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饮食文化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2021-08-31李妍婷
李妍婷
摘要:对外汉语教师设计的文化教学要符合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中领会“活”得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中国文明的传承方式。本文就是以饮食为着眼点进行的文化课教学,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動设计。
关键词:饮食;对外汉语课堂;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校在中文课程的设置上就会增加语言课程的比重。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会更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逐步提升中华文化课程的比重。因为有效的交际需要交际者对该民族的交际文化有所了解,不然就会出现文化冲突,最终影响交际的结果。
在中华文化课堂中,教师需要调查班级内学生的兴趣点,按照具体情况来设计每一节文化课程的主题。只有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堂,才能做到既传递中华文化,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兴趣。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中华文化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效果会大大优于在“一刀切”式的普遍适用性的文化课堂中学习的学生。
中国人“以食为天”,中华美食形式多样、口味丰富并且富含地域特色,是汉语学习者没有尝试过的美食,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非常感兴趣的文化课程的内容。所以中华饮食是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内容,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很好的授课主题,是了解中国“活的”文化的很好的切入点。
二、饮食文化教学内容
中华地大物博,各地菜色也是口味各异。华夏文明历史悠久,也有很多传统节日,并且每个传统节日美食也是各具特色。对外汉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开展自己的文化课教学,这样的文化课是学生普遍都感兴趣的,不仅容易开展,学生学习效果也会很好。文化课的教师需要以学生兴趣点为重要的准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设计课程,以激发学生的了解华夏文明的兴趣。
(一)饮食的礼仪和风俗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餐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一个人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的展现。中国的餐桌礼仪包括很多方面,有就餐时的餐桌礼仪、座位的讲究、餐具的摆放等等。在对外汉语文化课堂上,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餐桌上的礼仪禁忌,例如筷子不可以竖起来摆放。教师在设计文化课时,可以模拟实际用餐的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禁忌,不仅便于理解,更会加深学习者的印象。餐桌礼仪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二)中国人的饮食观
中国封建社会持续千年之久,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最重视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问题。在儒家经典中,粮食和吃饭的问题一直都是关乎于民生的重要问题。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饮食,这就是饮食文化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文化课程重要切入点的原因。在汉语课的词汇课堂上不难发现,汉语中关于“吃”的词汇也是很多的,可见饮食的重要。在中国,每个人从小都会被家长教育不能剩饭,不能浪费食物。节约是传统美德,更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珍视。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饱腹,更是养生。《黄帝内经》就提倡“以素食、五谷为主,以荤食为辅,不偏食,不过饱”,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药食同源”一说。有中医作为理论基础,食补和食疗逐渐成为每个老百姓的生活常识。通过日常的饮食来养生是中国人保持健康的秘籍,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汉语学习者为了更好地了解目的语文化,了解中华饮食是十分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对外汉语文化课重要的授课主题。
三、饮食文化活动
(一)品尝类活动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中华美食的魅力,可以组织本班级的学生开展“亲自尝尝中华美食”的活动。中国美食的范围很大,为了让活动更顺利地开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地区的情况,列出几种中华美食,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票数最高的几种食物作为此次活动的主题。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也需要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饮食禁忌,避免不必要的文化的冲突。
活动需要事先准备好一次性餐具、饮用水、常备药物等,谨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带队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地品尝食物。在品尝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学习者用学习过的汉语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并用汉语和同学交流彼此的意见。这样不仅仅可以开展文化活动,更是为学生练习口语提供了真实的情境。
(二)参与类活动
参与类活动就是让学生参与到食物的制作当中来,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制作饺子。教师可以提前招募志愿者,让志愿者协同食堂的工作人员布置好场地、准备包饺子时所需要的材料(馅、面)、工具(刀、擀面杖、案板)等。活动展开后,让活动参与者通过抽签进行分组,让号码相同的同学相互合作包饺子。由于饺子皮和饺子馅制作困难,不适合由学生制作,可以让志愿者提前准备好,或者由志愿者现场制作,同学们观看制作过程。饺子包好后由志愿者帮忙煮饺子,煮饺子时,有专门的负责人会和学生讲解如何煮饺子、饺子什么程度可以出锅,以及一些有关中国饺子的文化知识。活动的全程会用相机记录,后期会打印照片并送给每一位留学生留作纪念。
这样的参与类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也有更多的机会在真实语境中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是既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又可以练习口语的好机会。
结语:
文化教学不仅仅有饮食这一个切入点,教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授学生的兴趣安排适合的文化课程。再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文化活动,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汉语,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受到实践经历的限制,笔者的内容可能有不适合之处,有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莹 国际汉语文化与文化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朱勇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王晶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探究——评《中国饮食文化》[J].食品工业,2021,42(01):366.
[4]李薇 浅析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A]. 语言应用研究.
[5]鲁春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