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研究*
2021-09-02吴俊强
吴俊强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6
引言
2020年的新冠疫情,国内高校停课不停学,开启了“线上新学期”,从实体校园到虚拟教室,采用QQ分享屏幕和腾讯课堂等直播、视频会议和录播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许多只建不用的在线开放课程也搬上台面,如期开展教学,在线教育成为新亮点。这次疫情,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实践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然而,疫情带来的教学变革冲击,在线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创新不足,开放课程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环节欠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仍显不足、在线教学效果仍需提升等问题显露出来。因此,大力发展开放课程等在线教学已成国内教育的必然趋势。
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
自从2001年4月MIT正式启动开放课程(OCW)以来,各国MOOC(慕课)运动方兴未艾,MOOC建设形式多、资源丰厚,并以学分互认的形式给了很多学习者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证书的肯定。时至今日,国外的开放课程已日渐成熟,在线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国内在线开放课程跟随国外MOOC兴起并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三个建设发展阶段,丰富了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加快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但开放课程平台基础建设较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匮乏且评价标准欠缺,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及定制化不强,在开放课程的教学应用上师生互动性欠缺,不能因材施教,在线资源建设上存在着重复性,重评审轻应用。开放课程在高校应用效果不佳,影响较小,资源应用没有得到相应的推广,故此,教育部2015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6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指明了方向,以促进优质资源应用与共享[1]。
目前,在知网上检索“在线开放课程”,近三年的论文仍有830多篇,其研究热度不减,主要有课程建设、在线教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混合式教学等研究。但在遵循国际通用标准协议基础上,从提高学习者的效果出发,仍需在教学模式、课程设计、评价机制、实验实训等方面有所提升。同时,在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方面,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平台已成为国内外开放课程平台研究的首选。
2 开放课程的平台建设
目前,成熟的云计算技术所具有的超大规模、高可靠、低成本、虚拟化、通用性和按需服务等特点,成为开放课程平台建设的技术保障。开放课程的平台可考虑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云层级架构,支持大规模在线网络直播、点播需求,支持PC、PAD、手机等多种终端接入,支持Windows、Linux和Mac等跨平台访问,实现移动式、碎片式学习[2]。完善平台的功能则应从课程建设、教学两方面考虑。
2.1 课程建设方面
为保证开放课程的质量,由政府牵头制定规则,从源头抓起明确在线开放课程的各级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各级评价认证标准,促进全社会的认可,为其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平台课程开放共享的安全性,须有健全的动态监测和监管机制作保证[3]。
2.2 教学方面
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提供动静相结合的实时课堂和点播学习两种方式。学习者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开展自主学习,真正实现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上课时间,并能提供多种师生、生生交互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点播学习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主体,学习时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能继续上次的学习进度学习,学习期间通过动态插播问题并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反馈给教师,作为教师指导和考评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实时课堂可存储学生的视频图像,教师根据上课需要可控制学生声音的开关,或静默或发言,方便师生的互动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和监控;实时课堂全程录制,作为在线开放课程的视频资源,完善后供点播学习使用。平台提供作业、测验和考试等考核方式,通过多方位评估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同时平台开设资源推荐功能,可定制学习内容。
3 开放课程建设
3.1 组建开放课程建设团队
开放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负责人,无疑起主导作用,但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媒体选择、开放课程的使用与评价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仍需教育技术和媒体制作方面的专家支持,学校可以引进、组建专门的教育和媒体专家团队,帮助教师从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到展现的整个建设流程做好技术支持,提高开放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当然教师也得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在线教学潮流,探索在线学习的教学和效果评估方法,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融入开放课程的建设中。
3.2 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要求开放课程面向全社会,资源内容产教深度融合,既用于在校学生的教学,又服务于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的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资源形式要多样,有图像、文字、动画、音视频等媒体素材,以PPT、课件、微课、交互习题等形式和课程内容相融合;资源兼容性要好,支持多终端跨平台的使用,方便不同类型的人学习,可按需重构[4]。
同时开发配套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价值,推动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3.3 开放课程教学设计
3.3.1 导学。首先介绍课程的学习目标与收获、学好本课程的心得体会、学习考核方式,并通过学情分析,根据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学习路线(知识地图),帮助学生快速组织学习活动。
3.3.2 自主学习设计。开放课程平台较好地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要完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是,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实现自我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的自主学习类型有:①支架式学习,围绕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建立一个概念框架,通过独立探索或协作学习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②抛锚式学习,基于真实的问题情景,通过自学或互助对问题进行论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原有认识。③随机进入式学习,根据学习主题,从不同角度设计多种情境,学生可以随意进入其中一种情境去学习,从而获得对事物或问题全貌的理解与认识。
自主学习设计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引入获取、探究、讨论、实践、协同或创作等学习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自主学习方式
3.3.3 交互分享。自主学习应注意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间的协作。在平台提供的虚拟社区,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竞争、协同和角色扮演等协作学习,分享学习经验,共同进步。这些交互让学生有归属感,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快地步入学习的良性轨道[5]。学生的交互程度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评估的重要依据。
3.3.4 教学评估。开放课程的在线教学评估主要有虚拟社区的答疑、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与得分,以及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定(测验)与综合性的评定(考试)等学习评估,对作业和测验平台将生成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情况报表,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改进意见。除这些常规的学习评估外,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引入这两项评估:①学生协作学习程度,协作学习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在线学习的成功起重要作用;②平台资源的利用率,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大数据对这些评估数据的跟踪分析,不仅了解学生的认知掌握情况和教学质量,以实现因材施教,改善教学质量,也为后续完善平台和开放课程提供依据。
3.4 开放课程的在线实践教学开发
实践教育无疑是高职教学特别是工科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开放课程由于在线的特性,其实践教学开放共享难度大,已成为提高开放课程教学质量的软肋。解决之道:①拍摄操作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操作步骤,有实验条件的可边看边做。②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目前主要是以云计算环境为支撑,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突破时空限制,学生自主实施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学带来沉浸感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视觉和互动学习环境,解决工科类有些专业高成本、危险、难以实现的实践教学。但学校自主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一般可借助商业在线实验平台开发在线实践教学,或购买现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其中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在线实践教学较成熟,应用面也广。③开设远程控制实验,有条件、管理到位的高校可以让学生利用软件远程控制硬件设备,达到和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的效果[6]。
3.5 开放课程的应用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①直接应用。承认选修学分直接让学生选修开放课程,疫情时期采用开放课程进行线上教学。②混合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以本校课程的线下教学为主,嵌入或引用开放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是其中较好地应用开放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一门在线开放课程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束之高阁建而不用或应用少都是浪费资源,因此开放课程的建设验收应该把在线上课人数和学生教学质量的评定作为最主要的两个指标,积极推广开放课程的应用。高质量的开放课程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解决师资平时的培训问题,解决学生多渠道上大学的问题,推动全社会终身教学的形成。
4 结束语
后疫情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放课程的平台将更完善、课程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在线教学并获益。在未来研究中,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开放课程的在线教学质量,并不断探索在线实践教学,实现在线教学的理实一体化,为建立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