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中国与伊朗“一带一路”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2021-08-30郑凯旋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合作伊朗

郑凯旋

摘要:中伊建交50年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交流方面都有了积极提升。当前,中伊两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政治共识高度一致,战略伙伴关系也更加稳固,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两国的“一带一路”合作仍存在一些分歧与阻碍。只有牢牢把握当下中伊合作的机遇,破除合作阻碍,才能进一步深化两国的“一带一路”合作。

关键词:中国;伊朗;“一带一路”合作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27-03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做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规划。而伊朗作为沿线的重要枢纽国家,又恰逢中伊建交50周年的良好时机,两国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现有基础,分析当前利于两国合作的战略机遇,同时厘清阻碍双边合作的挑战,进而探讨深化双边合作的政策启示。

1中国与伊朗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

1.1政治互信

自中伊两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以来,双方的政治互信有明显提升。一方面,两国的政治高层交流更趋增多,仅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就进行了3次元首会晤,两国其他层级的官员的互访也较为频繁。与此同时,伊朗官方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呼声也表现热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高度赞赏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而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第72届联大会议后的媒体采访上,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将会使伊朗人民受益。另一方面,两国政治交往的内涵不断丰富,这突出表现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从整体式的蓝图设计走向实质性的务实合作。早在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发表了关于确立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声明,并开启两国就达成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磋商。在经过数年的努力,于2021年1月,两国外长在德黑兰签订“25年全面合作协议”,既践行了两国的伙伴关系承诺,又实现了政治交往的友好提升。

1.2经济合作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伊两国在能源、外贸等方面的合作始终稳定。伊朗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出口,但因美国长期的强硬制裁政策和全球疫情危机,伊朗经济雪上加霜。尽管美伊关系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伊经贸合作造成负面影响,但是中国始终坚持与伊朗之间进行经贸合作,并连续数年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对外经贸伙伴,对于伊朗维稳国家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另外,在中伊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旗舰项目,以“北阿扎德甘”项目为例,中方企业因地制宜,充分考察当地的市场与民情,深化企业与当地民众的互利共赢,使得该项目取得较大的合作成果。此外,中伊于今年签订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也将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助推器”。该协议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完成两国资源市场的融合,实现中伊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

1.3两国交流

通过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伊在人文和社会交流方面的渠道被不断拓宽。2021年3月,中伊签署了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相关备忘录,文化传播将成为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另外,在社会卫生领域,中伊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也证实了中伊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伊朗是率先声援中国的国家,而中国在伊朗疫情严重时期,及时捐赠防疫物资并派出医疗专家进行援助,在疫苗研制方面也相互合作,中伊共同抗疫为深化新时期两国“一带一路”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两国外长会晤期间,中方提出要以中伊建交50周年为契机,加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项目合作,并热情邀请伊朗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展现出中伊在人文和社会交流方面的热烈气氛。

2深化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机遇

2.1經济发展战略契合

中伊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的互补性是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源动力。为促进“石油经济转型”和实施“再工业化”,伊朗提出了第七个“五年规划”,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基础设施项目。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与沿线国家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于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对接伊朗巨大的能源出口需求,还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伊朗进行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伊朗丰富的油气资源、险要的地缘位置以及独特的能源运输优势,中国不仅可以增加能源储备,还可以提高能源供给渠道的稳定性,从而加强自身的能源安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伊朗的“五年规划”高度契合,可以有效实现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资源市场融合。

2.2政治共识日趋深化

伊朗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是伊朗政治“向东看”的目标伙伴,两国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尤其是两国在维护“伊核协议”的建设性成果和坚持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等诸多议题上的政治共识高度一致。对于伊朗来说,受新冠疫情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政策的双重裹挟,伊朗国内经济和国际地位均出现严重倒退,其反对国际单边主义和渴望多极化格局的诉求更趋强烈。2021年3月,王毅外长赴中东进行六国访问,重申“伊核协议”的立场,并呼吁各方采用1.5或者2.0版的并轨机制来和平解决伊核争端。另外,不同于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的霸权行为,中国一直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路线赢得了伊朗的好感,在重大问题上,中伊两国有高度的政治共识,这为双方深化“一带一路”提供政治保障。

2.3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稳固

回溯中伊建交以来的中伊关系,虽偶有反复与波折,但在关键时刻,中伊两国始终能够守望相助,这使得中伊关系总体上能够保持稳定与前进的势头。2015年,我国协调其他五国与伊朗达成“伊核协议”,对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具有深刻意义。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成为协议达成后首位对伊朗访问的大国元首,并且签署了确立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相关合作备忘录,推动了两国在能源、投资、产能、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一带一路”合作。此后几年,中国始终保持作为伊朗最大的外贸伙伴和能源伙伴的地位,伊朗也多次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且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时值中伊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外长王毅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签订了25年的全方位合作协议,展现出中伊长期全方位合作的决心,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创造新的机遇。

3深化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挑战

3.1“伊核问题”的不确定性

美国改变伊朗政策并退出“伊核协议”是伊朗困局形成的根源[1]。拜登政府上台后,曾明确表示要回归“伊核协议”,但美国政府并未撤销前政府的制裁政策,转而对伊实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一方面,对伊制裁仍未解除。另一方面,着手与伊朗进行“核谈判”。2021年4月,美伊两国就“核问题”在维也纳进行了会谈,在伊朗“弃核”与美国“解除制裁”的先后顺序上,在“渐近式”还是“完全”解除制裁的方式上,双方仍存在较大的实质性分歧。一方面,“伊核问题”极大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伊朗的营商环境,使部分中国企业对伊投资持观望态度,这不利于中伊两国合作的深入。另一方面,在美伊关系尚未转圜之际,美国对华诱压也对中伊合作构成阻碍。美国不仅联合“沙特”加大对华石油出口来替代伊朗的石油出口,而且利用对华贸易战来打击与伊朗合作的中国企业。美国的制裁措施恶化了中国对伊的投资环境,使得中伊相关贸易合作放缓。面对美国软硬兼施的策略,中国需要谨慎对待,力图规避美伊关系对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负面影响。

3.2地区安全压力

除却“伊核问题”所带来的体系风险,伊朗所面临的区域安全压力依然不容小觑。首先,以色列视伊朗为威胁到“自身生存安全”的死敌,双方在宗教问题上水火不容,加之美以特殊关系的影响,所以处处与伊朗针锋相对。其次,伊朗的宗教共同体策略和波斯湾战略也面临来自沙特的直接挑战,而且在地区发展战略上,伊朗还与土耳其存在激烈竞争[2]。此外,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泛滥,尤其是伊朗边境地区,极易发生冲突,该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不容忽视。由于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政治动荡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这使得中伊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安全应对成本,对两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形成阻碍。

3.3伊朗复杂国情

目前,伊朗国内处于新旧政权更迭之际,政局不稳,经济凋敝,国内状况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中伊合作。其次,因伊朗国内特殊的政教合一体制,法律透明度低且政务低效,致使在伊华商遇到商业纠纷时难以保护自身权益,不健全的市场体制和较高的营商风险既不利于“一带一路”合作的继续深入,也影响到许多正在合作的项目对接。此外,相较于伊朗官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伊朗国内民众普遍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模糊化[3]。究其原因,伊朗民众受宗教和民族特性影响,偏爱西方技术和产品,对中国产品的认同感低,这无疑会影响到两国的商品出口和优质产能合作。

4深化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路径

4.1加強多渠道沟通,提升政治互信,贯彻落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加强两国多渠道的沟通是提升两国互信、筑牢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两国合作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两国高层互访以及政府相关对接部门的政策沟通,不断缩小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策认知差距。其次,要加强两国的“一带一路”学术交流,通过举办相关的智库会议以及学术论坛,将双方的合作进展情况提供给相关研究机构,促进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做真实的宣传,减少外界对“一带一路”的肆意猜测和抹黑。最后,要加强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借助“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和相关的文化媒介,重塑双方民众的文化认同,促进伊朗民众对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认知和理解,为中伊合作项目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4.2建立多边联动合作新模式,降低美国制裁与区域动荡风险

面对美国的制裁压力,引入多边联动机制是非常有效的解决路径。尤其是欧洲国家并不愿意放弃在伊朗重要的能源利益和市场。因此,引入第三方国家的多边机制依然存在合作机遇。

首先,发展“中国-伊朗-中东国家”的合作,将“中巴经济走廊”引入中伊“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的三边合作。另外,联动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双港口建设,既避免了伊巴恶性竞争,又可以实现双港口共赢发展。其次,可以发展“中国-伊朗-欧洲”多边平台,尤其是可以先从“德国”进行突破,德国与伊朗具有长期友好历史关系,而且中德之间极为紧密的贸易联系都是三方合作的有利条件。将欧洲国家尤其是德、法纳入中伊“一带一路”合作的多边平台,可以有效分散“伊核危机”带来的制裁风险。最后,借助各国家的多边合作平台来搭建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可以有效应对周边的安全风险,以此来抵御区域动荡带来的安全风险。

4.3扩大互利共赢基础,加强中伊合作的纵深与韧性

扩大双方互利共赢基础,拓展中伊“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是中伊合作的关键。

首先,中伊双方应在互不干涉内政的根本前提下,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挖掘经济、能源、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潜力,拓展中伊合作的全领域。其次,要破除传统油气合作的能源壁垒,增大中下游的资源合作纵深,最大化地巩固能源合作关系。最后,中国与伊朗还需要加强合作的韧性。其一,要健全中伊石油人民币货币交易体系,以规避“美元”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其二,还要加强两国金融政策沟通与合作,不仅可以保持现有合作的资金融通,还有助于开发多元化融资渠道,从而保证中伊合作的顺畅与连续。

总之,当前新形势下,伊朗内外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契合,两国应保持高度的政治互信,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以稳促变,实现中伊之间高质量的合作,同时也要合理管控分歧,化解双方合作风险,深化中伊双边关系,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强.伊朗困局:脆弱安全阀与外溢冲击力效应:对中东及国际安全影响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9(2):42-59.

[2]范鸿达.伊朗提升区域战略地位的策略及前景[J].当代世界,2020(2):4-10.

[3]陆瑾.历史与现实视阈下的中伊合作:基于伊朗人对“一带一路”认知的解读[J].西亚非洲,2015(6):53-69.

(责编:赵露)

猜你喜欢

中国合作伊朗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