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体能训练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探讨

2021-09-0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负荷量机能高水平

江 明

从近年重大羽毛球赛事看,我国羽毛球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世界顶尖羽毛球运动员的战术技能特点被彼此分析透彻,各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差距不断缩小[1].在以往的比赛中,各国羽毛球运动员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水平碾压对手,夺取比赛胜利.但随着各国羽毛球水平的提高,羽毛球运动员技术差异不断降低,当前羽毛球比赛的时间长度明显增长,仅依靠技术水平难以获取比赛的胜利.在水平相当的比赛中,获胜者往往是身体机能较强的一方,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身体素养.高原体能训练是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条件,加深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提升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增强运动员综合素养的特殊训练方法[2].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举办之后,高原体能训练法就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型的体育项目训练,特别是在长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中应用更为广泛.随着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要求逐步加大,不少国家也将高原体能训练法应用于羽毛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3].本文采用实验法分析高原体能训练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方式方法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招募20名安徽省级羽毛球队的男性羽毛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实验者都确认在实验前24小时没有进行过剧烈的运动,并且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全身体检,确认没有下肢、膝盖及足部等重点位置的损伤,每位实验者都具备良好的身体机能,具有丰富的大赛经验[4].实验工作者在实验之前对每位实验对象讲解清楚实验意图和实验流程,并与每位实验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招募的20名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平均身高为179 cm,平均体重为66.16 kg,具有丰富的羽毛球比赛经验.

1.2 研究方法

将实验地点安排在云南海埂训练基地.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测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首次上高原次日早晨进行,是每位运动员的基础值.离开高原前的最后一天早上进行第二次测试.

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时间是在早晨7点左右,每位运动员均需要空腹采血,身体其他成分指标在抽血之后进行收集,运动员在空腹状态下,双脚踩到成分测试仪上,双手握住手柄,成分测试仪器自动收集运动员身体成分信息.测试的指标是羽毛球运动员的氧转运指标,主要包括血红蛋白(RBC)、红细胞(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5].

1.3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使用SPSS 22.0对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检验方法是对高原体能训练前的羽毛球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指标与高原体能训练后的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指标进行T检验,以对比二者的差异状况,各项参数都是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达[6],如果高原体能训练后的羽毛球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与训练前的各项身体机能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低于0.1,说明在10%的水平上显著,即高原体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羽毛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对提升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具有显著帮助.

2 实验设计

2.1 体能训练计划与负荷安排

将高原体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适应阶段,主要目的是让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尽快适应高原环境,为后期的高强度训练做好准备工作,此阶段如果直接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能会造成运动员身体机能不可逆转的损伤[7].第二阶段是提高阶段,高原体能训练各项目逐步开展,训练强度能够达到最高强度的80%~90%.第三阶段是突破阶段,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实战表现明显优于以往.各阶段的训练计划与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高原体能训练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低强度的有氧适应性训练,内容上多为肩、膝等关节养护练习及垫上核心稳定性、动力性训练,按照此模式进行进入高原的前4天训练.经过4天的适应性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已经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随后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进行第一次的负荷练习[8].第一阶段训练平均负荷量是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日常训练负荷量的80%~90%.第二阶段的训练强度明显提升,需要进行大量的负荷力量训练,主要包括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力量、专项力量训练和跑跳冲刺练习等,其训练强度已经接近甚至达到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强度.第三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并针对每位运动员的身体特性,逐个进行耐力训练,帮助每位运动员提升身体耐力,同时进行关节养护和技术训练[9].此阶段是三个阶段中训练强度最大的,已经达到每位运动员平常训练的强度水平.

2.2 运动员各阶段身体机能指标变化

(1)对氧转运指标的影响.RBC、HB、HCT是反映人体氧转运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高原体能训练成效的核心指标.对于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而言,快速的氧转运能力能够让其身体维持高强度的运动时间延长,能够承受更高强度的运动,在比赛中比对手具有更强的耐力和爆发力,从而能够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帮助羽毛球运动员赢取比赛胜利[10].高原体能训练具有低氧、低压、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低氧的环境促使运动员的氧转运指标发生变化.具体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高原体能训练对运动员RBC值的影响单位:L

表3 高原体能训练对运动员HB值的影响单位:g·L-1

表4 高原体能训练对运动员HCT值的影响单位:%

如表2所示:训练前,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RBC指标均值为4.88×1012L,经过4天的高原体能训练后,其RBC指标微弱上升到5.08×1012L,P值为0.377,说明与训练前的水平差异不显著.初上高原之后,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PBC会有所增加,从而提高血液的载氧和输氧能力,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在高原训练11天后,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RBC均值为5.32×1012L,P值为0,说明较训练前具有显著的差异.高原训练21天后,PBC进一步上升到5.92×1012L,P值依然为0,说明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帮助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提升RBC水平.

如表3所示:训练前,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HB指标均值为153.32 g·L-1,经过4天的高原体能训练后,其HB指标上升到154.12 g·L-1,P值为0.183,说明与训练前的水平差异不显著.羽毛球运动员刚上高原,进行体能训练时,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HB会有所增加,从而提高血液的载氧和输氧能力,这也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在高原训练11天后,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HB均值为156.44 g·L-1,P值为0.021,说明较训练前具有显著的差异.高原训练21天后,HB进一步上升到163.28 g·L-1,P值依然为0,说明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帮助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提升HB水平.

如表4所示:训练前,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HCT指标均值为44.47%,经过4天的高原体能训练后,其HCT指标上升到45.88%,P值为0.736,说明与训练前的水平差异不显著.在高原训练11天后,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HCT均值为47.06%,P值为0.138,说明较训练前没有显著的差异.高原训练21天后,HCT上升到49.78%,P值为0,说明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帮助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提升HCT水平.HCT的显著升高可能由于运动员初上高原,而高原湿度较小,加上训练量逐渐加大导致机体水分大量丢失造成的[11].一定数量的HCT指标数量增加,可以有效改善血液的储存和运输氧气能力,提高血氧含量和容量,进而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人体有氧运动能力.有研究表明血红蛋白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运动员摄氧量提升0.7个百分点.

(2)对BUN的影响.BUN也称之为血尿素,它是人体机能中蛋白质等含有氮物质在分解代谢中分离出的氮,通过肝脏转化为尿素,并经肾脏排出体外.它是运动员疲劳状态和对运动负荷尤其是运动量反映的敏感指标.BUN在运动员激烈运动的时候会显著上升,但运动后会逐步下降,指标值及变动状况如图1所示.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面对的是集中性、高水平的比赛,其BUN指标的迅速恢复能力,对其赢得比赛尤为关键[12].通过高原体能训练,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BUN指标、负荷强度、负荷量的关系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运动负荷与BUM的关系

第一阶段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强度逐步升高,其身体的负荷量也逐步升高,随着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提升,羽毛球运动员的BUN也迅速提升,尤其是在第二阶段达到了最高值7.35 mmol/L,说明高原体能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比较大,达到了高原体能训练的目的.在第三阶段运动员的负荷强度只有微弱的下降,其负荷量却明显下降,BUN出现了明显的下跌,甚至达到了初上高原第一阶段训练前的水平,说明本次训练负荷安排十分合理,20名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明显得以提升,在高强度的运动后,其身体机能可以快速回归正常水平,不会出现居高不下的状态.

(3)对CK的影响.CK间接地反映力量训练后肌肉损耗程度,主要用来衡量肌肉纤维的磨损,它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密切相关.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会发生改变,肌肉纤维会受到损耗,而低CK值表示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损耗较低,有利于运动员长期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13].高原体能训练中CK值及变动,及其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运动负荷与CK的关系

与BUN指标相似,CK指标在正式进入高原体能训练后,呈迅速上升态势,并在第二阶段达到峰值,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负荷强度微弱下降,身体负荷量下降,CK值迅速下降,甚至低于高原体能训练前的水平,说明本次高原体能训练的强度与负荷量正常,20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高强度运动损耗得以明显降低.

3 结果与讨论

高原体能训练使RBC、HB、HCT值明显提高,可以显著提高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血液载氧和输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体能训练11天后出现明显提升,经过21天的高原体能训练后,此能力得以显著提升.BUN和CK值,在第一阶段随着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提升而迅速上升,并在第二阶段达到峰值,但是在第三阶段均出现下降,说明高原体能训练增强了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的机体恢复能力和肌肉抗损伤能力.本文实验数据均为精心安排训练计划后,利用相关仪器采集,所以结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这次为期21天的高原体能训练可以作为羽毛球队训练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日常方法之一.后续研究可以适当扩大样本量,以检验更加普适性的成果.

猜你喜欢

负荷量机能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舞蹈训练负荷对学生机体产生的影响及负荷量安排建议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