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时光
2021-08-31
“嘀嗒——嘀嗒”,钟表上的秒针—下—下地转动,这是时光的声音,精确到秒。可是,据说第一个钟表出现在北宋,是由苏颂发明的。1092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臺水运仪象台,这个仪器能报时打钟,结构和现代的钟表很相似。更不可思议的是,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1秒的误差,而且上面还装有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声的擒纵器。问题来了,在这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时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是没有准确计量时间的工具的,只是以太阳升降来判断时间的早晚,因此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后来古人总结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设计和创造了许多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今天我们就穿梭时光带大家认识—下中国古代的三大计时工具。
圭表
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guī),也叫圭表。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已经无从考证。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出的影子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根杆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再用一把尺子测量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地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日晷
人们在圭表的基础上发明了日晷(guǐ),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日晷是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的。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样。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确立了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日影方位并以此来判断时间。比如,“午时三刻”指的其实就是日晷盘午时位置的第三个刻度。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漏刻
漏(lòu)刻,中国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计时器。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作“箭壶”。
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除此之外,伟大的古人还发明过不少其他记录时间的小玩意儿,比如沙漏、浑天仪等,可见人们对时间的重视程度亘古未变,因为明白时间飞快,才更能懂得时间的宝贵,珍惜每分每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