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31王光宇周建新邱伟芬

科技视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案例知识点

王光宇 周建新 邱伟芬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微生物学是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等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目前,现有的教学过程及使用教材部分内容过分偏重基础理论,忽略了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被动记忆枯燥、零散的知识点,不利于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这成了传统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的致命弱点。

案例式教学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本校“经、管、法”类专业应用广泛。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将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知识和原理等知识点融会贯通和扩展,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强化学生独立探索和创新的素质。目前,国内外关于案例式教学的微生物教学研究多集中在医学领域,在食品微生物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较少[1-3]。

此外,在2020年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4]。微生物学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辨和认真严谨等内涵正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5]。因此,将案例式教学引入本校微生物学教学中,也能够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食品专业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1 案例式教学的基本目标

通过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进一步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增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将学习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当中;在授课过程中若同时采用“慕课”“雨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手段,可以为新时代网络智慧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最重要的是在以上目标实现的同时,能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6]。

2 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案例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是微生物学课程的核心,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均适合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模式。因此,在编排案例式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课程内容构建的科学性、相关性、适用性及实用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案例要严谨、科学,不能为了举例而举例;相关性是指案例内容必须与某一章节或相关几个章节的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适用性是指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授课中采用案例的目的与该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实用性是指教学所用案例尽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科研实践相关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分析传统课堂教学难点,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对案例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完成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构建并进行实践应用。

2.2 案例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讲述相关知识点之后给出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案例中相关信息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将相关理论知识点以及课程思政融入案例式教学过程中。现以“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章节中“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教学内容为例,阐述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及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讲解课程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背景。教师首先从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及最高生长温度三方面讲述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随后讲解到低温抑菌及其应用部分时引入话题。

第二阶段,展示“酸汤子中毒事件”新闻,通过雨课堂将问题推送给学生。指出绝大多数新闻在该事件中关注的“酸汤子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以及“食材被食用之前,冰箱无处存放,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两种与温度相关的行为,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与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无直接关联,最终还原整个中毒发生的过程。随即开始分组讨论。

第三阶段,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提交至雨课堂,教师线上展示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微生物生长特点”章节内容,结合新闻内容还原中毒过程应该是椰毒假单胞菌在酸汤子发酵期间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的米酵菌酸,而食材放入冰箱冷冻以及短时间内放置在阴凉处与食物中毒并无直接关联。预防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应该做到避免食用发酵米面制品而非仅仅缩短冰箱储藏时间。阶段性授课内容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阶段,教师课后通过雨课堂发送本节课疑难点答疑、作业等帮助学生巩固思考所学知识,学生根据教师推送内容进行课外书籍、文献资料的阅读做进一步提升。

2.3 案例式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是构建新教学体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7]。在整个学期实施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发现教学设计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适当地调整、改进教学实施方案;在期末测试结束后,通过比较分析本班级与其他班级的成绩得出本案例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优劣;在授课学期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该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意见或建议。通过这些反馈与评价,进一步完善微生物学课程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 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师在落实执行基本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以上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课程思政及“雨课堂”等多媒体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建立不断完善的微生物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能够使学生成为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理想、有担当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案例知识点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