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阿布·哈姆丹为例
——思考当代艺术的“跨界合作”

2021-09-01杨琳苹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医当代艺术跨界

杨琳苹

四川美术学院

当今是一个科技发展,信息交织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思想、文化都在交叉性融合。在这样的一个文化背景下,当代艺术正在以一种与过去的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方式发展前进,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着转变,当代艺术的方式与理念也发生着改变,艺术越来越具有包容多元性,以开放的方式去与社会接轨融合。这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以及定义如今的艺术。本文主要是以当代艺术跨界合作进行研究;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法医建筑成员阿布·哈姆丹”获得英国透纳奖为例,分析当代艺术进行跨界合作的益处,思考在艺术范畴内跨界合作的尺度,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角度的看法。

一、当代艺术中跨界合作的溯源

跨界的解释诸多,在东方汉文字的解释里,重点在于“跨”,在《说文》中“跨,渡也。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在西方将“跨界”译为crossover,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而crossover还有“转型、转向”之意,现在被诸多领域被译作“跨界”,引申含义是“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在艺术语境中的跨界合作,更多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元素跨界,当艺术作品涉及众多艺术之外的领域,例如医学,工业,生物等,这种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交融,就展现出了艺术家独特的思维与观念。这种突破个学科边界性的交流与融合,也是在不断地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现在是个全新的时代,不论是被称之为科技时代还是后疫情时代,传统的绘画手段,逐渐显出一些局限性或者片面化。局限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不太能满足艺术家们的自我需求,也不太能够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为了实现跨界合作,艺术家们也从独立的个体走向以团体为单位进行创作。艺术批评家李小山说过“当代艺术就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如果其中会有一些主流性的东西,那就不叫当代艺术”。

二、“劳伦斯·阿布·哈姆丹”的典型性:

透纳奖被认为是欧洲视觉领域最重要、最有声望的奖。2019年12月,英国透纳奖史无前例地公布四位艺术家全部获得奖项,分别是关注全球化世界中的移民,社区,交流和贸易问题的奥斯卡·穆里略;“法医建筑”的成员,艺术家兼音频调查者的劳伦斯·阿布·哈姆丹;为社会的边缘化发声的海伦·坎莫克;从被遗忘的历史里提取灵感的泰·沙尼。他们致信评审委员会,希望他们能作为一个团队获奖,而不是单独授予给个人。他们在信中写到当今的世界,已经有太多的人和群体处于分裂和孤立的时候,他们希望以公共性、多样性和团结的名义在艺术和社会中发表集体声明,传递出团结的信息。这次的透纳奖提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审视着这个的时代,照顾着处于苦难的人类。艺术家们以协作方式出现,并将自己定义为团体,特别是,2021年的特纳奖比起2019年更甚,五个艺术团体入围,这是透纳奖历史上首次没有艺术家个人入围,而且获奖的不再是个人,而是艺术小组,旨在通过艺术去激发社会变革的艺术团体。

透纳奖事件使众人都开始思考,在这样的艺术大环境下“团队合作”“跨界”是否要成为当代艺术的趋势,它们是否会给艺术界带来结构性的改变,笔者同样疑惑。获奖艺术家之一的劳伦斯·阿布·哈姆丹给笔者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点。不论是他的身份还是他的作品,都让笔者对当代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从艺术家的身份背景上出发,他是“法医建筑”(ForensicArchitecture)的成员之一。而这个“法医建筑团队”一共有15名成员,有建筑师、电影制作人、记者、甚至还有科学家,他们属于社会的各行各业,看起来不像真正艺术家的团体,但同样也是获得了2018年透纳奖的入围,他们团队合作,利用科技的手段制作动画和模型,过电影、文本、照片和模型来重建事件和时间线,使用视觉证据去揭示和调查侵犯人权的案件。哈姆丹自己不仅凭借对声音艺术的研究闻名艺术界,同时也与人权组织合作,为法律和历史调查提供音频帮助。

在艺术家的作品方面,他将自身的“声音背景”带入到跨学科的艺术实践中,例如他的电影,装置。他这次的获奖作品是《无墙之墙》(WalledUnwalled)再现叙利亚监狱前囚犯的声音记忆,记录了言语在时间中的穿梭。不得不说,对于艺术而言,它是一种艺术的跨界实践,借用科技,借用声音去表达。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复杂的,科技高速度的发展,现实变得虚拟网络化,世界正在加速运转,我们好像都活在一个大数据的统治下。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艺术家们说我们是分裂和破碎的。但是,就是这样的环境,笔者发现当代艺术似乎在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从生命科学到人工智能,从生物科技到仿真技术,从个人艺术家到团队合作,当代艺术好像开始越来越多的走向以团队合作为单位和不同领域跨界合作的方式进行。

三、当代语境下的艺术跨界合作的思考

早在2018年时,“法医建筑小组”就被透纳奖提名了,他们的案例作品就出现在各个美术馆或者是公共空间,ICA的主任StefanKalmár对法医建筑的提名做了一个评论,这也是在2019年阿布·哈姆丹能够获奖的预告,笔者觉得极具启发:“作为一个集体,法医建筑的实践,将新闻,建筑,动画,纪录片制作和人权活动等方面,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的形式。法医建筑研究当代问题和意识形态。他们的方法从根本上扩展了当代艺术领域。”

有批评家曾言:跨界的团队合作是当代艺术的一种趋势,现在的时代对于个体艺术家是很难长久地在艺术界存活。当时笔者是迷茫和困惑的,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感到迷茫,对自己想要继续走的艺术之路感到迷茫,对自己的创作开始自我否定,对团队和艺术跨界感到陌生和恐惧。虽然到现在,笔者也没有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但开始了解跨学科合作的艺术现代化。不可否认,哈姆丹的案例把当代艺术的团队合作与跨界创作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绝不仅仅是个例,例如:

人工智能技术(Ai)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升级,融入生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从表面看起来只是单一的理工化指令,到将这些指令和一些装置艺术或者互动艺术作品相应用,例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年度大展“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中以共生为主题,从艺术的视角去切入,借用Ai技术去再现水下的珊瑚礁会因为人类的触碰、靠近不断产生变化,这样的技术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能够让观者直观地体会到艺术家表明的深层含义: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介入。沉浸式感知也完全打破了之前对传统艺术的距离感,观众不再需要仰视欣赏,更能准确地将自己的感受反馈到艺术家。

从2013年起,3D打印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改变着人们的制造业和生活方式,例如用于医学,制造生物器官;用于物理建筑,打印模型。甚至有人夸张地预测说“在未来3D打印是否可以制造世界,打印一切”。3D打印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设计艺术领域。艺术家可以借助3D技术将自己构想的视觉形象转变为实体。中国著名艺术家隋建国的《手迹》系列就是如此,艺术家曾说“我闭上眼捏泥土,它已包罗万象,但是我怎么把它展现出来呢?这靠人工是不行的”,于是通过3D打印雕刻,他的《手迹》系列诞生。

著名艺术家钟飚老师和顶尖照明设计师严永红所合作的影像装置《洞见》,这是一次时光隧道式的“跨界”。光学与艺术相融合,音乐与特效相融合,科学在受到艺术的滋润,艺术也受到了科学的助力,《洞见》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对当下中国的一个环境大量出现的照明光污染和灯光影像泛化引发的视觉信息过载和焦虑的回应,另一方面是处于建筑的角度将艺术、城市景观相连接到一起的探索实践,同时艺术家团队将作品带到不同的公众场所:深圳、云冈石窟、上海美术馆等,使其展现艺术家的观念。

四、艺术范畴内跨界合作的尺与度

其实,不论是艺术与艺术内部之间的创作,还是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合作,当代正在逐渐地形成艺术界的趋势——跨界合作。这样的趋势下,艺术家们该如何相处呢?那么个人艺术家的出路呢?艺术工作者的艺术表达是否能够单纯地再现自己内心的态度和欲望?

当“跨界合作”风靡之际,“它”成为了当代艺术常常采用的创作手法,打通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需要“界限”和“度”。艺术跨界合作同样也是需要度的,就个人而言,艺术跨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雅界限,使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多元化,虽然说这可能是一种趋势,但在这趋势之外仍然有很多独立而且优秀的艺术家,并且在这趋势之中也一定不乏有很多艺术家是跟风创作,并没有很成功的艺术创新。就像是一些艺术家和商业品牌的合作,有很多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失败的。如胡赳赳所言:“跨界形成一种‘自由联合’或‘万物皆备于我’的艺术生产方式。”在原本的艺术方式中,艺术家是作品的导演者、控制者,他需要亲自去完成实验,尝试。所有的跨界合作都只是为了让一个艺术品诞生的手段方式,但是有的艺术家在将艺术和商业品牌相融合时,以为追求商业推广力,而导致不能平衡商业与艺术两者的关系,对自身的艺术创作进行妥协,艺术家也就从“导演”的身份变成“被支配者”使创造出来的作品不能表达其内涵,这是笔者觉得的遗憾之处。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需要的不是焦虑和负担,而是需要看清自己所处的语境,然后对自身不断地调整,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知识和观念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就如艺术家徐震所言“艺术是不能够依靠过去的经验的,而是需要应对当下的判断和反弹。”所以,现今的艺术跨界与合作,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当代的艺术不再是传统的精英艺术,而是大众的艺术,是能够融入生活的艺术。艺术进入社会,提升着观众的文化素养,与城市、国家的文化共同前进。而“跨界合作”就是艺术进入社会最潮流的手段。

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贡布里希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艺术家也开始拥有多元身份。但是艺术家的重点是思想和观念,注入作品观念,在科技上的跨界也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通过“跨界与合作”扩大影响范围的同时,将艺术家自身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想法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共鸣,这才是好的艺术家和好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全球多元发展的环境下,看当代艺术的跨界与合作,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具有思辨能力;“跨界合作”需要懂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因为风潮所至,就开始摇摆和慌乱,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稳定,不断充实自己的底蕴,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做好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法医当代艺术跨界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虫虫法医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法医的正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