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乡野飘向世界的芬芳
2021-08-31陈实赫雯洁
陈实 赫雯洁
在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桥镇金牛湖街道东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环湖多山并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钟灵毓秀出华章———江苏民乐经典《茉莉花》就源出于此。
这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是世界乐坛的一朵奇葩,在国外享有“中国第二国歌”的美誉,是象征中国软实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曾在众多国际场合上演出,也成为六合区一张金色的名片。一曲茉莉花,芬芳飘四方。那么,美丽的茉莉花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茉莉即将盛开的季节,带您闻香识茉莉,从而感受茉莉花传承经典,绽放文化交流之美。
世界皆闻茉莉香
从南京唱到北京,从北京唱到莫斯科,唱到雅加达、万隆、金边、纽约、华盛顿……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意蕴倾倒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茉莉花》得以香飘宇宙,成为真正的天籁之音。
殊不知,风靡世界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根据六合民歌《鲜花调》改编而成的。1942年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音乐家何仿在江苏六合搜集而得,并进行多次改编的版本。1957年,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调演,何仿对其进行了改编,一炮打响。1959年,《茉莉花》走出国门,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茉莉花》作为世界名曲向全世界推荐,并编入了亚太地区音乐教材。由此,它逐渐成为了闻名全世界的“中国第二国歌”。近年来,六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歌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民歌已成为文艺品牌。2002年10月16日,伴随着悠扬的旋律,首届中国南京“茉莉花”音乐文化节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区八百桥隆重举办,这是六合首创的以民歌经典办节的文化盛会,为六合民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空间,也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最大吸引力,促进了六合经济与世界的接轨,促进六合走向世界。在“茉莉花节”的推动下,六合民歌引起《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至2011年,六合民歌手多次应邀走进央视演播厅和接受来六采访,参与《民歌中国》《民歌世界》《神州大舞台》《与您相约》等栏目的录制,六合民歌专辑在央视音乐频道、综艺频道多次播放。使得民歌《茉莉花》成了六合香飘四海的“文化名片”,是“崇文尚礼”新六合精神的最好诠释。2011年8月初,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一纸批文从北京传来,六合区被评为“中国民歌之乡”。这标志着六合区继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民歌之乡”之后,再度收获一张金色名片。
如今,象征着美好与和谐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士的喜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茉莉花》和他的发源地南京六合一起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六合民歌将在国际舞台上唱得更加嘹亮。
“茉莉花开”秀六合
有句话说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歌在世界音乐之林的位置可是举足轻重的,中国旋律《茉莉花》早已经在世界传唱,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星星。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一方资源育一方经济。2002年,文化节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区八百桥镇隆重举办,这是六合首创的以民歌经典办节的文化盛会,为六合民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空间,也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最大吸引力,促进了六合经济与世界的接轨,促进六合走向世界。在“茉莉花节”的推动下,六合民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曾有南京市领导介绍说,六合在全国首开“以民歌经典办节”之先河,“茉莉花节”自2002年起一年一届,但前几届规模不大,“小打小敲”。而六合“实现崛起振兴、构建和谐社会”已进入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以文化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茉莉花节正是整合资源、将文化力‘变身发展助推力的抓手。为此,六合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要打造好这张六合的‘文化名片。”六合人盯住了“整合”二字,就是要以《茉莉花》等民歌民乐、民俗文化为主体,打响六合文化牌;以龙袍汤包、金牛湖鲜为主体,打响六合美食牌;以“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为主体,打响六合特产牌;以金牛湖、灵岩山等景点名胜为主体,打响六合旅游牌———“在唱响《茉莉花》的同时,也叫响六合”。随之,区域文化和特色资源得以整合的“茉莉花节”,让世人眼睛一亮,认识了“《茉莉花》源头、雨花石之乡”;更让六合人精神振奋,尝足了文化弘扬、经济丰收的甜头。
为期一个月的“茉莉花节”,翰墨飘香、丹青流韵,丝竹传唱、歌咏连台———六合人沉浸在文化欢乐之中。“茉莉花节”让人们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茉莉花节”成了六合人民的“狂欢节”。“茉莉花节”一年更比一年火。用“文化的盛宴、企业的舞台、人民的节日”来形象描述这张文化名片的地位,用“名气大了,人气旺了,财气足了,士气鼓了”四句话来表述“茉莉花节”带来的效果。天、地、四方谓之“六合”。一张文化名片,一曲《茉莉花》香。六合区的发展,因此而注入了香溢六合的“精气神”。
同心下好“传承棋”
江苏民歌《茉莉花》,发源于六合,传唱于天下,是中国民歌的经典,是南京文化的精萃,更是六合足以向世界夸耀的珍奇与骄傲。盛世兴文。为了给南京人文绿都建设添砖加瓦,六合区委区政府于2014年青奥会举办之际,在景色秀丽的南京金牛湖风景区茉莉花园度假村内,建设了《茉莉花》史料馆,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茉莉花》历史、感悟《茉莉花》文化、传承《茉莉花》精神,让《茉莉花》这朵乐坛奇葩历久弥香,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为进一步发挥《茉莉花》史料馆‘民歌音乐文化、‘华侨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和音乐文化资源优势,传承民歌音乐文化精髓,拓展民歌音乐文化效应,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现特向贵处申请《茉莉花》史料馆作为‘南京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望批准为感!”时过不久,六合区统战部门向南京市侨联提交了一份报告———关于《茉莉花》史料馆申请“南京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的报告,最终得到了批复。
2014年10月南京凤凰图书出版社负责人,2015年11月南京卫校领导带领员工来馆实地参观。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解放军空军某师都组织两次干部戰士到史料馆观看、学习,既为六合区彰显特色民歌文化,也为华侨、部队、学校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力提升广大群众和侨胞们爱国主义思想和信念……同时,《茉莉花》史料馆筑巢引凤,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举办世界友人、华侨华人茉莉花音乐文化交流研讨会外,还先后举办过国家级、省市级音乐文化论坛、研讨、演奏、现场观摩等。3月15日央视音乐台负责人来馆实地察看,选定作为茉莉花音乐专题片主要拍摄地,吸引央视等媒体的关注和垂青,《茉莉花》音乐文化在国内、国际的传播、鉴赏拓展到国家级媒体,将六合民歌文化传播交流推向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六合区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茉莉花》史料馆成为南京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后,一方面起到了对《茉莉花》音乐的追根求源、正本清史、扩展弘扬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起到了关怀与保障的作用;再者,也是为六合区、江北新区乃至江苏起到了搭建对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平台的作用,让广大市民及侨胞们了解、共享江苏地方音乐文化,从而渲染提高整体的音乐文化氛围,增强市民、侨胞的文化素质修养。近年来,前后接待了省、市委领导,市文化旅游局领导班子人员,市社科联主要领导、市区侨办侨联领导参观考察。为海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教育基地,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六合区委统战部供稿)
(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