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斯里兰卡农业概况

2021-08-30苏玲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斯里兰卡农业经济一带一路

苏玲

摘要: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农业国家,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斯里兰卡的农业经济区划、形式以及主要农作物的情况进行总结,论述斯里兰卡农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与斯里兰卡在经济及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前景广泛,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农业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互建将日益密切。

关键词:一带一路;斯里兰卡;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122-03

1 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不断加强

我国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正式发布,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业优质资源的互补与互通,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契合点[1]。近些年来,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快速推进。据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89.8亿美元,境外企业超过850家。“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在该区域具有很大的农业投资空间,特别是在东欧粮食生产、耕地开发,北非和南亚的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2]。其中,地处南亚次大陆南端的斯里兰卡,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被中国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将成为南亚地区整体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斯里兰卡为印度洋上的岛国,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称。中国与斯里兰卡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斯里兰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明确表示愿意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3]。中国与斯里兰卡彼此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经贸、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以及卫生、农业、科技、旅游、人力资源培训等五大新兴领域当中,中斯两国的合作空间广阔。中国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受到斯里兰卡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高度赞扬;斯里兰卡椰子研究所和橡胶研究所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就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和交流。中国和斯里兰卡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农业贸易方面的交流互建越来越密切。

2 斯里兰卡农业

斯里兰卡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是经济的基础,一直占据重要位置。2017年,斯里兰卡农业产值在GDP中的占比为6.3%,斯里兰卡的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2%,农村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0%左右。陆地面积65610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4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61%,目前种植面积只有一半,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2.1斯里兰卡的农业经济区划

斯里兰卡岛大致呈梨形,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宽阔,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对狭窄[4]。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如夏,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每年的5~8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1~来年2月为东北季风雨季[3]。由于受地势和季风的影响,造就了斯里兰卡各地区在气温、雨量等方面的差异。由于土地利用的潜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年降水量、温度和海拔等因素,因此依据以上差异,斯里兰卡全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农业气候区域:湿润区域、半湿润区域以及干燥区域[5],根据这些区域的气候等自然特点,斯里兰卡逐步发展起相应的农业生产。

湿润区域,位于斯里兰卡西南部,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0%。该区域地势低,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下,年平均温度为27℃,不低于20℃;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雨量分布均匀,无旱季和雨季之分;土壤多为红壤土和沙壤土。该区域的特点是高温、湿润,适宜热带植物生长,因此该区域成为了斯里兰卡椰子、橡胶、肉桂、槟榔、糖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最广泛的地区;也是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半湿润区域,位于斯里兰卡中南部,属山区地带,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该区域海拔在300~2100m之间,同时随着地势的增高,温度会有所下降。康堤高原,海拔300~900m,年平均温度略高于24℃;哈顿高原,海拔900~1500m,年平均温度为21~24℃;努瓦拉·埃利亚以及其他高山地区,海拔1500m左右,年平均温度为16℃,在12月、1月及2月夜晚温度更低,有时还会出现霜冻。该区域的西南地带年降雨量超过1900mm,东北地带年降雨量则在1265~1900mm。斯里兰卡的茶园分布就在整个中南部山区,特别是斯里兰卡茶叶的主产地哈顿高原,更是茶园密布,其茶叶品质也是最佳的。康堤高原一带的山坡上种有橡胶、胡椒、可可、槟榔等。由于这里的气候接近温带气候,是斯里兰卡蔬菜的重要产地。

干燥地区,位于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该区域海拔在300m以下,年平均温度为27℃左右,年平均雨量为1265~1900mm,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一般只在东北季风期才有雨水,而在西南季风期则干旱无雨。土壤多数为沙土和含有砂砾的粘土,较瘠薄,但在马哈维利河两岸分布含有机质的沃土带。由于这里相对干旱少雨,斯里兰卡在此兴建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主要种植水稻,以及旱地谷物、甘蔗、芝麻等;沿海地区种植有大面积的椰子及糖棕,西北及东南边缘干旱地区则主要是种植棉花。

2.2斯里兰卡的主要农业经济形式

斯里兰卡的农业经济存在两种形式,即种植园经济和一般农业经济[6]。茶叶、橡胶和椰子是斯里兰卡农业经济收入的三大支柱,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就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茶园和橡胶园大多数都是100英亩(约合40.47公顷)以上的大规模种植园;椰子则多数是小型种植园,65%的椰园在20英亩(约合8.09公顷)以下。

種植园一般有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以提高种植园作物产量,除采集外多数都使用机械进行劳作,而且大多数的茶园和橡胶园都设有加工的工厂。斯里兰卡政府对种植园进行了私有化改革以促进其发展,但国有资本仍是占主导地位,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国有种植园。同时,政府为鼓励种植三大作物,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并给予财政支持,如建立了茶叶、橡胶、椰子的研究所,培育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发放化肥补贴、扩大出口市场等。

斯里兰卡的粮食种植采用的是一般农业经济,散布于全国,主要是面积较小的农场,用于种植稻米、蔬菜、豆类、块茎、香料和水果。近年来,斯里兰卡人口不断增长,进口食品价格上涨,追求更多的粮食产量成为小农场的目标,因此小农场也越来越多地施用化肥和农药[5]。

2.3斯里兰卡的主要农作物

农产品出口是斯里兰卡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斯里兰卡外汇收入的24.4%。2017年,茶叶出口额为15.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3.5%;香料出口4.0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椰子出口3.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橡胶出口0.3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0.3%[3]。

斯里兰卡的红茶驰名于世,大型的茶园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初具发展规模,历史悠久[7]。斯里兰卡是世界第三大茶叶出口国和第四大茶叶生产国,2018年茶叶总产量为30.3万吨,其中90%以上用于出口,出口额占出口贸易的第一位。茶叶是斯里兰卡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业增加值约占斯里兰卡GDP的2%左右,直接和间接为200万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8]。斯里兰卡政府长期对茶叶生产给予补贴,主要通过提供优质的茶树苗木和低价格的肥料,以及提供贷款。

斯里兰卡的橡胶园,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并一直伸展至西南部的沿海平原[7]。斯里兰卡种植橡胶始于1876年,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七大橡胶生产国之一,产量仅次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近年来,斯里兰卡政府作出了许多促进天然橡胶行业发展的措施,如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各项扶持胶农的政策以及鼓励私有经济参与到橡胶行业中、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等。除了以低价提供橡胶苗、肥料和种子外,政府还为新开垦的橡胶园提供前七年的生产补贴。

斯里兰卡有1/3耕地种植椰子,是各种农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广的,以西北内的两大行政区和科伦坡形成的“椰子三角洲”最为著名。2012—2016年斯里兰卡的椰子种植面积较多在39.48~45.33万公顷波动,产量在222.45~287.00万吨,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第三与第四位[9]。斯里兰卡生产的椰子70%用于国内居民的日常烹饪,椰子是食用油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斯里兰卡也是世界上人均消费椰果最高的国家[10]。同时椰子产品作为斯里兰卡主要出口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斯里兰卡生产的可可、咖啡、香料、药材等非传统经济作物在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特别是香料出口逐年增长,2017年出口4.0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成为斯里兰卡农产品出口的一大新兴支柱产业[3]。

斯里兰卡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在各地皆有种植,但需要有灌溉系统供水。谷类、土豆、辣椒、大蒜及其他蔬菜则是采用旱地栽培。斯里兰卡政府为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注意发展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斯里兰卡在粮食方面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稻米已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其他农作物的进口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 结语

目前,斯里兰卡农业和农村社会面临国际市场压力,特别是化肥、机械、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不断上涨。斯里兰卡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对外开放,正从传统农业国向多样化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国家转变。我国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中国与斯里兰卡在经济及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两国之间的合作前景广阔。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斯两国的农业贸易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是实现两国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进利.“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腾飞[J].农村新技术,2017(10):4-7.

[2]姜小鱼,陈秧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农业,2018(4):4-9.

[3]杨作源,熊然,李新宇,等.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斯里兰卡(2018年版)[Z].北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8.

[4]吴良士,秦思婷.斯里兰卡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基本特征[J].矿床地质,2014,01:233-236.

[5]Dedegamuwage Nihal Perera(尼哈尔).斯里兰卡生活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的关系[D].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1.

[6]Mahinda Silva白雪.斯里兰卡的农业[J].世界农业,1985 (4):56-58.

[7]明名.话说斯里兰卡的三宝[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6 (15):19.

[8]刘艺卓,焦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农业,2014(7):92-94.

[9]王媛媛,秦海棠,邓福明.基于世界粮农组织2000—2016年统计数据库的全球椰子种植业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8(5):1-13.

[10]W.K.N.Shanthichandra,郑淑娟.斯里兰卡椰子产业最新发展情况[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6):1-3.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斯里兰卡农业经济一带一路
爆炸过后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抢加油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五万难民逃离斯里兰卡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