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振莲: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泪领跑

2021-08-31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长征火箭

文/本刊记者 李 萍

“80后”的孙振莲,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发射支持系统型号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的闭幕式上作了“胸怀报国志,共筑航天梦”的主旨报告,讲述了她的航天梦和作为一名普通航天人的故事。

孙振莲出生在黑龙江伊春。伊春的纬度很高,隆冬的黑夜里漫天的星光照亮了放学回家的路,她好奇地问:“宇宙空间会有什么”?

1999年5月8日清晨,得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悍然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馆损害严重时,年幼的她捏紧了拳头,默默地下定决心,向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004年,还不到17岁的孙振莲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专业是她自己选的——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航天梦对她来说不再是遥远的想象。

2012年,孙振莲找到了自己实现梦想的路径,加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的队伍,“我很幸运,赶上了航天加速的时代”,满怀着一腔热血,孙振莲投入到建设最先进的发射场和研制最先进的运载火箭的事业里。

“最初,我们来到海南省文昌市隆楼镇一个小村庄新庄时,没有路,经常跋涉于荒地和谒陵之间,穿行其间的竹叶青蛇、银环蛇都带有剧毒。”孙振莲感慨地说,“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汲取能量的时光,我们一批一批的年轻人在加速成长,助推着最年轻的火箭、年轻的发射场加速建成。”

孙振莲与研发人员一起突破了液氢液氧大流量加注技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火箭加注系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研制拥有多项独立自主产权的高端技术,首次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全流程测发一体化集成,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遥一首飞成功。然而,当头一棒的是2017年7月2日,“胖五”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失利。“那天晚上我们从测试大厅回来直接就去了会议室,食堂给准备了加班餐,300多人没有一个人能吃得下去。”孙振莲回忆说,大家压力巨大,火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这些重大任务都在等着我们。

“都说生命是彩色的,但那段时间我觉得世界都是黑白的,没有春秋冬夏,没有花开花落,也没有日出和晚霞。大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悲伤,只有夜以继日埋头归零。”孙振莲与团队成员经过了三次归零。归零,就是分析问题,找到原因,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泪领跑。“老一代航天人心路历程,用他们的崇高精神、用他们生命的火焰化作了永恒的星光,为我们后继者带来无尽的力量源泉。”孙振莲说,终于,设计师们通过先进的方法捕捉到了故障征兆,替代了新的结构,解决了问题。

908天后,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复飞圆满成功。“那天,在指挥大厅,央视的直播镜头无意中扫到我的画面,没想到全网刷屏,网友给我取名‘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孙振莲自豪地说,中国航天的发展不仅仅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更多的是从挫折中奋起。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工作态度,激励着年轻的一代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走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举国上下抗击新冠疫情,中国航天两型火箭相继失利,这样的危急关头,“长征五号”团队再次挺身而出,2020年5月5日“长征5号”B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点燃了抗击疫情的火炬。但是,来不及庆祝,距离火星探测发射窗口只剩下两个多月,火箭测试流程是59天,而留给发射恢复的时间只有20多天,一旦错过了窗口期,“探火”计划要推迟26个月。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没有什么奇迹,不过有人争分夺秒。”孙振莲说,为了“长五”,大家拼了。终于,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将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直接送入预定轨道,飞出了新高度、新精度。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再次发射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托举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升空。

“我是何其幸运,30多年个人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成长为航天工作者。”孙振莲感慨万千。

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曲线随着一颗颗航天器,一枚枚新火箭的成功发射而不断地向上延伸,其中闪耀光芒的“嫦娥”“天问”以及空间站几个坐标格外醒目,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属于千千万万个像孙振莲一样的青年人,肩负“大火箭”的责任与使命担当,他们汇聚成庞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国家的进步,推动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长征火箭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爷爷的长征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长征路上的“看齐意识”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