个主题词,将100个党支部传承的基因、蕴含的精神进行分类。每个主题词就是每组报道的灵魂,反映金华党史的一个侧影。
“理想篇”的主题是革命理想高于天,聚焦斗争与牺牲。通过对革命时期以及和平年代多位烈士的瞻仰与回望,阐述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之深义,道出“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同样需要斗争牺牲”的内涵。
“信仰篇”的主题是道路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用不同时期党员干部的亲身实践进一步阐明“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人民篇”的主题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通过十几个党支部代表不同时期的党史事件,讲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紧紧依靠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
还有,“追梦篇”的主题是发展,回望一批金华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之路,展现各个领域在党领导下取得的发展成就;“改革篇”反映金华如何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楷模篇”回望各个时期金华涌现的先进典型,重温榜样的力量;“青年篇”记录金华青年在各个时期如何书写青年篇章、绽放青春力量;“堡垒篇”梳理金华党建的创新做法,探索如何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推进新事业。
二是深入基层突出感染力。好报道是靠脚板走出来的,感染力是靠沉下身子蹲出来的,没有深入基层,所谓的思想性就会因为缺少实践支撑成为空洞说教。我们将蹲点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每路记者不仅认真学习史料,而且深入每个党支部,走村庄、进场馆、看项目,既探究历史深处又走入奋斗一线。突出“学史笔记”的主语是“我们”,与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多用第一人称,多写记者的真实感悟。
“理想篇”不写每个烈士的“全景”,只写最令记者感动的瞬间,有的重现烈士就义时的场景,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震撼人心;有的选取烈士的文章片段,“以笔为戈”的战斗力量跃然纸上。
“人民篇”挖掘最典型的史例印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湖海塘水利工程原先在国民党政府期间已呼吁了3年多但未开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水患与缺电问题,金华地委专署经4个月的准备就开工了,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追梦篇”从兰溪上华合作社养猪受毛泽东批示“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开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点赞“义新欧”班列收尾,构思精巧,主题突出。
“楷模篇”赋予一批老典型新内涵。垦荒造林的全国劳模曹兰招曾经是新闻人物,但最近10多年来鲜有报道。今年74岁的他植树造林37年,“我还年轻,准备种树到104岁”。这次报道让他又一次感动了许多人。
为了进一步增强报道的时、度、效,在保持八大篇章逻辑的前提下,对部分报道的刊发时间做出灵活安排。如“理想篇”在清明节当天刊发,因为报道人物是烈士;“青年篇”选择在五四青年节刊发。做到全媒体发力,每组报道精心创造一个短视频作品,“理想篇”“青年篇”“楷模篇”还制作了H5,除了在金华日报社自有新媒体发布,还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多种媒体渠道推出。据不完全统计,整组报道的网络阅读量共计30多万;短视频、H5等新媒体作品的全网浏览量达50多万。
这组报道再次证明,百年党史报道虽然从历史落笔,但着眼当今时代,要洞察时代变化、捕捉时代精神,必须忠实践行“四力”,同时还要拼形式、比创意。
三、在蹲点采访中当好宣讲员与调研员
如前所述,此次蹲点采访中,记者既是报道者,也是学党史、悟思想的宣讲员,还是办实事、解难题的调研员。
蹲点首日即开讲。3月26日,此次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在金义新区赤松镇下钱村的出征仪式刚结束,金报青梅宣讲团就在村里开展党史宣讲。下钱村是金华第一个中共组织发起人钱兆鹏出生地,他还领导建立了金华地区第一个团组织共青团金华支部。宣讲员陈芮是蹲点记者,她深入学习钱兆鹏的革命事迹后,走入下钱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休憩的小公园,与党员干部、普通群众交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的学习心得。
边采访边宣讲。在兰溪女埠中心小学采访时,记者钱增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校史课”,介绍了学校百年办学历史的意义及首任校长的贡献,激发孩子珍惜光阴努力学习。记者孙武斌采访了10个基层党支部,开展了10场宣讲,在陈双田、杨东海等一批楷模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与基层党员干部对话,感悟楷模的榜样力量。此外,记者走进金磐开发区与企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共读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宣讲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走进金义新区改革办,宣讲3位新闻战线的金华籍革命烈士的故事;走进武义浙江恒友机电公司,向企业员工宣讲“学史力行,争做新时代产业工人”……
带动更多人参与宣讲。记者在义乌市上溪镇下宅村采访结束后,利用村文化礼堂向村民宣讲中国抗战史、红色地方史。一直陪同采访并聆听宣讲的村干部金赛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参加了镇里的党史宣讲比赛,并成为村史义务讲解员。他说,是金华日报记者的宣讲启发和感染了他。
蹲点采访过程中,8个蹲点采访组共开展党史宣讲近30场。金华日报版面与金华新闻客户端开设“青春心向党——青梅宣讲团在基层”“思想感悟精神洗礼——我的党史学习心得”等专栏,展示蹲点记者的宣传实践、学习教育心得。
调查研究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为民办实事的前奏曲。本次采访活动中,记者采访到哪里,就在哪里蹲点调研,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比如,在邵飘萍老家采访时,蹲点记者倾听群众心声,深入调研该村飘萍小学的现状,在撤留问题上通过参考报道的形式向教育部门建言献策。在金义新区孝顺镇低田工业园区的麦磨滩会议遗址采访时,记者得知园区内的企业从前相互联系较少,如今利用区域党建联动和红色教育资源,成立低田工业园区区域党委,区域党委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支部间的沟通联系。记者认真挖掘、采写区域党建这一亮点做法,助推区域党建发挥更大作用。在湖海塘水电站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当年因保存意识欠缺,如今湖海塘水电站纪念馆在建设过程中缺少图片资料,记者通过联系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帮助其找到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采访中得知当地群众想为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大队长季鸿业举办一场纪念性座谈会,记者帮助联系金华与义乌党史部门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局、金华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积极促成此事。据统计,蹲点采访活动刊发内参3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0多个,提出建议20多条。
此次采访活动取得较好反响,受到业界好评。浙江省委宣传部刊发新闻阅评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记者把自己摆进去,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在金华调研时,认真听取了这次采访活动的汇报,观看了作品呈现,对金报集团将学习教育和新闻工作相结合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经此一役,金华日报的党员记者走进历史,感悟伟大革命精神,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清醒审视历史,通过今昔对比,传递信仰信念信心;躬身推动历史,积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现了新闻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