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策略研究

2021-08-31张树启刘美慧李沛恒肖骁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党员

张树启 刘美慧 李沛恒 肖骁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35 — 0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健康与疾病、生与死、约束与自由等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疫情揭示世情,越是发生重大公共事件,越是对党员党性的重大考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中国已经取得抗疫斗争伟大胜利,并且防疫工作步入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策略研究,教育学生党员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下纷繁复杂的世界,摆正位置,迎接机遇和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出的时代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冲击到各国人民身心健康、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场全面的、综合性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影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疫情下的积极因素,也要看到其消极因素,同时还要明确中西方在抗击疫情中所带来的观念冲击。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积极因素

1.旗帜鲜明讲政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密集作出重要指示,使全国上下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举国总动员、全国一盘棋,使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在抗击疫情中,党员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团结带领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

2.身先士卒做模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和艰巨任务面前,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怎样困难,都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让党的旗帜始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3.不惜代价践宗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消极因素

1.个别党员干部歪作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别党员干部责任心缺失,消极应对,推诿扯皮,贻误工作。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作风,对待疫情工作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玩忽职守;有的凌驾于法规之上,恃权自重,乱打招呼,开方便之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把官僚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

2.网络舆情甚嚣尘上。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爆发、信息量大、新闻价值强、信息传递快等特点,而网民在面对洪水般涌来的信息时,对获取真实、准确信息的渴望也变得异常迫切。有的人以粗暴简单的自洽逻辑和诡辩闭环,得出自己愿意相信的结论;有的人基于对真相的追逐,试图去还原更多的信息;有的人纯粹地围观,留下太多无谓的争论和浮躁的喧嚣,直接影响民众的“战疫”心理,在疫情面前产生恐慌和无力、无措感。

3.国外敌对势力肆意抹黑。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散和日趋严峻,部分西方媒体和政客颠倒黑白、别有用心的言论持续发酵。他们甩锅宣称,中国刻意隐瞒境内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甚至信口雌黄,恶意中伤,把新型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对中国频繁发起“追责”“索赔”滥诉,在抹黑中国形象的同时,暴露出其“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暗流涌动的对华舆论战旨在通过操纵舆论把病毒和中国绑定,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

(三)中西方抗疫表现带来的观念冲击

1.自由与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对自由与责任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西方人认为自由是有权做出个人选择,而不是由政府或其他机构告诉自己该怎样做,至于抗击疫情则是政府的责任。而我们认为,自由意味着同时要為整个社会的安全承担一系列道德责任。

2.公与私。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里,人各为“私”“私有神圣”,资本决定一切。在奉行“私”字观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政客们想的是一己、一党之“私”,终日里忙的、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下扯皮、左右掣肘。百姓们崇尚个体自由,追求个人私利,忙于一人一家的生计,致使整个集体、国家很难在抗疫的集体斗争中有所作为。我们国家所提倡的恰恰是一个“公”字观。抗疫斗争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需要人民群众有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破私立公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上下一致,统一行动,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完成抗疫隔离等各项非常措施,从而保证抗疫斗争的胜利。

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单边主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积极开展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同舟共济进行防控。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通报,积极主动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为全世界防控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许多国家的人士表示,中国同世界携手应对疫情,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合作抗击疫情树立了标杆。但当前国际秩序却日益受到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给了疫情扩散肆虐的最佳土壤。在全球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美国继续奉行本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宣布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进而一意孤行退出世卫组织。这些举措不仅无助于疫情防控,还助长了病毒传播。

二、后疫情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必要性分析

1.正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下,无论是积极因素、消极因素,还是观念冲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启发。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考与启发如何,影响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党性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的需要。以往理论灌输、社会实践、榜样示范、正反对比等党性教育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形式单一、效果弱化、时代感不强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紧密结合后疫情时代这一背景,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深化教育效果。

3.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自我觉醒。党的十九大对广大党员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更高要求。如何把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引领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上来,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要切实提升党性修养。

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有效策略

1.强化大学生党员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更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作为主要内容。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一名大学生党员能否为了人民群眾利益冲锋在前,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面前保持定力,能否在中西方各种思想观念冲击下清醒头脑,关键靠什么?要靠一名党员的自身政治素质。因此,要把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党员政治能力、锻造政治品格、保持政治定力的有力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政治能力是衡量党员党性强弱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标准。我们要始终把加强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永恒课题。

2.重视党性锻炼这一教育载体。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高校通常利用党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强国”理论学习平台等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走理论学习到党性修养并实现自我提高的党性教育道路,往往忽略了党性锻炼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社区、乡镇、学校等的防疫需要,提供了相当多的志愿服务岗位,给一名大学生党员创造了适当的党性锻炼机会;网络杂音的甚嚣尘上也给一名大学生党员发出了应有意见领袖责任担当的要求。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决不能拘泥于原有教育载体形式,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冲在社区、乡镇、学校防疫最前线,把党性教育的思想认知更好地转换到具体行动上。这样的党性锻炼才会取得扎扎实实的党性教育效果。

3.严格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制度。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在一些高校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考虑到防疫需要有时会变得“不严肃”,“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征求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重要组织生活环节有所弱化。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任何一点的弱化行为都是党性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明显表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而党性修养是每一名党员的义务。今天,给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结束下定论为时尚早,但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仍然不是一时事,而是一辈子的事,需要驰而不息、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尚亿军.“微”视域下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31-32.

〔2〕李秀元.“90后”党员的党性教育路径探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01):50-52.

〔3〕杨成珍.党性教育创新应坚持四大理念〔J〕.学习月刊,2019,(01):39-42.

〔4〕戴江宁.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途径思考〔J〕.管理观察,2018,(35):125-126.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党员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