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劳动教育要做到五个融合

2021-08-30张方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张方平

摘要:劳动教育是最好的德育。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化“虚”向“实”的重要教育途径,正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和接纳。当下的劳动教育存在着“虚、浮、软”的现象,小学劳动教育只有以儿童的天性和需求为原点,将其与班务管理、团队活动、多学科协同、家务分担、社会实践融合起来,积极营造良好的劳动光荣的氛围,贴合实际开展劳动实践,让生活成为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沃土,才能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伟大目标。

关键词:劳动教育  实践融合  成长需要  精神需求  劳动光荣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把劳动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出台,在教育战线上,劳动教育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然而,现实生活中,劳动教育不容乐观。2019年9月,课题组对全区两千多名师生和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学生和教师对开展劳动教育是非常认同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教育中却没有什么具体的举措。从国家层面到具体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劳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比较多,但是场地、器材、师资等保障比较少;专家学者对劳动教育的探讨比较多,但是没有实践支撑,介绍的案例也是个案多,系统性的相对较少。社会、家庭、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存在着“虚、浮、软”的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一是劳动教育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且成效不明显;二是家长重智轻劳、溺爱孩子所致。面对这种境况,小学阶段如何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孩子们的劳动启蒙教育做好呢?

多年来,我们区域内的老师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平时利用班务管理和社会、家庭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教育。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超长的寒假,家长也难得与孩子们有如此漫长的待在一起不出门的机会,“停课不停学”,我们又利用这个契机开展了劳动教育,孩子们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只要以儿童的天性和需求为原点,将小学的劳动教育进行以下融合,劳动教育就能广受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劳动教育与班务融合

孩子们有成长的需求、有认同的需求、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把握好这些需求,适当安排好教育内容,就能很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价值。在班务中,劳动以三种形态存在,一是以学生座位为中心的个人使用空间的管理,包括课桌、抽屉洞、书包和地面的管理;二是班级公共生活空间的卫生管理,包括黑板、讲台、过道、玻璃、图书角、卫生角等空间的卫生管理;三是以学习为中心开展的服务,包括收发作业本等。这些劳动的存在一方面是学生自我学习、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班级公共生活和学习的需求,更有学生存在感和认同感的需求,满足学生需求,劳动教育水到渠成。

(一)劳动教育要与个人空间管理契合

班级管理得好不好,跟学生的个人空间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有三张桌子是乱的,三个人随手乱丢乱扔,班级就会给人凌乱的感觉。学生要做好个人空间管理,分类存放物品、学习用品定位摆放、学习废弃物及时进垃圾桶。这些个人的学习生活空间的整理,看似平常、细小,但能坚持实属不易,有的班级的学生坚持一两年,收效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坚持做,肯定比不坚持的状况好。

(二)劳动教育要与班务契合

班级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孩子们也都有着自我价值、自我成长的需求,如果能契合孩子们的需求,劳动教育就能很好地开展下去。比如很多孩子都想当小组长,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安排有意愿的学生去做这项工作,同时,老师要身体力行地去教孩子们怎样当好小组长,并检查、指导、督促他们熟练掌握工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获得自信的同时,也得到尊重。例如,有一位课代表,能力很一般,他的工作常常被积极踊跃的同学抢掉了,因此老师对他很是不满意。有一次,老师在班上督促组长收作业,在八个组长当中,他收作业速度最快、作业本整理得最整齐、递到老师手上的动作最规范,得到老师表扬的他特别开心。后来,他一直积极努力,收复了被别人“抢去”的工作。

(三)劳动教育要与班级文化契合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会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按照文化理念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虽然开始的时候很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认同班级文化,自觉为建设班级文化而努力。为班级文化发展做贡献成为学生的需求,利用好这种需求,适时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效果自然就比较明显。例如,有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就提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班级文化,学生在班级中渐渐地就会形成“今天我为大家做了些什么”的思想,就会惦记着自己也要为班级做些什么,为班级、为他人做出贡献,自己内心才会感觉安稳。这样,大家都会争着去为班级、为他人做贡献,班级就会蒸蒸日上,班级文化也就会发展得更好。

总之,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尊严认同的需求,劳动教育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天性和内在需求,就能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

二、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进行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当它进入到我们学生的精神生活时,它将成为伟大的教育力量。”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心智,熏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将来能够拥有充实的人生。小学曾经专门开设过劳动课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课程逐渐融入到小学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手工、科学、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此外,在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中也大量存在着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说,劳动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每一个学科中都融入了劳动教育,每位科任老师也都有劳动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让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融合,让每位老师承担育人之责,在无形中让学生得到劳动教育,助力个性的张扬。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