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三方催化”,助推农牧民冬春训“红色引擎”
2021-08-30
刚察县“三方催化”,助推农牧民冬春训“红色引擎”
为适应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发展新需求,刚察县结合本地特色,瞄准农牧民党员队伍短板、整合资源、填缺补漏,量身定制农牧民党员冬春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内容、形式、对象全拓展。创新培训形式,催化党员“认同感”。在开展农牧民党员冬春训过程中,为全面增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各乡镇结合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聚焦群众关切,把政治理论学习同集中轮训、技能提升、赴地参观等形式相融合,全方位多渠道的创新培训形式。同时积极拓展冬春训“第二课堂”,借助远程教育终端、微信公眾号、学习强国等手机APP软件,创新开展网上送学、上门送教新方法,将冬春训课堂从“教室里”引到“网络上”,引导“党员家”,进一步激发党员对冬春训的“认同感”。划出重点内容,催化培训“层次感”。各乡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农牧区村(社区)党员的特点,制定专项培训内容。针对村(社区)“两委”党员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调研重要指示精神为内容,通过开设“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班”“藏汉双语专题培训班”等班次,引导村(社区)“两委”党员以核心思想指导工作。针对农牧区致富带头人党员、业务骨干党员以及无职党员,重点以牲畜养殖技术、农畜产品加工技术、生态环保、扫黑除恶法律知识等为内容,分类开展培训,有效增强农牧区党员对实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培训对象,催化培训“存在感”。坚持抓牢“基层党建成事在人”的观念,针对地域特殊性,动态调研,精准定位,通过建立“有职党员必训、无职党员应训”制度,提高无职党员参训权重,积极引导全体农牧民党员参与培训,有效扩宽培训对象涵盖范围,切实提升基层党员队伍整体战斗力,进一步突出培训全员“存在感。”(赵露)
湟中区选派干部参与村级换届
近日,湟中区印发《关于选派机关单位党务干部联系参与乡镇(街道)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择优选派16名机关单位党务干部联系各乡镇(街道),全程参与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不断充实换届工作力量,推动党务干部在实岗锻炼中增长才干、历练成长。《通知》要求,选派的16名党务干部要认真落实业务联做、工作联动、氛围联育的“三联”工作机制,与乡镇(街道)干部一道认真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业务联做,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难点村、重点村的换届选举,做好前期人选物色、矛盾调处、财务审计,中期政策宣讲、选民登记、候选人推选、组织选举,后期资料整理、新任干部培训等业务工作,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和换届风险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工作联动,强化沟通协调。强化所联系乡镇(街道)与派员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发挥派员单位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认真梳理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提供帮助支持,切实提升工作合力。氛围联育,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入户宣传、集中宣讲、座谈交流和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向党员群众宣传换届选举的政策法规,当好政策宣传员、业务指导员。做好党员群众思想动态掌握、矛盾隐患排查化解、舆论引导预案制定等工作,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支持换届、参与换届,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囊谦县建好“组织网”,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落实“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要求,囊谦县通过建好一张“组织网”,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全县域基层党建网格化新模式,切实打通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根据“网格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在哪里”的原则,将支部建在网格上,激活每个党支部的生命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囊谦在全县69个行政村、8个社区划分党建网格,成立党小组,实现每个网格党员全覆盖,2.27万户乡镇居民全部纳入了网格管理。通过网格党支部,将党员培训、党员学习、党费管理等工作落实到各级网格中,真正把辖区直管党员、协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力量凝聚起来,筑强基层战斗堡垒,让群众在网格中就能找到党组织、在网格中就能看到党员的身影。创新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五层”网格管理方式,即:一层网格长为乡党委书记、二层网格长为乡科级干部党建辅导员,三层网格长为(社区)支部书记,四层网格长为党小组长,五层网格长为党员中心户长。77名三层网格长中实行“一肩挑”的有55名,占比71%,明确各层网格长为党建工作“指导员”、传播政策“宣传员”、服务群众“服务员”、基层组织“建设员”等职责。同时将党的建设“指挥中枢”与基层治理“智慧中枢”统筹起来,实现“群众需要、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限期销号”的目标。在治理内容上,不管是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还是党建的制度执行、活动开展、学习教育,抑或村(社区)事务性、阶段性工作,只要党建有要求、村里有需求、百姓有诉求,网格都会有回应、有回答。(洪玉杰)
海南州努力建设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注重培养选拔任用妇女干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舆论环境、加大配备力度、强化培养措施,努力建设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2011年以来招录的1684名选调生及公务员中,女性占比达45%,占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总数的近一半。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海南州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拓宽用人视野和渠道,注重抓好女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建立健全女干部培养选拔链条,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每年都安排妇女干部专题培训班,着力提高女干部参训比例。严格遵循省、州委妇女干部配备要求,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品德上能服众的女干部放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不断加大女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加强对女干部的实践锻炼,把女干部的培养交流纳入干部交流的整体规划,坚持在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女干部。充分利用国家部委和江苏援建机会,以及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助妇女干部增才干、壮筋骨。目前,海南州任用干部中女干部占17%,州直和县乡党政班子中配备女领导干部达119名,形成了一支数量较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妇女干部队伍。(清风)
城西区“三用”激发妇女党员担当作为
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妇女党员占比大,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的优势,聚力引导,倾情关怀,激励其担当作为,发挥“半边天”作用,为街道全面建设取得新成效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用新思想引领,夯实奋斗根基。街道党工委将“建强、管好、用准”妇女党员队伍作为推动工作开展的有效帮手,利用“晨读”“微课堂”、精神文明实践所(站)等,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歷次全会精神研讨。利用街道“秀水道.邻聚里”等7个党群服务站,开展“读书角”“全民阅读”“红歌.诵读”等活动,厚植新文化。主题党日、工会和团建开展系列活动时,组织妇女党员深入企业、工厂、“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看、听、议、践”,丰富理论知识,提升能力素养。
用真情感化,聚集奋进能量。依托“妇女之家”、法律援助工作站、“110”家庭暴力报警点等阵地,开展“三个一”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网格员”“红袖标”“热心居民”参与妇女保护,邀请省、市专业心理导师开展“培养积极情绪,提升免疫力”心理疏导,全力筑牢妇女“保护墙”。举行“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兴海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扩大妇女党员参评名额,提升参与度,让妇女党员享受党的阳光政策,增强感恩意识,发挥“半边天”作用,引导辖区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谐创建工作。
用实践检验,强化使命担当。建立“1+N”联席机制,为妇女党员践行初心使命提供平台,定期邀请各级联点单位及志愿者开展“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举办插花、厨艺、手工艺比拼等市民文化,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季节转换和节假日特点,邀请电信局、保健院医生、派出所民警进社区开展防电信诈骗、养生防病等知识宣讲及技能培训,帮助居民群众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在疫情防控、扫黑除恶、节能环保、文明创建等重大工作中,让妇女党员挑重担、当先锋,用自身形象感召、引领广大妇女争当“保障队”,践行“爱国、爱街、爱家”誓言,为街道安全发展发光、发热,确保了街道和谐稳定、安全发展。(李志锋)
民和县“四个一”奏响村级换届前奏曲
民和县以“一封信”“一段话”“一幅画”“一场会”为载体,奏响换届宣传“四重奏”,为选出公道正派的“领头雁”和共谋发展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夯实舆论基础。“一封信”,读懂组织期望。印发《致全县村(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封信》7000份,并通过“民和之声”“民和党建”微信公众号推送,县、乡、村三级党建微信群转发,让党员群众读懂组织期望。“一段话”,话清部署要求。录制音频和编写快板书,言简意赅“话清”省市县委关于村级换届的决策部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员群众“听清”“十选十不选”条件,为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高度契合做好铺垫。“一幅画”,画明纪律规矩。制作宣传折页2000份、微视频1条、漫画1组,生动诠释此次村(社区)“两委”换届的重大意义和纪律规定,画明纪律“红线”,匡正村(社区)“两委”换届风气。“一场会”,悟深民主权利。印发《关于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政策宣讲专题会的通知》,要求各乡镇结合“固定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召开党群联席会、专题宣讲会,广泛学习宣传换届政策法规和纪律要求,让群众“走进”换届,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行做起,把好“公心秤”、从心出发,投好“良心票”、从新认识,选好“称心人”。(杨海康)
海西州文联默默耕耘四十载遍地盛开“文学花”
2020年12月8日,《花的柴达木》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德令哈市举行。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斯琴夫,《花的柴达木》杂志原主编卡木特尔、拉布德以及专家学者、文化系统相关负责同志、德令哈市文学爱好者5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由《花的柴达木》杂志主编照日格主持。会上,回顾总结了《花的柴达木》杂志创办、成长、创新发展历程和在海西蒙古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斯琴夫对《花的柴达木》办刊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柴达木盆地是多民族文学底蕴浓厚的地区,作为蒙古文刊物的《花的柴达木》刊发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文学作品,点亮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丰饶了柴达木的文学沃土,培养和扶持了一批在全国文坛有影响的文学家,使蒙古族文学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提升了蒙古族文学在全国的知名度。斯琴夫强调,《花的柴达木》杂志是我省唯一的一份蒙古文文学期刊,自创刊以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优秀作品,在文学界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40年的风雨历程,《花的柴达木》杂志凝聚文学界的力量,通过举办“孟赫阿尔察”诗歌那达慕,组织各类创作笔会、学术交流会、作品研讨会等,全面提升海西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推进广大蒙古文读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构建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斯琴夫要求,《花的柴达木》杂志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引,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助力海西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海西好故事、传播海西好声音,努力把刊物办成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纯文学刊物,为繁荣区域文学艺术事业,促进蒙古文文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那仁居格)
责任编辑:王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