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08-30王复新
王复新
摘要:基于新时代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立足教材,拓宽教育实践渠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助力道德品质的知情行有机渗透,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少年儿童发奋学习、乐于奉献、践行文明、传播和平,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小學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德法并举,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法制意识。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一、把握教材教育导向,定位道德教育的生活化资源
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习得相关德育与法治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即除自身拒绝烟酒与毒品外,还要积极劝诫家人和周边熟人,为净化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教师要发挥好“活动园”“阅读角”和“相关链接”的知识牵引作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积极正面引导。例如学习“烟酒有危害”这个版块时,可结合“活动园”中的“‘图说危害”和“‘数说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印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中医院来校所作“世界无烟日”报告会等,畅所欲言,自主表达烟酒健康的危害性;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人或电视、报纸和网络上报道的新闻中烟酒对家庭幸福的危害、对个人健康的危害,促使学生在心灵深处萌生健康的生活理念,进而主动养成从小拒绝烟酒的良好品行。接着出示“相关链接”内容,适当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等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法制的角度出发,拒绝烟酒、从我做起、健康成长。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主要是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唯有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唯有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同时教师要促使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要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才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通过第4课“维护公共利益”版块教学,引导学生围绕两个“活动园”,当堂写出一份《维护公共利益小调查》,鼓励学生选取生活中危害公共利益(设施)的典型案例展开陈述并分析其原因,再通过课堂分享,让更多的孩子体悟危害公共利益带来的不良社会反应,从而自觉践行文明实践,勇于制止不良行为,共同营造一种“小手拉大手,文明手牵手”的和谐社会氛围;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两个“相关链接”中的法律知识,鼓励学生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主动到所在社区和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参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做到全民共建共享公共利益,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发展道德建构能力,传递高尚的道德生活体验
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体系,我们的总体认识是:要紧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分年段分版块开展教学,进而润物无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然渗透到学生心田——即:低年级段依托教材,渗透绘本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看绘本(图画、插图),切身感受身边的亲情美德,课后与家长共同讲述身边的美德善举,并试着用画笔画下来,进一步架构家校合作的德育桥梁;中高年级段除了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还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派出所、法院、城管队、环卫队调研,到少年法庭旁听……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中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课本上的道德法治价值,真正感受社会主义优越性,感受中华民族美德,感受社会主义法制的先进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诚信观念,尊崇公序良俗。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中“毒品更危险”这一版块教学中,我们除了依托教材用好“活动园”的2个内容外,还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学校实际,联系身边案例,切身体会毒品的真正危害。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参观“铜陵市禁毒教育示范基地”时讲解员的讲解、图片资料及模拟体验,让学生感受毒品的危害,意识到吸食毒品不仅仅使个人身心损伤、危及家庭幸福,更会危害社会稳定;再结合学校和班级开展的“6·26禁毒”主题教育活动,PPT和视频宣传教育资料,并融入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链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国家法制的严厉性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与保护,进而自觉抵制毒品。
三、加强社会生活实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知情意行
五年级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设置了“走进新时代”和“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两个版块。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伟大之主题,引入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反思: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人民、情系灾区,向全国发出了驰援武汉的号召,一批批医务工作者战病毒、救生命,成为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全国各地纷纷设置了诊疗机构,免费医治新冠患者,给病人及其家人送去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所有小区、村庄实行封闭式管理,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义务值守,杜绝一切疫情可疑人员进入村居;各级各类学校推迟开学,教师们当起了“主播”,利用网络给孩子们上网课、做心理疏导,通过手机平板为学生辅导作业……身边的感人案例在学生的心中激越升华,久久难忘!然而,西方国家的政府面对新冠疫情的态度却截然相反,面对日增万计的病患,他们不是积极治疗,而是消极观望,任患者自生自灭。这是极具教育感染力的鲜活教材,两相比较,学生内心自然萌生共产党伟大、社会主义优越的价值认知,并自觉把这种认知和情感付诸行动,发奋学习、乐于奉献、践行文明、传播和平,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鲁洁.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第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