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交响》的创作历程
2021-09-03周珍珍
周珍珍
《史诗交响》这幅作品用中国传统工笔描绘了“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两个工程场景, 由周士钢、林涛和笔者历时三年创作完成。此幅作品参加了“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展览,并在嘉兴美术馆展出。
对这幅作品,我们在题材选择、构图方式、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人物组合搭配局部机械的劳动场面,或是山水背景下穿插几个铁塔的笼统大场景,是工业题材创作中常见的画面。我们从构思画作之初,就力求避开这种惯常思维,另辟蹊径,不落窠臼。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当年两项动人心魄的伟大工程“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最终确定为我们表现的典型。但我们很快意识到,用中国画表现这样伟大工程的场景,同样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程。
在创作初期,我们经常去工程现场写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为作品的细节做足了准备。为了将每一个人物的动作拿捏到位、刻画准确,达到最佳的审美造型,他们的衣服、动态都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在绘画的中期,我们又经过反复思考将人物简约化,还参考了驴皮影和剪纸等民间艺术,既有写实性,又有装饰性。极简的人物与后面复杂的电缆、管道等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且具有层次感。作品纵235cm、横700cm,画面左边描绘的是“西电东送”的场景,右边是“西气东输”场景,作品中间留有空白,将两个伟大工程有机地拼接到一起,巧妙地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作。这种表现方式犹如古代屏风,既起到了把不同画面隔开的作用,又具有使两幅画相互承接起来的效果。这种巧妙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出传统民族绘画的特色。
作品中工程场景的描绘,没有运用普通的写实手法来表现,而是采用主观艺术处理的方式来表现大场景。我们吸纳了中国传统界画和壁画的表现方式,多以直线来表现当下工业题材中气势磅礴的器械设备,还选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来表现这两项工程的磅礴气势。画面中,以大大小小的电缆和管道穿插为主结构,这种横竖交织给人一种金属机械大山的视觉感,高低起伏的电线杆和吊车富有节奏地安排在畫面中。竖线的运用,横线的穿插,墨色、留白的交替,仿佛交响乐中管弦乐器演奏出的音符在画面中跳动,余音缭绕、震撼人心,这也是作品《史诗交响》名称的由来。
作品色彩主要采用高级灰来处理,其中电线杆、机器设备等运用墨色渲染,人物则选用了柔和的暖色调,加上莫兰迪色调的蓝色天空。在灰色调的统一下,冷色与暖色对比,使得整幅画面色彩既协调又不失趣味性。这种颜色的处理与以往此类作品以重色、艳色处理的观感不同,用淡雅的灰色调表现重工业题材,也是此类国家性重大题材的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在天空的渲染上,刚开始也是遇到过难题,后来经过对中国画吸管颜料和矿物质颜料的特性做反复研究,最后克服了大面积天空染色不匀、颜色太鲜艳的情况,用很淡的灰蓝调混合颜料一层层渲染,不怕工程量大,渲染了能有十几层,最后呈现出均匀的天空蓝。每一遍渲染又解决了水多、胶少、颜色容易脱落的状况,在每次调色的时候都加了一定比例的胶,在宣纸上反复实验,最终落实到画面上。在画面最后的处理上,经过我们三个人的研究,整体画面罩一层淡淡的云母,近看有闪闪的机械金属质感,远看又有一种高级灰的效果。经过重重困难和解决问题,最终画面呈现出所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