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为本,创设适宜儿童成长的环境

2021-09-01江苏省淮安市延安路幼儿园黄金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贴花创设环境

江苏省淮安市延安路幼儿园 黄金红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顺应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成长需求,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愿,开启了“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之旅——孩子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头脑想、用嘴巴说、用双手做,让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尊重儿童,创造和谐的环境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我们要相信幼儿的能力,允许他们自主规划班级的游戏区域,共同商讨值日内容,并尝试为自己和他人服务。大班开学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我们针对“户外游戏玩什么”让孩子们展开了讨论,通过投票,最终“水果店”以最多票数胜出。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现了问题:贴花会掉、不好保管,而且贴花兑换游戏币时排队时间太长。经过讨论协商,大家一致决定每人设计一本个性存折,并把小贴花贴在里面保管,在兑换游戏币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将取出的钱(小贴花)用笔划掉,这样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游戏中也得以初步提升。

为了把“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需求,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成效,坚定儿童立场。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立体的,这样幼儿儿就可以充分利用墙面、地面、柜面等空间进行游戏、作品展示等。

开学期间,签到活动是大班幼儿需要坚持做的。第一天幼儿就反映排队时间长、不会写名字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引导与调整——不会写名字可以用符号表示,并提供多张签到表;调整后又出现了问题:有的幼儿急于玩游戏不签到,有的符号标记不利于统计没来的人;最终,有幼儿提出“可以按小组签到”的想法,于是,我们再次进行了调整,让幼儿在签到中认识了时钟,初步形成了时间观念。

秩序感是帮助幼儿与环境建立积极互动的基础条件,通过环境的暗示指导幼儿玩什么、怎么玩,从而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融入课程,创造互动的环境

环境是“潜课程”,班级环境要让幼儿在学习时看得见、感受得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让环境还原与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折射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课程意识。在“自信的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大班幼儿对自己的名字产生了兴趣——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可以姓别的姓吗?我可以改名字吗?通过调查表、“问题树”“百家姓”等课程内容的融入,幼儿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辈分和传承的关系。主题环境是可融通、可操作的,始终伴随着幼儿学习与探究的整个过程;材料、游戏形式、参与人数等都应随着主题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与环境对话。

在营造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时,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并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材料本身蕴含的信息内容是固定的,不同的投放方式会对幼儿的经验建构以及思维的开放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依据当下幼儿的发展状态以及材料的内容特征进行灵活投放,从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和价值。例如进行低结构材科投放、兴趣点投放、分层次投放、递进性投放等,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接受挑战,不断丰富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对整体经验的建构,从而获得多元化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提供低结构、多功能的操作材料,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自主探索,并与环境进行多元互动,激活幼儿多种感官的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有益的知识与经验。

丰富体验,创造愉悦的环境

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学习、探究的过程更加生动、丰富、有趣、有效。在开学初设置班级游戏区域时,由幼儿自主协商的“滴滴吧”游戏区域在走廊里诞生。游戏之初,幼儿只是在地面上将小车四处推行,一段时间后,幼儿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在走廊的地面上布置了赛道,还搬来了三角块、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供幼儿建路、搭桥。接下来,我们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丰富了道路上的交通标志,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另外,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适时对班级环境进行了改造、调整,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环境所释放出来的教育能量有时比教师的直接引导更具影响力。因此,在环境的利用和创设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

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的主体是幼儿,能够被幼儿理解的、在一日生活中发挥着实际作用的环境才是幼儿喜欢的环境。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其经验、想法、思维等外显的过程,而开放的、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则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索。

环境创设不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任务,而是一项在观察和解读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目标、有重点、循序渐进的“工程”。

2.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环境是幼儿进行课程游戏和自主游戏的载体,包括区域空间、场地设置、材料提供等,也包括隐性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习氛围。在环境创设与材料利用上,一方面要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阶段性需求、已有的生活经验等进行分析、判断,以此作为环境创设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对环境中材料的价值、玩法、难度等有深度的思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3.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

“幼儿为本”的环境是课程创生的来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和结果,也是基于幼儿的生活事件、游戏探索等形成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环境要根据幼儿的需要、主题的进程、幼儿的兴趣点及时生成,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全方位展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另外,家庭环境的有效利用能让幼儿获得更多学习的可能,我们要合理并充分地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家长自身角色的转变,促使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陪伴者”,从“陪伴者”转变为“参与者”,让家长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游戏、观察、学习、成长。

猜你喜欢

贴花创设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过年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