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

2021-08-31李嘉怡魏亚运

广东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科技成果申报

文 / 李嘉怡 魏亚运

0 引言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知识信息资源,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反映了高校的科学研究创新水平,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在高校科技创新中占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文分析了近五年全国高校的科技统计数据,并以华南地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说明目前普通高校在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1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构和指标体系,为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路。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等三方面来考虑。其中,基础能力包括高校人力资源、物质条件、对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创新产出能力包括发表的论文和专著数、申请或授权的专利数以及获得奖励数等;创新服务能力包括科研成果的应用收入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

2 我国高校近五年科技成果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2015~2019年高校科技活动情况中人力资源、发表论文专著、申请和授权专利情况(如图1~图3所示),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无论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还是科技创新产出能力都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

图1 近5年我国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

图2 近5年我国高校发表科技论文与出版专著数

图3 近5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3 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现状

以广东某普通本科高校为例,该校科技成果情况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情况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该校近5年的科技成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对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也在逐渐提升,但学生参与学校科研比例仍较低。

表1 广东省某普通高校科技成果统计

表2 广东省某普通高校学生科技成果统计

4 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面临的挑战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存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比例较低的情况,高校的科技成果产出主要依赖于教师。分析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科技论文的写作、专利的申请等均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时间积累,而普通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期间接触的专业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仅依靠大三、大四的时间无法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

4.2 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目的性太强

很多高校过分强调大学生科技创新申报活动与奖学金、评优评奖的关联,容易导致学生申报动机不纯,使得项目即使申请下来,完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从而无法保障产出成果。

4.3 指导教师参与度不够

每年申请和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以高校教务处、团委为主导,以各院级专业教师队伍为辅,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4.4 考核机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申报阶段设置重重关卡,但在最终考核结题时却未严格按照申报书上的考核指标进行结题,导致学生重申报、轻考核。由于考核的宽松,大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并未得到有效锻炼和发挥,也因此导致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好坏不甚关心。

4.5 培养机制不健全

高校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举措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领导结构混乱、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归口不清晰、多部门管理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管理责任、组织不力等;学生申报有关创新项目的主要依赖于基层辅导员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度不够。

5 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增加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产出,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5.1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

当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为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高校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大学生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通过开设创新课程加强指导。

5.2 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

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高校多方面努力与配合。高校在组织架构方面,需从顶层设计出发,明确管理责任到人,设置分管校领导,创新创业学院、学工处可设置学生竞赛科,校团委、科研处设置专项岗位;二级学院可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小组,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科技项目指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动员学院学生参加。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项目申报、请示、协调等,由工作小组专人负责,减少中间流程。

学生方面,学院可成立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由辅导员作为指导老师,学院协调专任教师定期开展科技创新课程,各学院之间的科技类社团加强院际交流,协同合作。

5.3 建立健全管理与考核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科研管理办法用以规范高校教师的科技活动,但针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管理制度等却不健全,需尽快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学生科技创新类项目的经费支出需有别于教师的纵向科研项目。

在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考核上,严格按照申报时的成果进行结题考核,经费支出严格按照申报书预算进行,规范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结题过程。对优秀项目的奖励也应出台具体的考核奖励办法,既监督学生认真完成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又可以激励学生产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5.4 加大师资和经费投入力度

在师资方面,高校需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并鼓励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一些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不够,一方面是认为指导学生是附加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身科研能力不足。“对外引进来、对内走出去”是目前提高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给在校教师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出去交流学习,学习校外的经验方法,也可以聘请科技创新企业的高端人才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定期举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讲座。

在经费投入方面,一方面,学校需加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为学生提供外出参赛、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需提高软硬件设施,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基本的条件,如相关专业的实验器材购买、相关试验平台的搭建、建设学生实践基地、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等。

6 结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在学生自我成长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培养单位,高校需承担起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任,积极探索有效路径,通过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科技成果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