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教育,是技术的天下

2021-08-31任叁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化教育

任叁

2020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中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众多行业提速“上线”。在此之前,不少传统行业仅把数字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探索实验,数字化程度大多仍比较薄弱。经此一疫,数字技术迅速深入很多行业的内部运营,成为必要甚至核心手段。

在这些融入技术的行业之中,教育具有尤为特殊的位置和意义。作为国之大计,教育不仅承载了每个人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担负着国家人才培养乃至国际竞争力打造的重任。疫情期间,教育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模式加速探索,其间涌现出不少正面价值与负面争议。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很值得进一步总结提炼,为未来教育变革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托。

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迈向更好的教育:未来教育的技术发展空间报告》(下稱《报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在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成为新常态。

数字技术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关键支柱之一

对教育而言,质量与公平是永恒的话题,而高质量与更公平的教育体系已成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这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追求。

该《报告》以技术作为未来教育观测的窗口,对教育系统中包括一线教师、干部和校长、教育局长、专家学者等多元群体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了8000余份调查问卷,试图通过不同视角信息的碰撞,更立体地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技术应该如何融入教育,才能让教育变得更好?”

调研显示,近八成教师群体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强烈培训需求。

《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在涌入教育领域,为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随着科技迭代的高速性与教育体系演化的低速性之间差距的拉大,数字技术与教育在效率提升、技术普及、信息孤岛等方面的矛盾也开始凸显。而且,数字技术在未来仍将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力。

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报告》显示,全国80%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尤其在中小城镇和农村,有90%的学校进行了线上教学。而腾讯教育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数百万教师通过腾讯教育的腾讯课堂、腾讯智慧校园等产品实现快速开课。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学习实践,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

伴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迈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也被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在该《报告》的调研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数字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调研显示,53%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63%的教育工作者认可技术对公平的正向作用。

此外,于京天强调,数字技术介入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与人的相关性,要站在人的立场去进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此,《报告》经过进一步分析指出,模式、技术与人是未来教育的三大关注点。其中,数字技术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关键支柱之一。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矛盾凸显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报告》指出,虽然技术对教育的正面价值整体上受到肯定,但在具体融合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冲突,体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

一方面,它突破了时空限制,缩小了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发展的一路绝尘与教育的慢环境,造就了数字技术在未来教育发展中,二者在效率提升、技术普及、信息孤岛等方面存在的冲突也进一步扩大。

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的普及,但效果相比线下仍有一定的差距。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在线教学的效果比传统课堂差。技术门槛已不是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注意力、互动性和视力等方面的影响。

《报告》显示,超过52%的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效率,但也增加了工作量。原因不仅在于素材准备、课程录制等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也在于增加了在线家校沟通、信息收集统计和上报等行政管理工作。

教育技术应用能够替代一些工作,但也有不适合替代的工作。一些重复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多数人认为可以由AI承担(如作业批改)。但是并非所有工作都适合,比如师生互动。从教育的本质而言,教育的对象和产品是人,需要言传身教,而技术还远未智能到具备独立教学的能力。

教师普遍反映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但培训需求仍然强烈。近75%被调查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能够采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教师中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的占比更高,近80%。

对此,《报告》建议,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需对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数字化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近年来,中国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有明显提升。但调研显示,仍有超过60%的人认为,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这反映出教育行业仍然相对封闭,导致新技术应用的深度和体验不足。

未来教育需立足个性化需求

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并持续迭代创新的趋势下,固定学制、统一标准的传统教育体制机制,与技术的冲突只会越来越大。然而,技术与教育的冲突恰恰为未来教育的改善提供了空间。《报告》指出,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内生性变革,需要从理论、政策与实践不同层面处理好教育科技与人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

《报告》还指出,在未来教育技术的研发、使用和迭代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技术与人之间的相关性,要着力应对技术层面上包括门槛的进入、技术服务和技术安全等问题。

《报告》特别提出,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还需立足于真实的个性化需求。一是立足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结合教师对技术的诉求以及个性化教学规律进行平台开发;二是立足于管理者的个性需求,通过打通信息孤岛,精准服务教师与学生,切实减少使用者的精力耗散;三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不局限于课程提分的需求下,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未来教育,仅靠技术是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而是需要技术开发者、教育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以及一线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深度合作,方能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于京天表示。

链接 腾讯教育推出“光合计划2.0”

近日,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宣布,腾讯教育推进智慧教学的生态建设,在2020年的基础上升级推出“光合计划2.0”,将助力培养1万名人工智能教师。

该计划由腾讯教育与各级院校、教育机构、合作伙伴携手打造,设定了“百千万”三个目标:

第一,共建100个职业的体系化课程,与行业协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梳理相关职业成长路径,以系统化课程体系助力新职业新工种的开发培训。

第二,助力行业开发1000款数字化教育应用,开放腾讯教育的技术能力、连接能力、渠道能力,联动合作伙伴,通过腾讯教育运营平台推动教学应用和硬件开发,并以SaaS中台能力推动彼此互联互通,为教育管理者、使用者提供一体化的智慧教育能力。

第三,助力培养1万名人工智能教师,利用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与腾讯云大学的能力,帮助基础教育和高校教师掌握AI教学的能力,助力各年龄段AI教学的普及。

具体来说,在基础教育中,以新场景拉近讲台与课桌的距离,以精准教学找到最佳学习路径;在高等教育中,以新内容拉近校园与社会距离,让人才培养跟上时代步伐;在职业教育阶段,通过新连接拉近技能与职业的距离,让劳动者的知识更新,跟上职业发展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腾讯教育在全国落地了10多万所标杆院校,服务了1000多个教育主管部门,助力30多万家教育机构快速成长,服务用户超过了4亿人。

“教育是灵魂的工程,热爱与敬畏是腾讯对于这项事业的态度。教育也是精妙的工程,持续的探索和耐心是腾讯涉足这个领域时就拥有的心态。”汤道生称。

汤道生表示,疫情加速了教育行业的“线上实验”,信息技術成为这场实验顺利开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化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答数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字看G20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