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兴趣为基础构建培养型艺术课堂过程研究

2021-09-01边蕊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师

边蕊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在理论上来讲学生“学”为基础条件,进行构造以学生为主的兴趣课堂,是一种理想型课堂授课模式。“区别于传统授课模式,更注重学生“学”的兴趣点。课堂上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授课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1]

一、学生兴趣为中心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一)趣味问答,增强兴趣关注点

教学开始前,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养成学生提前对课程知识预习的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是一种教学手段。[2]因此,可以通过一些课程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题提问,问题设置的关键在于需要有趣味性和贴近生活。

例.《形式基础》课程主要讲的是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其中对于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技巧学习,由于涉及三维想象力,有些同学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3]所以在未开课前,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物。河南省郑州市的地标性建筑比较多,笔者带着学生们去参观郑东新区CBD的千禧广场大玉米楼。后进行现场提问,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①大玉米楼在外观上看比较接近什么几何形状。(基础形状分析)

问题②如何用尽量少的线条表现出来大玉米楼的外观,让别人一看就能想到这个地标建筑。(立体构成知识提前引入)

通过参观地标建筑,引起学生兴趣点,教师加以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提前进入思考和学习的状态。

(二)带入项目,兴趣能转为价值

开课之前,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在课程中加入兴趣点进行教学,但是如果仅一味地学习,学习的结果不能够直观的产生价值,部分学生会对于学习目的抱有疑问,更有甚者认为本科过程中的专业课学习不能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时,教师应该开展项目进入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其中获益。学生获益一般分两个层面,精神方面或者经济方面。

在知网上检索相关的关键词“学生获利”有155篇,通过可视化资源分析,“学生获利”相关论文呈上升趋势,总体趋势通过分析,说明学生获利方面也是近年来,产教融合的一种教学要求和社会趋势。

(三)兴趣反思,知识点总结进入学习状态

有些课程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学生自身缺少学习驱动力,教师也缺少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状态呈现在浅表层,导致深度学习不足。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自身的兴趣点进行补充、引导和教育,在《形式基础》课程中,学生对于平面构成感兴趣,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到立体构成,觉得立体方面内容较难,导致在学习方面就会有松懈和倦怠。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期知识点反思。“平面构成的空间感形成是什么原因,这样的空间感用立体构来表现会是什么样的手法?”这样进行相关引例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兴趣反思有比较大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引例的问题要控制其难度性,同时要与要引导的知识点相关联。

二、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中的关注点及影响分析

“学生学”这点在课堂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做的一切前期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个活动来获取知识。所以学生如何学?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关注点有哪些?这类的分析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兴趣培养型课堂有较好的效果。

首先,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有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定量教室环境和教师,变量是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如果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变量,那么对于教学课堂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其次,变量的改变和课堂学习中的影响结果成正比,影响变量的因素就间接的影响结果。所以变量的影响因素也要进行分析。“学生学”的结果与“教师教”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孔凡士(2009)等学者认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课程背景 —课程任务 —活动探究 —作品制作 —成果交流—成绩评价”六个环节.[4]

课程背景:是教学过程中的预习工作,这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指引兴趣方向点,提前出几个课前问题类似的任务。让学生对其感兴趣,能够开始自主学习。

课程任务:教师给予学生学习任务,学生进行任务实现。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制定要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兴趣点,围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进行任务制定,范围在学生承受能力之内。

活动探索: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探索,其中的教学重点是活动探索的主要部分。“围绕形式基础课的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三大部分”[5],研究学生的兴趣点,把兴趣点进行到实践范围。对于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进行整理和记录,以兴趣点引入理论实践教学,促进活动探索的深度与广度。

作业制作:对于艺术类学生,理论教学完成后,需要对应的作业来实践教学,这个环节中需要弱化教师教学的过程,强化学生自身的想象发挥与制作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修改学生的实践计划书和实践草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制作。

成果交流:艺术设计类学生,由于表现手法和设计思路不同,作业的效果和成果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汇报与交流,学生能够互相融合彼此的想法和设计,有助于课程的完整和补充。

成绩评价:对于学生成绩,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成绩评判表。一般通过学生对于知识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同时,学生的成绩不能代表学生

三、教师角色中引导兴趣点为基础的培养型课堂形成步骤

(一)问题探索,引导兴趣点形成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兴趣点的引导起重要作用,问题的引导是学生引起思考活动的源头,同时也是兴趣的开始。在问题的设置方面教师要进行把握。

教师教学中主要的兴趣引导方法,需要以先行作品鉴赏、讲解和分析为开端,形式与基础课程体系需要由专题练习形成,通过练习完成自己创作作业。教师需要对于视觉概念或者设计的表达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学习进行对应的练习,兴趣课程的形成。

通过总结,教师教学内容从三个发面进行组织教学,分别是同水平不同领域的拓展、差异性知识有次序的讲述、学习经验的交流。

(二)思维交流,讨论性学习巩固兴趣点

教师在制定执行大纲时,有教学过程这一块制定。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思维交流尤为重要,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虽然研究过相关知识和内容但是也有一定自身的思维定式,这时候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来拓展知识和认知领域。

学生也是一个群体,要考虑到个别性和群体性,既要考虑他们的共性也要考虑他们的个性。[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普遍程度,制定学习梯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要分梯度进行。

教学中通过集体讨论学习去巩固兴趣点,通过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是,课程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更有趣味性了。通过同水平不停领域的拓展,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汇报沟通,学生眼界和思路都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储备相应的知识,并且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味性。

《形式基础》课程中,学生对于平面构成更倾向于纯平面的构成,而没有想到把二维画面表现出三维空间,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把设计思维进行置换,把平面构成的教学关键点引入到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方面上去。这样才有利于后期的立体构成的内容衔接。

(三)提炼知识,兴趣学习中进行提炼

课堂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接受凝练知识点的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课堂要面面俱到,授课内容要充实完整。但是没有考虑到课堂本身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去最大程度地让学生理解和学习,是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提炼的能力表现。

课堂的重点知识,是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技能,其次是难点知识,是容易和其他概念相混淆或者比较难把握的技术知识。教师需要把握重点和难点这两方面。凝练相关知识技能,做到“以点带面”提升学生能力。关键知识需要教师课前准备好,以免学生盲目的学习。

(四)提高能力,持续拓展后续课程兴趣

学生学习仅依靠课堂学习的话,知识获取是非常有限的,不仅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提高能力的任务布置,课堂上不仅讲授知识,也需要问题的反思设置,课后问题需要和课堂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关性。课程后学生呈小组讨论,问题设置应与后续专业课有一定关联,能够拓展后续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连贯前后内容。后续课程的兴趣延续,需要教师的课堂有侧重点,找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点,进行对应解决。《形式基础》这门课和后面的图案设计等很多专业课有一定关联性与交叉性,学生课程设计辅导案例要在一个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考量,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适应性要进行讨论和核实。

四、结语

学生兴趣与专业结合是以后的授课的一种趋势,《形式基础》课程也不能仅仅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现代社会融合性学科是教师的教学挑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以学生兴趣为基础构建培养型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努力,教师需要从课堂上授课与课堂下提问,两方面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是专业学习的起点,如何培养和延续兴趣的关注点,这点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并且运用在平时教学中。

以学生兴趣为基础构建培养型课堂符合现代社会时代的教学和发展需求。课程提出了兴趣型课程需要教师带动学生进行同水平不停领域的拓展、差异性知识有次序的讲述、学习经验的交流,三部分的教学互动。通过教学实践,在结果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能够把课堂上的知识点通过学生兴趣实践结合得到良好的结果。达到了原本的预期效果,对培养目前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大山里的教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嘻游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