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切口撬动评论大主题

2021-09-02◎艾

新闻前哨 2021年7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切入点春运

◎艾 丹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让党报评论在舆论引导上占据主流,在思想引领上发挥旗帜作用,传播得更广、影响力更大,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党报评论的表达方式、呈现方式,讲人们听得懂的话、听得进的话,让党报声音直达人心。

一、做大取小

评论涉及的主题往往比较重大,热点时政、经济、社会、文化等等。 以“大”对“大”,容易陷入“空”对“空”,最后导致文章空洞无物、说理宽泛。越是大主题下的时评文章,越需我们找好评论“切入口”。这里的“切入口”,就好比“引子”,它的功用是将论述的观念牵引出来。“切入口”不在大,而在精准聚焦,有利于靶向发力。越是重大的主题,越要避免“高大全”,越需要巧妙地找到“切入口”,增强文章的针对性。

“切入点”找得好不好、准不准,关系到论述的延展空间,也关系到评论的价值。有时候,我们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能是因为自身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全面,思考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寻找“切入点”的过程,也是学习提升、深入研究、深度挖掘的过程。评论员只有先于大部分人思考,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才能找到评论“切入点”,展现大主题上的精辟见解。

今年是建党百年,为了让建党百年的主题评论写得更鲜活一点、生动一点,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组织评论员深入现场,参观革命旧址,走访当地干部群众,从“理论联系实际”“党的自我革命”“洪湖精神”“新时代的长征路”等多个角度,推出了《用理论之“矢”射事业之“的”》《深植于人民的根基最坚实》《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等一组现场评论。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还从生活中捕捉选题,从《觉醒年代》为代表的红色电视剧受到年轻观众喜爱这一现象入手展开评论。湖北日报时评版文章《让厚重历史直抵年轻的心灵》,以这部电视剧为切入点,谈如何守正创新讲好红色故事,指出年轻观众并非不喜爱这类宏大题材,要吸引他们,就要“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

做大取小,对很多宏观类型的主题适用。像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这类政策性较强的评论,可以关注一些新提法、新部署,把笔墨集中,避免泛泛而谈,对此湖北日报刊发评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在科技创新、科技强省这样的常规议题中,不妨抓住“钱变纸、纸变钱”“揭榜挂帅”这样的关键词,让文章的思辨性更强、针对性更强,比如湖北日报刊发评论《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揭榜”的重点是“挂帅出征”》;在作风建设的评论中,更要避免老生常谈,避免通篇都是“正确废话”,应抓住作风领域的新表现、新问题,如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执行上的教条主义”等深入剖析,增强文章的针对性、现实感,对此湖北日报刊发评论《“指尖上的整治”不能只解散了之》《“机械式洒水”是典型的做样子走过场》;在基层治理这类大主题中,宜避免空洞、枯燥的论述,可以聚焦在“督查考察泛滥”“过度留痕”等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对此湖北日报刊发评论《多办实心事 少刷存在感》《墙上抢“C位”不如群众心中留痕迹》。

二、以小论大

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由表入里,是评论中常用的论述方式。以小切口撬动大主题,正是要从小人物身上看到大时代,从小领域管窥行业大动向,从小细节展现社会大风尚,从小事件剖析发展大道理。这要求评论的视野更宽一点,站位更高一点,思考更深一点,跳出就事论事,拓展评论更大的言说空间。

小切口撬动大主题,不是要将芝麻大点的事硬说成西瓜那么大,更不是生搬硬套,将一些高深的道理安放其中。这里的小切口是指具有典型意义,具有延伸空间的评论引子,而不是一般的人和事。所做的评论延伸,也要恰如其分、适当得当,不能刻意拔高、大而不当。

2021年春运期间,一张11年前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春运母亲”照片,再次引发关注。照片中的母亲脸冻得通红,背着巨大行囊,一只手拎着包,另一只手臂弯里抱着一个小婴儿。打工、回乡、春运、母亲,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幅生动画面,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春运母亲”这11年来的人生轨迹,就是我们观察社会、读懂中国的一个小窗口。这些年来,“春运母亲”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在家乡大凉山发展脱贫产业,住上了新房,尽管有时也会出去打工,但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湖北日报刊发评论《“春运母亲”的笑容是通往幸福的迁徙》,将个人命运放置于时代的大背景、国家的大发展中来看,以“春运母亲”为切口,回顾了中国春运的变化,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改变,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效,展现了中国普通劳动者不向命运低头、努力奋斗的精神。

以小论大,是时评常用的写作方式、思考方式。从一碗螺蛳粉、一个小香菇、一颗黄花菜的产业逆袭,可以谈地方产业发展“小精特”的思路,谈县域经济的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比如湖北日报刊发评论《小臧毯连着“大账本”》《曹县走红见证县域经济活力》;从口袋公园建设、老旧小区停车场改造、梧桐飞絮治理等举措,可以谈城市治理既需要鸿篇巨制般的大手笔,也需要绣花功夫般的精细化,比如湖北日报刊发评论 《“口袋”里装着家门口的 “小确幸”》;从一些地方刻板执行“开会传达不过夜”,可以谈传达会议不等于落实工作,要以实干论英雄,对此湖北日报刊发评论《传达不过夜不如落实不打折》;从丁真火遍网络这一事件,可以谈网络热点的正向激励作用,也可以谈地方文旅事业发展的互联网思维等,比如湖北日报刊发评论《释放正向价值才是真“顶流”》《与其抢丁真,不如取“真经”》。

三、统筹大小

以小切口撬动大主题,正是追求评论文风的实与新。评论文章最忌讳的是,看似讲得头头是道,实则空洞无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宏观的论述,也有具象的评析,既体现评论的思想性,又体现评论的可读性,将带给读者更多获得感。

在很多述评文章中,统筹好大主题和小切口之间的关系,文章就会更有生气。湖北日报2019年5月31日刊发署名为楚言的重磅文章《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向张富清同志致敬,从光芒闪耀的英雄足印中,寻找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篇四千多字的长文,文风清新,句式简洁,文字灵动,富有哲思,“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等金句迭出,可读性强。整篇文章寓情于理,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人生故事、奋斗历程、精神价值贯穿其中,做到了情理交融,让读者更能从内心理解“共产党人的一颗初心,蕴含着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答案”。

2020年底,湖北日报推出大型年度特刊,聚焦战“疫”、战洪、战贫、重振、民生、创新等年度大事件。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为特刊撰写封面评论,《2020:我们奋勇赶考》《筑起冲不垮的堤坝》《击鼓催征战脱贫》《铭记风雨无阻的奋进》《民生答卷的厚度和温度》《惟创新者强》,每一篇封面评论聚焦一个主题,独立成篇,既有点上的概述,又有面上的括论,素材丰富,表达鲜活,做到了大气象和小切口较好的融合。

一般的时评文章,字数往往只有千字左右,越是字少,越要求指向明确、论述集中。要少些穿靴戴帽的文件语言,少些简单重复的口号语言,多注重情与理的交融,多注重点与面的呼应。写作过程中,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将大与小统筹起来,以实对空,以具体对抽象,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让评论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切入点春运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