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过种植活动培养低龄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2021-08-30赵方
赵方
摘 要:亲近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天生就会被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所吸引,种植活动可以让孩子感受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大的奇妙过程,是生命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不但能养成孩子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而且能在共同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合作、分享、互助等亲社会行为,促进孩子积极情感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种植活动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轻内涵,本文的低龄学生特指幼儿园中班孩子,基于中班孩子亲社会行为发展现状以及种植活动特点,分点阐述种植活动培养中班孩子亲社会行为的价值以及策略。
关键词:种植活动 低龄学生 亲社会行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85
种植活动不仅仅是科学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更是一种蕴含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有温度、有情感的活动。要想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出它本身的价值,从而真正能作为支持低龄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脚手架”,作为教师,对活动本身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一、适时放手,把种植交还给孩子,为亲社会行为产生搭建平台
种植是孩子们的内在需求,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手劳作建立了植物生命之间的联系,在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往往由于担心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耕种,在孩子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菜地进行了翻土、播种,使种植活动流于形式。最后孩子们由最初的菜地主动参与者逐渐变成了菜地被动观察者,渐渐丧失了探究的热情,也减少了同伴间思维和行为碰撞的机会,将可能发生的亲社会行为契机扼杀在摇篮里。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孩子真正地参与种植活动中,让他们从泥土开始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享、交流、合作、互助等亲社会相关行为。
二、种植过程中细致观察,正向引导,助推强化亲社会行为
践行游戏化精神,引导低龄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实践。在一次播种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小铲子的数量不够,这时,小茉莉观察过后,找了一块小石头,给小种子挖起了坑,她为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开心不已,并且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办法,而没有拿到铲子的一一、桐桐也效仿茉莉,开心地劳作起来。本来霸占着小铲子不放的朵朵看到后,把铲子给了晨晨,自己也找了块石头挖坑了。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一方面肯定了孩子们遇到困难不争不抢、积极想办法解决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朵朵让出小铲子时积极对她进行了言语上的肯定和鼓励,让她感受到了分享的满足,从而强化了孩子们亲社会行为。
三、立足孩子,积极探索,形成蕴含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种植活动方案
不同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问题,因此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对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期把控,比如播种、拔草、除虫、移栽等。基于中班低龄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比如成熟期较短、易于低龄学生照料的菠菜,形成有效适宜的种植活动方案,从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多个方面融入种植活动元素,渗透亲社会行为教育内容。
四、转变家长种植观,家园共育促进低龄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孩子越来越受到家人的厚爱与照顾,家人过分的溺爱,加之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亲子间的有效交流越来越少,导致低龄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明显减少。因此,要让家长明白低龄学生在园不仅仅是种植,而是通过参与种植获得的一系列的经验和成长,同时通过种植增强了亲子间的联系,让孩子在亲子种植中感受关心、分享、帮助的喜悦,随着植物的生根、发芽,孩子心中亲社会行为的小种子也会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幼儿教育》2017年。
[3] 胡瑛《情商課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及教养对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