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好评之战
2021-08-31罗尔夫–赫尔贝尔特·皮特尔斯刘黎/编译
罗尔夫–赫尔贝尔特·皮特尔斯 刘黎/编译
“嗨,親爱的!”这句话开启了我和“亚马逊评价”团队ddmval之间的生意往来。为揭露他们的非法营生——雇人为亚马逊商品写五星好评,我决定混入他们在聊天工具Telegram上的虚拟房间。
“我想参加。”我写道。他们要了我的亚马逊账号,我发给他们一张截图。大约六小时后,审核通过,我可以购物了。我每发表一条评价,都可以马上拿回货款。他们发给我一个链接,上面有数百件亚马逊产品:鞋垫、手机壳、无线网卡、发带、猫牙刷……我选了一个灯串(24.99欧元)、一个蓝牙耳机(32.99欧元)和一个12伏的打气泵(20.99欧元)。
撒三次谎,之后就有价值约80欧元的东西属于我了?我决定追问清楚,以免犯错。“我得给所有产品都打五星吗?”“是的。”ddmval简短地回答。再次阅读亚马逊商品的介绍后,我开始了工作。“我很爱听古典乐,戴着这个真的能听出细微差别。”我开始评价一副我从未戴过的耳机。然后,是从未在我面前亮起的灯串:“刚开始我还觉得,这灯这么便宜,肯定不会好看,结果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打气泵也被我夸上了天:“刚开始我以为这种小东西肯定没法在冬天给汽车轮胎充好气,但它做到了。”十五分钟内,我天花乱坠一顿胡说,三次给出五星评价,然后良心不安地下了线。三天后,亚马逊发邮件告诉我,我“真实购买”后所写的评价已发布。
ddmval只是网购平台上庞大造假工业的冰山一角。他们通过社交网络招募为了些微收入而出卖灵魂的消费者。仅仅是ddmval的小组,就有超过2400名参与者。去年十月,德国联邦反垄断局对这种趋势进行分析后评价道:用户评价的可信度已经大打折扣。
疫情期间,人们的网购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谎言也泛滥成灾。在传统的商店中,销售员的兜售技巧决定一切,而在网络上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星星。根据行业协会Bitkom的数据,多达2/3的消费者会阅读其他顾客的评价,对超过一半来说甚至会从根本上影响购买决策,90%的顾客称不会购买评分低于三星的商品。所以,卖家们争先恐后地操控自家产品和商店的评价。行业协会估计造假部分占到25%,消费者保护协会的数据还要明显更高。
那么,亚马逊是如何打击虚假评价的呢?其发言人称:“亚马逊只接受真实评价。我们会移除虚假评价,反对一切作假者。”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亚马逊平台上,每周会出现约1000万条新评价。按照发言人的说法,所有评价都已接受审查,大部分都没有问题。亚马逊的智能机器和“顾客信任和伙伴支持”组织在全世界的约5000名成员负责诚信问题。被抓住作假的人要承担后果,小到暂时封号,大到提起诉讼。亚马逊称其2018年(没有比这更新的数据)为此支出了4亿美元,制裁了500万造假者,删除了1300万条评价。听起来似乎卓有成效,但实际上只有出现明显的言语欺骗时,亚马逊才会干预。而对于存在疑问的情况,一律适用无罪推定原则,以免鲁莽地惹恼顾客。
反垄断局局长安德里亚斯·蒙特认为,做得不够的不只有亚马逊,平台必须对呈现出来的评价承担比目前更多的责任。但是,联邦最高法院去年二月才决定,应对误导性评价负责的是写评价的买家而非卖家。这样,平台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虚假评价在亚马逊上有多常见,可以从Reviewmeta网站上得知。在那里,每条评价要通过12种测试,彻底接受审查:商品交易真的发生了吗?买家何时写了多少评价?有重复表达或废话连篇的情况吗?对于“萨卡罗牌圣诞灯”的评价(500多个,4.5星),Reviewmeta估计造假率超过75%。就连带有“亚马逊优选”标签的“极优质”商品也有评价造假嫌疑。如果没有繁荣的造假工业,成千上万的好评都不会存在。2020年底,计算机杂志《ct》获得了一个网络文件夹的审阅权,里面有14359张亚马逊订单和评价的截屏,无一例外全是五星好评。
我们无法准确定位很多写虚假好评的人,因为他们几乎都待在遥远的国外,就像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诺贝尔特·韦伯一样。韦伯是搜索引擎优化师和一家网络市场营销公司的法人代表,但他也公然出售评价,还直白地吹嘘自己的花招:“我们有特别的‘现金返还方法,测试者预付款后马上就能收到我们的退款。”韦伯的公司位于塞浦路斯和马耳他。
造假工业的品类早就不局限于灯具和打气泵了。现在,他们还为商店、酒店、度假地和其他服务商提供造假五星套餐。客户希望高评分可以让他们在互联网中更容易被顾客发现。付钱的人最大——这是线上市场的新伦理吗?52岁的魔术师本·普罗方(艺名)感觉就是这样。如果不是新冠疫情肆虐,他的表演会非常抢手。以前他通过代理处预售演出门票,现在他几乎只在网上售票。而这让他生气,因为决定他的表演是否卖座的不再是自身实力,而是钱——有钱人很快就能让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位居推荐页面的前列。
他开始用假名写幼稚可笑的评价,试图以此揭露评价体系有多荒谬。他在谷歌地图评价垃圾筒或信箱——“大部分都还没满,周围风景没得说。”对于亚马逊兜售的15欧分礼品券,他评价道:“15分钱肯定会让收礼人感到惊喜。”50个人认为他的评价“有用”,他们都是普罗方拜托的朋友。这样,他的评价跃居前列。他幸灾乐祸地说起这件事:“我希望人们发现:评价一切事物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最大的错误是相信这些评价。”
而这错误有多严重,36岁的科研人员珍妮·比尔克尔–巴尔姆森知道得很清楚。2019年10月,她从附近的一个大商家那里买了一辆房车。“评分非常高,4.6星。我本以为无需担心。”然而很快她就发现,这辆房车不仅密封性差,还四处长霉。她带着科学家的细心观察商家的评价后发现,很多评价都是从其他网站复制过来的,字词表达几乎完全一样,所谓的“开心顾客”的房车图片也来自其他网站。
在比尔克尔–巴尔姆森给出差评、说出自己的愤怒后,商家回击了,公开了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用心理恐怖战术威胁她。现在,比尔克尔–巴尔姆森知道还有其他受害者。“如果给了商家差评,对方就会试图让你闭嘴,或是删掉评价。”删掉差评也是一种趋势,因为一个差评就可能吓跑很多顾客,再多虚假好评也无法修正。
[编译自德国《明星》]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