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育人,向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

2021-08-30王妍妍宋艳红侯京华

教育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育人评价课程

王妍妍 宋艳红 侯京华

教育是国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衡量高质量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要看数以千万计教师、数以亿计学生的素质能否不断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校长如何引导学校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怎样发挥教师队伍在提高育人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结合各校的探索及实践,共同探讨基础教育如何向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

议题一: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协同发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和挑战?校长如何引导学校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朱兰: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向高质量迈进,需要学校管理思路与实践的创新,其关键在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办学活力,形成共育机制。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教育到底应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学习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眼学生的发展,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把握好时代命题,明确学段教育的使命,才能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不走偏。

我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广泛开展“好教育”“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大讨论,引导家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摒弃短视思维和功利化行为。同时,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升办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提高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和绿色发展理念,基于区域本土文化和教育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发展营造更为开放的环境、提供更为多元的资源、构建更为开放的课程。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生动的课堂,追求五育有机融合。多年来,我校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立足课堂、深化“生成教育”的研究,创设安全、真实、灵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自信表达、自主探索。近年来,学校又探索出主题式综合活动、信息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等,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高质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德业兼修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创新师德教育。对标“四有”教师形象品质,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创先争优,实现共融共赢。另一方面,点亮教师专业发展之光。学校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实施“六大行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中,减少外部干扰因素,支持教师放开手脚研究,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此外,学校积极探索优秀教师培养、优异团队建设、优势学科培育的途径,将人事制度管理与教师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表彰先进,让教师获得再出发的动力。

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学校、家庭、社会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围绕学生的智慧生成和人格发展有着共同的追求,应各司其职、协同育人。学校要善于挖掘、整合、利用资源,构建生态“教育网”,把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优质学习资源。同时,坚持开门办学,形成家校联动机制。例如,开展公益服务,点对点为特殊学生提供靶向服务;推行全员家访制度,拓宽家校联系渠道,等等。学校、家庭、社会互信互助,互融互补,协同发力,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王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两者协同,形成合力,会极大地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其中,家校共育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家校共育存在以下“三不”现象——

一是主体不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场所上,是平行的;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关系上,是合作的,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双主体”。在共育效能的发挥上,学校教育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担负着引领家庭教育的职责;家庭教育向上托举支撑,为协同育人提供后续保障。

二是职责不清。一次“家长大讲堂”上,我问到场的300多位家长:“父母的首要职责是抓孩子学习,还是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教他们做人?”90%的家长选择了前者。前不久,一位家长因不堪教师布置让其批改孩子的作业,愤而退群。这些都说明了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很模糊、职责不清。

三是合作不深。有些家长不懂教育,溺爱、袒护孩子;有些家长不参与教育,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或委托给培训班,自己很少陪伴孩子;有些家长不信任学校,怀疑教师在活动中有私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校合作的深度和效能。

我校以“尚美文化”为统领,着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合美”家校文化,在引导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做法为——

让教师和家长明确双方的责任边界。家庭教育主要侧重修身、立德、成人,学校教育主要侧重求知、明智、成才,双方各司其职,先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再协助他人耕好“自留地”,共同发力。

帮助家长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激发家长的学习欲望,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态度,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懂教育、会教育、善教育,尊重、理解、欣赏、支持孩子,做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師”。

追求家校合作的宽度、深度和高度。我校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机制,从顶层设计入手,打造家校共育的合作系统。向内,激发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家校沟通的能力,掌握引领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成立“家长学校”、家委会,举办“家长讲堂”“家长开放日”,开展亲子活动、家访活动。向外,利用家长自身的资源,开设“家教夜话”,请优秀的家长现身说法,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对家长培训,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时发送家教方面的优秀文章供家长学习,多方位、多渠道构建家校“合美共生”的教育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引领学校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评价课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