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021-08-30宋艳峰
宋艳峰
摘 要:“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标志着我国课程管理机制的变革与创新,小学学校可根据本校教学特点、师生需要构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以便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多元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积极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为校本教学积累经验。本文将具体阐述在校本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推动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校本教学 课程资源 整合利用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41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教材”的教学行为,旨在提升小学生的应试能力。然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传递语文知识,也要主动开发、整合教材之外的有效资源,由此构建校本课程,以便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从以下角度整合、利用课程资源:
一、整合国学经典,培养语言能力
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便是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目的之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但是要想不断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教师还应开发国学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主动诵读国学经典作品,使其在阅读中自主传承中华文化,拓展语言储备,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在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改革风气,足以证明国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教育价值,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传播国学经典作品的教育使命,组织学生多多诵读国学经典,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古代的“四书五经”,各个历史时期下的优秀诗词,以及书法、国画、陶瓷、茶艺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史,翔实地记录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而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目标。因此,笔者就带头开展了“国学经典进课堂”的经典诵读活动,每周都会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作品,丰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优秀文学作品的了解。在课外,学生也应主动阅读国学经典作品,自主品鉴国学经典作品的文学、人文价值,在日常交流时引用典故、成语、歇后语等,不断拓展语言储备,自觉锻炼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为了保证本班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国学经典文学作品,笔者与学生一同制作了一个阅读卡,即每当学生完成一篇(一部)国学经典文学作品诵读任务,并且能够真正理解国学经典文学作品的实际意义之后,则可在读书卡上扣章,一月一总,评选“小小读者”的称号,笔者会为学生颁发奖状、送出学生喜爱的绘本或名著作品,以此激励学生,促使本班学生主动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另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还会不定期组织一些表演猜成语、讲寓言故事、成语接龙等趣味游戏,利用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励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国学经典阅读活动。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二、整合文化资源,培养文化自信
从宏观层面来看,文化教育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受到阅历限制,无法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尚未形成稳定的文化自信,需要及时接受文化熏陶,由此丰富精神财富,使其及时树立民族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主动整合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传统文化,利用乡土文化去塑造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小学生最熟悉的传统文化便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本地也流传着丰富的传统节日习俗,所以笔者就以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为载体构建了校本课程,按照时间线索整理了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个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资源、节日典故、神话故事等,并于各个节日期间组织文化实践体验活动,以便顺利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另外,在各个节日期间,笔者还组织学生制作节日主题的手抄报,诵读节日主题古诗词,引导学生从文人视角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使其主动宣传、推广传统节日文化,以便顺利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能够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民族的信任健康、自信地生活。
另外,革命文化资源也非常重要,小学生应该全面学习新中国的成立史、改革开放发展史、社会主义特色社会建设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通过“四史”教育自主传承革命精神。而且,小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他们并未经历生活的捶打,不了解党中央经历了何等艰难险阻才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笔者就整理了本地近代革命家的人物故事,结合“四史教育”内容开展了革命文化教育活动,并于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升国旗致敬活动,到烈士陵园告慰英烈,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学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通过长期的革命文化教育活动去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使其主动学习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整合生活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成长经历设计语文教育主题,以小见大,从点到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自主迁移语言素材,从而顺利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当然,在整合生活资源时,教师要创新呈现生活资源的教学形式,既可通过生活观察、生活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也可利用电教媒体在课堂上再现生活场景,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体会,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为了促使小学生主动应用语言素材,笔者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语言材料。比如,在校运动会、艺术节期间,笔者不仅会陪着学生准备活动材料,还会组织“微写作”活动,即小学生要学写加油类的口号、活动宣传语、通讯新闻材料等,掌握这些应用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及时锻炼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由于笔者会不定期组织“微写作”教学活动,所以本班学生也慢慢养成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以便在面對“微写作”主题时及时迁移生活素材。对此,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写日记,并准备一个积累本,记录自己在某个特定时刻下的心情、感受与想法等。这样一来,小学生会不经意间发现生活中的美,也能自觉用文字记录生活之美,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另外,根据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源,笔者还组织学生阅读了疫情防控主题的绘本,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了“讲疫情故事”口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疫情防控故事,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主动做好防疫工作,能够珍爱自己、他人的生命,勤于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乐观坚强的生活心态。网络上也流传着许多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的短视频,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状态,而且也记录了人民群众居家防控时的生活。对此,笔者也会整理这些网络资源,将其作为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围绕防疫主题写作文,由此丰富写作实践。
总而言之,校本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将进入一个开放、多元、个性的蓬勃发展局面,教师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特点,积极开发、整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全面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全翠玲《国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3期。
[2] 任金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决策探索》2019年第6期。
[3] 王珊珊《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