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人”,跨越89年的接力
2021-09-02刘硕阳崔隽
刘硕阳 崔隽
左:刘长春是“中国奥运第一人”。中:刘翔是中国田径首位男子奥运冠军。右:苏炳添是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人。
百米赛道,是中国“飞人”梦开始的地方。
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站上奥运会百米赛道,为中国速度按下启动键。2004年,刘翔在110米栏决赛夺冠,成为中国田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2021年,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首次闯入奥运男子100米决赛。
从洛杉矶到雅典再到东京,在人类竞速的最高舞台上,他们一次又一次打破“人种论”的天花板。从1932年到2021年,他们在这条路上跑了89年,完成了一场三代“飞人”的时空接力。
“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
过去十几天,76岁的刘鸿图一直在关注东京奥运会,许多场景常常让他想起父亲刘长春。
中国代表团共有88人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开幕式,镜头前的他们像一片沸腾的红海。而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作为唯一的中国运动员举旗入场,身后只有临时聘请的教练和几位帮忙壮声势的旅美华侨。在留下的照片里,整个代表团显得那么渺小,刘鸿图觉得父亲的身影里透着悲壮和孤独。
2021年8月1日,备受瞩目的百米“飞人”大战在东京上演,苏炳添站上决赛赛道。采访中提到这个场景,刘鸿图依旧很激动,声音一下子高了起来:“他站在那里,就是给中国人争了气。”
而89年前的夏天,也是为了争一口气,23岁的刘长春代表中国人第一次站上奥林匹克男子100米预赛的赛道。当时许多观众对这个身高1.69米的黄皮肤青年感到好奇,美国记者称他是“孤独的狼”。他被排在第二道,身穿上白下黑的运动短装,寓意是“白山黑水”,不忘东北沦亡之耻。
发令枪响,比赛开始。刘长春猛地冲在前面,到50米处他一直保持领先,似乎胜利在望。然而到了70米处,对手已追赶上来,超越了他。刘长春的步伐乱了,速度明显放缓,虽然他试图加力,但力量已达到极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擦肩而过。在冲过终点那一刻,刘长春名列小组第五名,成绩11秒50,无缘晋级。随后的男子200米比赛,刘长春也遭遇了淘汰。
“父亲的奥林匹克梦想,像肥皂泡一样破裂了。”刘鸿图的语气里全是遗憾。但刘长春不顾一切向前奔跑、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当时国人的赞扬。
参加奥运会之前,刘长春已是国内知名的短跑名将。“报纸上关于我父亲的标题,字儿都老大了!”刘鸿图笑着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刘长春出生在大连市一个临海的小村庄,从小就有跑步的天赋。1927年,他因体育出色,进入东北大学预科班学习。1929年,在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独自包揽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赛的冠军,一鸣惊人。他的百米成绩是10秒08,创造了当时男子100米的国内最高纪录。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个成绩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百米冠军持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随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政权。为了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伪满洲国把目光瞄准了即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1932年5月,伪满洲国控制的大连《泰东日报》故意刊登消息称,将派出“短跑大王”刘长春和800米跑名将于希渭代表“新国家”参加奥运会。
消息一出,民众异常愤怒,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派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同时刘长春也遭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风口浪尖上,他在《大公报》发表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牛马!”
“我父亲发表声明,说明他克服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刘鸿图说。“当时日本人要抓他,抓不着本人,还知道你有儿子、有老婆、有老爹,以此威胁。那个时代太难了,为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父亲可以说是抛家舍业,不敢再和家里联系。”
而软弱的国民政府仍在声称经费不足,无力派选手参加奥运会。经过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王正廷和会长张伯苓等人的努力,刘长春最终得到了代表中国的参赛名额。张学良则拿出8000块银元,资助刘长春赴美比赛。
左图: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图为刘长春资料图。右上图:1932年,刘长春(左二)赴美前与张学良(中)等人合影。右下图:晚年的刘长春。
“我父亲参加奥运会,是抱着很强烈愿望的,他想用体育捍卫中国人的尊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所以他训练很刻苦,和现在的运动员相比,他没有什么保障和營养,只能大冬天在东北结冰的跑道上自己训练自己,练到骨膜炎也不放弃。”刘鸿图说。
1932年7月8日,民众自发来到黄浦江畔的新关码头,送别即将远赴美国的刘长春。当时《大公报》刊登了这样一段文字为他壮行:“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漂洋过海22天,刘长春抵达美国。比赛开始前,有美国报纸讽刺:“看看小中国人明天如何跑法?”刘长春看到了报道,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一不友好的问话,触动了我的心,国家不强,民族受欺,国民也受人歧视,心中好不难过。”
抵美第二天,毫无休整时间的刘长春就得站上跑道,结局可想而知。男子100米预赛后,他在日记中表露遗憾:“惜舟行劳顿,缺少练习未能上名,设抵洛杉矶后,再有一个星期之加油,或不至名落孙山。”
在中国奥运史上,1932年充满悲壮与荣光。中国人第一次踏上了奥运赛场,但最终带着无奈和感伤黯然离开,甚至连回去的路费都是华侨们出资拼凑的。刘鸿图记得父亲最常讲的一句话是:“国运衰,体育衰;国运兴,体育兴。”这是刻骨的体会。
2004年8月28日,刘翔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创造历史。
1937年,28岁的刘长春因伤结束了运动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大连,成为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培养了一批批田径选手。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夺冠,刘鸿图看见父亲“哭得一塌糊涂”,却是喜悦的泪水。他理解父亲的心情:“过去他常在赛场看到外国国旗升起,也会流泪,他自己说,那是痛苦的泪水。”
1983年,刘长春去世。他晚年有两个愿望: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到一枚金牌,以及中国能举办一届奥运会。他去世后一年,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拿到奥运首金,舉世瞩目的奥运赛场上终于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开幕式那天,刘鸿图捧着父亲的像坐在鸟巢里,“哭得很厉害”。
采访快结束时,刘鸿图和记者聊到马上要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他说:“如果父亲活着,能亲自看到这一切,他一定比我还要高兴。因为他一辈子想的都是中国的奥林匹克。”
“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
“封神!9秒83!!!”8月1日,刘翔在男子100米半决赛后发了一则祝贺苏炳添的微博。紧接着,他在评论区里说:“决赛,请大家把好运借他一点。”看过刘翔比赛的人,应该对这句话感到熟悉,17年前的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前,21岁的刘翔对着镜头说了同样的话:“希望大家可以把力量和好运借给我一点。”
最终,刘翔在那场比赛中创造了历史,用12秒91的成绩追平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刘长春之后,几代中国田径人在短距离项目上苦苦拼搏,刘翔终于兑现了这份荣光。如同解说员所说:“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成为了世界‘飞人!”
那天冲过终点后,刘翔兴奋地双手指天大吼,继续飞奔不止,差点跑到标枪赛场。“如果没有标枪裁判拦住我的话,我想我会跑一个圈,然后再跨一次。因为那时候我的力气真的用不完啊!”
赛后接受采访时,他激动得声音发抖:“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今天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我相信在我以后的运动生涯里,还会有更多的奇迹。”
有外国记者问他,中国人怎么也能跑这么快?他不客气地回答:“我想纠正你们一个观点,你们不要以为中国人在短距离项目上不如欧美人。我告诉你,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登上领奖台时,现场广播喊出了刘翔的名字,他像一只鹏鸟一跃而上,高举双臂,手中的国旗如同张开的羽翼。时至今日,这仍是很多中国人心中雅典奥运会最璀璨的一幕。
张扬、阳光、充满个性,这样的新面貌,在当时的中国运动员里,无疑是少见的、新鲜的。人们不光被这块亚洲人从未拿过的金牌所鼓舞,也被这个男孩展现的自信和强大所鼓舞。
此后短短几年,刘翔成为110米栏项目历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于一身的大满贯选手。他给观众留下了诸多经典镜头:2006年洛桑改写世界纪录、2007年大阪第九道奇迹……13年职业生涯,1次跑平世界纪录,1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打破亚洲纪录。刘翔开启了一个耀眼的中国“飞人”时代。
然而在荣誉的另一面,他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低谷。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跟腱断裂,摔倒在第一个栏,随后他单腿跳着抵达终点,过程中亲吻了跨栏,以此告别。两次离场,将他两次推入舆论的漩涡,指责、批评甚至辱骂将他淹没。2015年,刘翔选择退役。
如今,距离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13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忽然上了网络热搜。如何看待运动员的成败、如何看待金牌和名次,似乎可以在本届奥运会的许多细节里找到答案,同时也能窥见国民心态的诸多变化——苏炳添在百米决赛中名列第六,人们依然为“苏神”欢呼呐喊;在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排球等项目中,人们依然为惜败的失利者喝彩。因为大家懂得,场上的运动员比场下任何一个观众都更想赢。更何况能站到奥运赛场上,他们就已经值得我们送上掌声。
“国运兴,体育兴”,当年刘长春的念想早已成为现实。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大踏步的进步,体育文化观念的改变,让不少民众在北京奥运会后抛弃了“唯金牌论”的执念。底气更足了、力量更强了,不需要把民族荣誉感都寄托在一场比赛、一块奖牌上,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心态都更加成熟了。
对于网友迟到的道歉,刘翔在采访中笑着回应:“大家没必要向我道歉。人都在成长。在年轻的时候,可能说了一些话,我觉得都能理解,真没什么。有可能我年轻的时候,也会那么说,我会将心比心。”“通过时间,你慢慢地发现,运动员挺‘真的,尤其在赛场上。”“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跑得快一些。”
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刘翔见证苏炳添突破10秒大关。
2018年亚运会期间,苏炳添与学生吕艳兰合影。
2018年,蘇炳添在暨大授课,讲解起跑要领。
漫长的时间里,除了一代观众的成长,还有两代“飞人”的交接。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结束后,苏炳添得知刘翔的祝福时说:“非常感谢他,他确实是我们中国田径队的一个开路人。”此前,他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刘翔的敬意:“我时常会想起刘翔,他像星星一样划过了我们的生活,照亮了我们,也让我们充满了希望。”“我非常感谢他。要是没有他的出现,可能很多人都不敢想要去站上奥运会的决赛赛场。”
2015年5月31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苏炳添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第一位进入10秒关口的亚洲选手。
那一天,一个月前刚刚退役的刘翔在现场亲眼见证了这一幕。“我记得点录的时候翔哥就过来给我加油。我一跑完,衣服还没换,他就跑过来抱了我。”苏炳添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提到了那次见面。
同为运动员,两人总是惺惺相惜。“翔哥一直是我们田径的灵魂人物。他最让我敬佩的是,2008年受伤之后,他只用一年的时间,就以国际一流的水平重返赛场,这是不可思议的。他在背后的付出和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从刘翔到苏炳添,中国田径短距离项目在竞技和精神层面都有了珍贵的传承。“亚洲有我,中国有我”,17年前那句荡气回肠的宣言,还将继续回响。
“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在为我们去冒险”
苏炳添有一个称号是“跑得最快的副教授”。因为他不光是“飞人苏神”,在暨南大学,他还是体育学院的苏老师。
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决赛当天,许多暨大学生聚在一起观看了比赛。暨南大学田径队主教练邓民威当时正带队在杭州比赛,他特意带了一台投影,就是为了看苏炳添比赛。
学生吕艳兰当时也随队在杭州,她和队友们通过食堂的电视见证了苏老师“一战封神”。她说:“看苏老师比赛,比自己真的比赛要紧张得多,因为苏老师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
每年赛季结束,碰上苏炳添休假,邓民威都会叫苏炳添回来给学生们上一堂课,尤其是教教大家起跑的技术。吕艳兰是和苏炳添接触比较多的学生。她2017年入学后不久就得到过苏炳添的指点。“当时他看到我一个人在训练,就过来带了我一下,教了我一些途中跑的技术。”
最近几年苏炳添回学校次数越来越多,这样的交流和指教也越来越频繁。为了学习苏炳添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技术经验,吕艳兰的教练杨永强会先向苏炳添学习取经,回来再传授给她。
“这套技术还挺难学的。”吕艳兰说,“以前我们途中跑,都是后蹬。但现在就要像骑自行车一样,全套动作都要用身体的前方完成,过程还挺难的。”
偶尔在比赛时见到苏炳添,她会更紧张一些,因为意味着要交成绩了。“目前来看,改了新技术之后,成绩是一直在上升的。下个目标是在今年全运会进入决赛,争取刷新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跑进11秒70。”
吕艳兰目前已是澳门女子100米的纪录保持者,成绩是11秒81。她爱上短跑是在中学时的全澳运动会,第一次参加就破了纪录。早已忘了当时的成绩,但是她记住了那种感觉。“挺神奇的,场上的人都为你鼓掌,为你骄傲。这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但这样的快乐在2018年尤其稀少,那是她的低谷期。“每天训练,但怎么也练不上去。”当时她收到了苏炳添的微信,简洁有力的一句话:“你可以做到的。”然后苏炳添又和她的教练商量如何改技术,帮她安排好了接下来的训练计划。
苏炳添还和她说起了自己的低谷经历,以此鼓励她。“苏老师说有一阵他也想退了。但他纠结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中国人、亚洲人、黄种人还没到达极限,他不想放弃。”
8月1日的百米决赛后,苏炳添说:“希望我今天拿到的奥运会第六名,也能给予更年轻的运动员以鼓励。今年的中国短跑,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了。”
邓民威和学生交流时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带动效应:“他自己是‘80后,32岁取得这样的成绩,对这些‘90后‘00后是极大的激励,大家心里有底气:我们中国短跑一定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飞人。”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苏炳添就要回到校园了。他说:“对我来说,我的身份是一个老师,我的借调马上到期了,要回暨南大学报到了。”
采访中,他对《环球人物》记者提到了在暨南大学开展青少年培训营的目标。“我们对田径做贡献,不一定要留在一线。我们可以走到基层,用我多年来体育竞技的经历和技术,还有在国外学习的先进训练手段,帮年轻选手迅速找到他们的优势和特点。说白了,就是想让年轻人圆梦。”
“下一个苏炳添何时出现?”
面对我们的提问,苏炳添的答案是:“我相信已经出现了。就像广东的陈冠锋和严海滨,(这)两个选手的底子都特别好。”21岁的陈冠锋在202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跑出10秒06,战胜了苏炳添。18岁的严海滨这次随苏炳添一同出征奥运,并即将成为暨大的学生。
在暨大,学生们喜欢叫苏炳添“炳哥”“添哥”,和他很亲。吕艳兰说:“作为后辈,我们能有这样一位前辈、老师,是莫大的幸运。在田径这条路上,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在为我们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