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2021-08-30
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也是一座城市极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和战略资源。“创金牌”不易,“保金牌”更难。西宁市自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始终坚持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宗旨,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以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强化价值引领、人民中心和创新导向,推动文明建设成果共建共享、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实效,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文明答卷”。2020年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荣获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创建为民,为城市发展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西宁市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坚持把人民的需要和呼唤作为创建导向,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把创建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高举伟大旗帜,筑牢思想根基。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巩固提升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十进”宣讲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习强国”“信仰的力量”等平台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宁绽放耀眼光芒。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题实践等活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活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常态长效。坚持和加强党对创城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1个领导小组、3个专项工作部、4个联点片区、N个市直单位联点的“1+3+4+N”领导机制,建立“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创建工作体系。建立了街长制、联席会议制、模拟测评、常态督导等机制,制定《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办法》,将创城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印发《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等,与全市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机构和法治保障,设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颁布实施《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西宁市养犬管理条例》。深化联动联创,整合省直单位、各级文明单位资源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全民动手、齊抓共管”创建工作局面。
强化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微信督导+专人督查+领导巡查”大督查机制,采取“一整改、二曝光、三约谈、四扣分、五问责”措施,对创城工作不力、问题整改不彻底的5名领导干部进行问责。推进常态长效,市级成立创城专项督查组、组建30人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创城微信群“随手拍”每天反馈问题约30余条,下发《督办通知》113期。加强联合执法,联合公安、交通、城管、市属媒体开展专项行动7次。市人大组织开展“百名市人大代表专项视察创城工作”活动,市政协委员开展创城建言献策活动。强化联点结对,深入社区小区开展“创建日”活动30场次。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在市属各类媒体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栏专题,对创建工作强化日常报道。在全市手机、座机开通创城内容的彩铃,所有公交车设置创城内容的语音提示。在人民公园等6个公园和部分街道设置了一批永久性公益宣传阵地。在80%以上的建筑围挡刊载创城等公益广告,常态化刊播“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并在城市广场、商超、环卫车辆等持续播放《文明城市幸福西宁》10秒和10分钟创城宣传片和语音提示。通过发放《西宁市市民文明手册》、一封信、宣传品等,深入创建社区、小区开展宣传,市民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创建靠民,为城市激发创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汇聚最大的资源和力量。为激发城市“细胞活力”,全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道德模范巡讲巡演等实践活动,激发细胞创建活力。
发挥榜样力量,厚植道德沃土。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全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3人,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人荣获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7户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和青海省“战疫最美家庭”殊荣。评选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3名,“最美抗疫天使”100名,五区二县评选县区级道德模范107人,形成七星共明、群星灿烂的工作格局。成立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12场。不断加固道德之堤,厚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土壤,使“德”者,有所“得”,慰问道德模范资金达74.3万元。
推进全域创建,提升文明程度。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印发《西宁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创建市总工会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10家,命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243个,对4家发生重大问题、工作滑坡单位给予约谈警告。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创建文明村镇601个,创建率达54.6%以上。深化文明家庭创建,3户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11户家庭荣获省级文明家庭,创建“五星级文明户”27万户,绿色家庭200户,举办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交流会等活动,有效推动全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把移风易俗作为提振农民精气神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打造了111个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示范点,各县区均制定了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农村红白喜事礼俗参照标准》,并将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奖惩措施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村规民约“大体检”,全市100%的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四会”。组织民政、公安等17个部门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引导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打造实践阵地,激活源头活水。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44个,覆盖率达98%,大通县、城中区被列为全国试点县区。丰富活动载体,通过“你点我供”的模式,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1.74万场次,群众点单3220个,群众评单满意度达99.9%。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活动,大型秦腔民族现代戏《尕布龙》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顺利完成百场演出,《花儿·少年》在银川等9个城市进行巡演,《湟水河畔》成功首演。
围绕立德树人,夯实成长平台。坚持从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全市建立“儿童之家”588个,挂牌成立社区“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成长驿站”230个。推选新时代好少年10名,1名获得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评选市级文明校园168个,3所校园获得国家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开展研学活动12批次,21余萬名学生开展“指尖祭英烈”活动,开展主题班团队会近6000余次。建成各级乡村学校少年官79所,实现符合条件乡镇全覆盖。
三、创建惠民,为城市厚植幸福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西宁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将提升群众幸福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凤凰山路、时代大道等全线通车,构建“外环内网”城市交通格局,交通拥堵指数累计下降62%,连续入选全国十大拥堵缓解城市。人民公园、同仁路等39个过街设施投用,人行地下通道、天桥累计加装电梯97部。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指导中心,海绵城市获得住建部专项资金奖励。成功入选“无废城市”试点的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65%。“10分钟体育健身圈”“15分钟生活圈”提档升级,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紧盯群众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新华联国际旅游城(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等标志性文旅项目建成运营。从“医联体”迈向“健共体”入选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启动文化惠民卡试点,市民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办事服务平台,新改建16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新增38所城乡普惠性幼儿园,免费、低收费开放22个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169个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和助餐点惠及20万老年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
坚持生态优先,提升环境质量。标志性绿化工程加快建设,西北地区首个园博园开工建设,城市“绿芯”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完成一期工程。三北、天保等重点工程造林284.54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5%,建成400公里三级绿道,累计建设137处花街花桥,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的省会城市,生态补偿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清洁西宁”成为城市新名片,深入推进街长制,实施“门前六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达标率65%。空气质量优良率91.2%,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湿地公园面积增长到374.57公顷,设立河长987名、湖长258名,河湖“四乱”问题整改率100%。
文明没有终点,创建贵在持之以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目标之一就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2021年至2023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西宁市满怀信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全市人民力量,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奋力谱写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新篇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西宁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崔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