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
2021-08-31黎艳秋
黎艳秋
(福建省南平市中心血站,福建 南平 353000)
血站作为采供血机构,承担着血液采集、检测、供应等责任。其中,对献血者血液的采集是血站的主要工作之一,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以为险境中的患者争取救治保障[1]。因血液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不仅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工作基础,也是提升献血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2-3]。近年来,无偿献血人数不断提升,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站护理人员需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给予献血者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让爱心献血者对献血过程感到放心、满意[4-5]。鉴于此,本研究实施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6月我站的10 539位无偿献血者中选取696例无偿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对该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另从2019年7~12月我站的10 962位无偿献血者中选取696例无偿献血者设为观察组,对该组献血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男342例,女354例;年龄为 22~54岁,平均年龄(36.98±7.24)岁;献血量为200~400 mL。观察组男356例,女340例;年龄为25~51岁,平均年龄(37.15±7.34)岁;献血量为200~400 mL。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标准者。②献血者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参与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沟通障碍者。③无法完成调查表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献血护理。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告知献血注意事项,以降低其恐惧感。献血后,了解献血者有否存在不良反应,若一切正常方可离开献血现场。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组建质量管理小组、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微笑护理服务、持续改进献血中护理、加强献血结束后健康宣教等。
1.3.1 组建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需要定期进行质量分析会,分析献血者满意度以及采血达标情况,将不足因素找出,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文明礼仪培训[1]。管理小组定期评选出“星级护士”,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荣 誉感。
1.3.2 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为献血者营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献血环境,并在献血点播放柔和舒缓的轻音乐让献血者缓解紧张情绪。根据季节、天气变化合理调整献血点内的温度、湿度,降低其不适感。
1.3.3 微笑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人员以“献血者为中心”的献血服务意识,上班时护理人员应着装整洁、举止稳重大方,热情接待每一位献血者。认真做好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引导工作,并为其提供饮用水、小点心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并且虚心地接受献血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对于空腹的献血者,嘱其进食后再献血;而对于疲劳、身体状态欠佳的献血者,嘱其暂缓献血,注意休息,身体状态佳时欢迎再来献血。注意尊重献血者的隐私,对不符合献血标准的献血者,应私下告知其原因。献血屋内可张贴献血宣传海报、播放献血相关宣传视频、发放献血宣传手册,使献血者对献血相关知识有正确的了解,让其消除紧张与顾虑,以良好的状态积极地参与到献血工作中来。
1.3.4 持续改进献血中护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娴熟的操作可以让献血者感到安心、放心。采血前,将相关流程介绍给献血者;采血时,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以减轻献血者疼痛。主动与献血者亲切交谈,赞扬、鼓励其积极献血,可以讲解献血知识和注意事项,或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完成采血;仔细观察献血者的面色、表情等情况,若献血者焦虑紧张情绪较严重,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或者做献血健康操缓解其不良情绪;若在献血过程中发生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处理,加强献血者生命体征监测,同时做好献血者的心理疏导。让献血者在他人或工作人员陪同下离开采血现场。认真做好献血者后续回访工作,若症状仍未见好转,应及时进一步就医治疗。
1.3.5 献血结束后健康宣教 献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指导献血者正确按压伤口的方法,预防伤口渗血、血肿及针眼感染。嘱献血者24 h内不可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献血手臂不提重物,多饮汤水,不可饮浓茶,不必刻意进补。献血后休息观察10~20 min后,献血者如无不适感方可离开。献血者离开时以诚恳的态度对献血者表示感谢,鼓励其再次献血。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做好回访工作,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况。
1.4 观察指标 ①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我站自制的献血不良反应记录单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发生率情况,并进行对比。②献血者满意度:采用本站自制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两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护理的满意情况,调查表包含护理人员责任心、态度、质量、沟通等项目,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60~89分,不满意为低于60分。将非常满意与满意纳入总满意度。③献血知识知晓率:调查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知晓情况,如对发放的知识手册内容非常清楚、对医护人员咨询的问题给予准确回答,为知晓;如对发放的知识手册内容有大概的印象,通过医护人员指导可以做出回答,为基本知晓;如对发放的知识手册内容模糊不清,通过医护人员引导无法做出回答即不清楚,知晓与基本知晓纳入总知晓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2%(5/696),包括面色苍白2例、心慌1例、头晕2例;对照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24/696),包括面色苍白8例、心慌5例、恶心呕吐4例、头晕7例;观察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2.71,P<0.01)。
2.2 两组献血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献血者总满意度为98.56%(686/696),高于对照组的93.53%(651/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献血者献血知识总知晓率为96.26%(670/696)高于对照组的88.79%(61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比较[n(%)]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行为,是有爱心的体现,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6]。但由于献血不是经常性行为,献血者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大多数献血者对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不足,在献血上存在很多顾虑,如担心献血会对身体造成损害[7]。加之血站工作人员对献血知识缺乏宣传,与献血者缺乏沟通,使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紧张、疼痛等状态产生面色苍白、头晕等不适感,让献血者对献血服务不满意,对献血失去信心,导致献血率降低[8]。再者,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存在的应激反应也会严重影响采集血液的质量,而血液质量又关系到临床患者安全用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护理的满意度及献血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有利于降低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血液质量、献血者的满意度及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大大提高了无偿献血护理质量,为后期再次献血奠定基础[9]。李娟[10]学者研究指出,人性化的护理可使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17.5%,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5%,使对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10%,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合理人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对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分析其原因,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和工作态度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对照组对献血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工作缺乏以“献血者为中心”的献血服务意识,有的采血人员专业技术不够娴熟,有可能造成二次扎针;与献血者沟通不够,因此献血者容易受环境、疼痛、疲劳、空腹、紧张焦虑情绪等因素影响,发生不良反应率高,护理效果不理想,献血者满意度低。而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组建质量管理小组、注意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对护理人员文明礼仪及业务知识和业务技巧的培训,不仅有效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献血服务意识及工作态度,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献血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献血者亲切的交谈、专业的沟通以及细致的观察,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个轻松、愉快的献血体验;采血后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献血健康宣教及献血后回访,以使献血者得到细致的护理服务,并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大提高了无偿献血护理质量,进而提高血液质量及献血者满意度,让我们的献血队伍不断壮大。
综上所述,在进行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无偿献血护理质量,有利于降低献血者不献血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者对无偿护理的满意度及献血知识知晓率,进而保证血液质量让临床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得到安全的血液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