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运动习惯对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
2021-08-31颜亨莉
颜亨莉
摘要:目的:对饮食、运动习惯对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出生的学龄前儿童1 934例为研究对象,体检日期为2018年2月~2020年12月,统计饮食、运动习惯,分析学龄前儿童饮食、运动习惯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饮食、运动习惯不良会直接影响前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结论:改变饮食习惯,经常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周末户外活动在2 h以上,均能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等情况发生。
关键词:超重;肥胖;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数量的快速增长,已成为社会公共问题,且在各年龄段占居首位,不仅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发展为成人肥胖,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危独立因素[1]。本研究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饮食、运动习惯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科学控制饮食、运动对控制超重、肥胖的影响,为科学干预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出生的学龄前儿童1 934例为研究对象,体检日期为2018年2月~2020年12月,分析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运动习惯。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体重秤、身高测量仪,由专业人员统一对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以WHO国际肥胖专家組推荐的体质指数(BMI)为超重、肥胖评价标准,以M+1SD≤体质量/身长(身高) 1.3 观察指标 根据询问记录调查,统计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运动习惯,统计超重、肥胖(轻度肥胖、中重度肥胖)发生率,以此制定积极的干预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超重、肥胖发生率统计 研究对象1 934例,其中超重676例,轻度肥胖124例,中重度肥胖8例。男童1 085例,超重发生率37.1%(402/1 085),肥胖发生率8.1%(88/1 085);女童849例,超重发生率32.3%(274/849),肥胖发生率5.2%(44/849)。男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6.421,P=0.028、0.011)。 2.2 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学龄前儿童饮食习惯,发现进食量多、进食快、喜食洋快餐、喜食蛋类等饮食因素是致学前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高危因素。 2.3 干预措施分析 统计学龄前儿童运动习惯,超重、肥胖患者在周末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 h。 3讨论 学龄前儿童一旦发生超重、肥胖,就会增加未来成年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发病风险,所以,家长和全社会都要引起重视,实施科学的干预手段,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本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运动的习惯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进食过快,进食量过多,日常喜欢食用洋快餐(如炸鸡、可乐、薯条等),都是致超重、肥胖危险因素。而日常喜欢食用蔬菜水果的儿童,成为一种保护因素,有效避免了肥胖的发生。肥胖是在能量摄入和需求间发生失衡,而且这种失衡处于一种长期的状态,当摄入量超出需求量和身体消耗量,就会使多余能量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引起超重、肥胖[2]。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可以按食物能量对摄入量进行调节,随着年龄增长,会降低这种调节能力。其中肥胖倾向儿童有长期明显过度进食的习惯。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使儿童由多名成人照顾,缺乏对体质量的正确认知,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同时,过多摄入蛋类也会引起超重、肥胖,这是由于蛋类富含优质卵磷脂和蛋白质,正确摄入对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可是如果过量摄入,会引起营养失衡,导致脂肪过多堆积[3]。 综上所述,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产生的原因后,改变饮食习惯,经常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周末户外活动在2 h以上,均能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可欣,汪静,孙靓,等.北京市东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2):136-140. [2]李好文,李建军,李桂贤.运动、饮食、健康教育联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情况的影响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0,6(6):80-82. [3]韩艳.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