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药学药理研究
2021-08-31陈健
陈健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药学药理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时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且给药方式对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加强管理及监督,保证用药安全性,做好药学研究监护工作。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药理
近年来受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环境因素等影响,各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呼吸系统感染疾病[1]。抗生素为临床常用药物,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中,但是其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加大对患者的伤害,导致病情更为复杂。阿奇霉素临床应用较多,必须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解决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高治疗安全性[2]。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药学药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0.8~7岁,平均(3.48±0.84)岁。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0.9~7岁,平均(3.51±0.9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063284)静脉滴注,1次/d,70~220 mg/次,根据患儿体质量调整剂量,持续治疗7 d。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片(国药准字H10960167)口服,1次/d,10 mg/(kg·次),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发热、肠胃不适、抽搐)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常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临床治疗时,红霉素为常用治疗药物,但是治疗时间较长,还可能对其胃肠道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疾病,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容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进一步加大对患儿的伤害。针对以上情况,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起效快,效果较好,且杀灭病原菌作用稳定,但是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比于口服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小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在药物刺激抵抗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阿奇霉素的应用会导致其胃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出现一系列胃肠不良反应。静脉给药通过血管的作用较强,更容易刺激各系统,最终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阿奇霉素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用药规范性,并且进行过敏试验,转变给药方式,进行有效的药学监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阿奇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革蘭氏阳性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并且也能对肺炎支原体发挥较好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阿奇霉素应用后能尽快进入机体组织内,吸收快,且能在发病部位快速发挥作用,浓度较高,半衰期长,持续应用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耐药菌株的出现会使阿奇霉素的用药效果逐渐降低,并且长时间应用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阿奇霉素应用于患儿治疗中,必须对药物剂量加以控制,并且不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必须联用时应尽可能减少阿奇霉素用药量,以保证用药安全性。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药物浓度过大、静脉滴注速度过快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严格掌握不良反应发生危险因素,降低发生率。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临床应用时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加强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崔平,孙骏,李明,等.6492例阿奇霉素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8,26(1):66-68.
[2]周鹏翔,薛雨晴,陈逸,等.用德尔菲法确定儿科阿奇霉素注射使用的快速建议指南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3):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