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图支架法”在幼儿园大班讲述活动中的运用
2021-09-0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幼儿园吉婷婷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幼儿园 吉婷婷
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但是传统的讲述活动较为沉闷、单调,凭借物(如图片、情景、实物等)的作用常被忽视,幼儿成了被动的学讲者、机械的记忆者。本文基于讲述活动的现状,提出在幼儿园大班讲述活动中运用“五图支架法”——“图画书”“图片”“幼儿图画”“动图”和“思维导图”支持幼儿主动、积极地讲述。通过“五图支架法”的运用,优化了大班幼儿讲述活动的组织实效,实现大班幼儿语言表达、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1 聚焦图画书
我班在开展讲述活动时,轩轩看着图画书正在给小朋友们生动地讲着故事,突然他停下来问我:“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老师,后面有些字我不认识。”当我引导轩轩通过观察画面讲故事的时候,轩轩看着画面故事讲得断断续续,而且讲述的内容与文本内容相差很大。
我发现大班幼儿开始识字后,在讲述活动中更多地是关注文字的认读以及对内容的机械记忆,忽视了书中图画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运用“无字图画书”和“废旧图画书的DIY”。
1.分享无字图画书
无字图画书是指全书由图画构成,没有文字的故事书。无字图画书是依靠丰富的画面信息,让幼儿在观察画面后的讲述过程中大胆想象故事情节,滋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自己创编故事的乐趣。
2.废旧图画书的DIY
废旧图画书的DIY是指教师向幼儿提供废旧的图画书画面,引导其将这些图画书上的画面内容剪下来拼贴在一起,制作成一本“新”的图画书进行讲述。
幼儿在阅读区中找到了已经有部分破损的图画书《挠挠大怪物》和《花格子大象艾玛》,他们根据自己的构思将两本书的画面进行拼贴,于是就有了一本“新”的图画故事《艾玛遇到了大怪物》。这本“新”书备受幼儿的青睐,大家争相传阅讲述。
通过DIY整合废旧图画书中的某些元素,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重新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更加有兴致将这个故事清楚地讲述出来。
2 巧设图序
在大班讲述活动中一般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图画书,幼儿只是按照教师的提示机械地讲述,时间一长幼儿便觉得枯燥乏味,不愿意再讲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将图画书的顺序变一变,并设计了“倒置图序,造成悬念”“自主排序,续编故事”和“按序拼摆,看图讲述”三种方式——在新的图序中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测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讲述的积极性。
1.倒置图序,造成悬念
倒置图序是指在使用多幅图画的讲述材料时,教师通过将结尾图片放置在第一页,以制造悬念和产生的冲突激发幼儿讲述的方法。当故事的图片顺序调整后会产生悬念,进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而且讲述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例如,在故事《小老鼠做蛋糕》中,运用倒置结尾图序的方法,将最后一页“制作好的蛋糕”画面放到前面,让小朋友们先看到美味的蛋糕,然后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倒推蛋糕的制作过程,于是,幼儿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说着蛋糕的制作方法。
2.自主排序,续编故事
自主排序是指幼儿在讲述时,首先需要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画,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多幅图画自主排序后进行讲述。例如,《小老鼠的探险日记》讲述活动中,教师将小老鼠探险的画面内容提供给幼儿,请幼儿观察图片,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理解的图意,对10张图片进行任意排序后讲出自己的故事。幼儿们对小老鼠每一天的探险内容都十分感兴趣,通过自主排序编故事,调动了幼儿的欲望和增强了他们参与讲述的积极性。
3 巧用童“画”
在讲述活动中,经常有幼儿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发表着自己的“高见”——“萝卜画的好像草莓”“要是他能够邀请一位好朋友那就不会伤心了”“我还想让小猪遇见狮子,然后小猪戴上一顶棕色的假发就可以装扮成狮子啦”……
为满足大班幼儿对画面中内容的创想,支持其大胆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想法,我提出了“巧设云图”“创‘画’作品”两个途径,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巧设云图
最初投放的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画面中角色形象鲜明的多张连续图片,删减其中一张图片进行“留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并讲述。例如,在《小猪变形记》中,我将“小猪还会遇见谁”的图片删除,幼儿大胆想象、绘画表达并讲述:“小猪遇见了鹦鹉,它穿上羽毛后飞的和大树一样高。”同时,我还设计了多组不同位置的“留白”,帮助幼儿大胆想象画面之外的内容,丰富幼儿的想象和讲述。
2.创“画”作品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不仅要启发他们创画作品,还要在讲述的时候以绘画作品为线索,引导幼儿合乎情理、逻辑地安排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时还可以变换绘画的形式,利用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进行讲述。
阅读图画书《跑跑镇》后,幼儿对于两样物体撞在一起会变成一样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体感到十分新奇。于是大胆操作,不但尝试创“画”出自己的讲述作品,而且也激发了幼儿的讲述兴趣。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某一样物品,如灯泡,大胆想象它会和什么东西撞在一起变成一样新的物体呢?最后根据自己的作品大胆讲述:“灯泡和汽车在转角处撞在一起变成了警车,灯泡变成了警车上的警灯。”
线性思维导图→
←环状思维导图
4 动图
幼儿在观察图片讲述时,对画面中的一些象声词、拟声词等不会表达。比如在“跑跑镇”的讲述活动中,幼儿会说说:“小猫和小鹰在转角碰撞变成了猫头鹰。”但是对书中好听的“哒哒哒”这样的拟声词却无法讲述出来。因此,我提出动图策略支持幼儿对声音、动作的讲述,丰富幼儿对声音词汇的讲述。于是,在讲述图画书《跑跑镇》中,我将“小猫哒哒哒跑来了,小鹰哒哒哒跑来了”制作成动画的效果并加入音效,一下子便让幼儿理解了图画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将讲述内容作用于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而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与语言表达。通过对动图的观察,幼儿理解了画面中隐藏的信息,能通过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最终能够让幼儿在后续画面的讲述中主动地加入拟声词的运用。
5 驱动思维导图
随着大班幼儿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图画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降低,幼儿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故事内容和其讲述之间的联系上。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讲述活动中,对提升幼儿讲述能力有着极大地意义。
1.线性思维导图
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讲述中,幼儿尝试自己绘制线性思维导图,即根据爷爷将毛毯一步步做成其他东西的先后顺序,运用流程图表现故事内容,最后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于故事内容和故事讲述之间的联系上。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思维导图讲述:“爷爷一定有办法,先是把又破又旧的毯子做成了一件奇妙的外套,接着做成了一件奇妙的背心,然后做成了一条与众不同非常的领带……”
2.环状思维导图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是一本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形成循环故事的图画书。大班幼儿在运用环状思维导图讲述时兴趣十足,例如:你给它牛奶,它一定会跟你要吸管,你给它弄个小盒子当床,还得有枕头、有小被子,环环相扣,十分挑战幼儿的思维能力。故事最后小老鼠又想再吃一块饼干,孩子们讲述的时候会说:“最后又回到故事开头的部分了。”说明孩子们懂得了绘本所表达的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能贪得无厌的意义。
讲述活动中运用“五图支架法”策略的探索是教师们在不断尝试、探寻更适宜的教育策略,能让大班幼儿的讲述活动走向一个更加具有创造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