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08-30颜源王赛曹春梅

教育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文化

颜源 王赛 曹春梅

论坛主持人

王家龙  上海市宝山区宝虹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   彤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校长

研讨嘉宾

李   明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

陈国荣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震雷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王国贤  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外国语学校校长

韩树才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窄岭中学校长

张雪彬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学校长

王培杰  山东省高密市夏庄中学校长

焦宗芳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崇文初级中学校长

李明刚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华雪珍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起着统领作用,一所内涵丰盈、品质优良的学校,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用文化来引领与熏陶的教育,会给学校及全体师生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学校已经走上了以学校特色营造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学校品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然而也有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陷入误区,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等问题,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走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何以文化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如何将文化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如何以文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实践者们予以解读和回应。

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究如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议题一:寻根,如何以文化引领学校办学方向?

◎李明: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灵魂。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学校文化上。淮滨高中指向“认同自觉”的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在于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受影响、被熏陶,学校文化逐渐成为维系全校师生的精神纽带。

价值引领,奠定根基,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文化自觉的前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是一种价值认同,指向“认同自觉”的学校文化建设要凝练学校办学思想,提炼学校文化主题,凝聚共同价值追求。

一、凝练学校办学思想。淮滨高中凝练了“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的办学思想,基于“追求生命自觉”的教育目标,确立了“培养具有生活幸福品质、生命精彩能力、使命担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引领学校发展和师生生命成长。

二、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淮滨高中的学校文化特色可由一个“润”字体现——“浸润、影响、化育”。“润”文化的形成源于校园环境与当地地理、人文环境的契合,淮滨高中所选择的徽派建筑风格与淮滨地域的水文化特征相契合,充分展示了“润”的自然风貌;淮滨高中以“润”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形成还基于学校“仁爱、奉献、坚守”的传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行为上解读了“润”的深刻含义;淮滨高中“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的办学思想倡导在教育教学中摒弃生硬的灌输,把教育当成一种浸润的过程,追求生命成长的水到渠成。

三、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凝聚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学校文化导向力,是学校文化认同的根本要素。淮滨高中凝聚“为生活幸福奠基,为生命精彩引航,为使命担当铸魂”的共同价值追求,笃定了在相互影响中追求生命自觉的教育目标,用教育思想和学校精神奠定生命根基,用文化浸润生命成长。

构建体系,多维发展,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坚定持久的文化自觉。指向认同自觉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建设,创新思路、多维发展,努力提升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

浸润化育,传承担当,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体现文化的自我化育和传承担当。淮滨高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浸润化育功能,强调文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全体师生的文化自觉。

◎张震雷: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传承中创新。金华五中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金华五中创办于1898年,至今已有123年的办学历史。五中的前身是美籍华人李福丽创办的“作新”学堂(其寓意是“今日新,明日新,日日新,作新民”)和“成美”女学堂(其寓意是“成人之美”)。“作新”“成美”这两个名字伴随五中走过了120多年历史,早已融进了金华五中的血液,是五中的根。基于这样的思索,经过反复酝酿,学校将“作新成美”确定为五中的新校训,把五中的办学理念提炼为“作教育之新,成师生之美”。“作教育之新”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即理念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成师生之美”就是以人为本,成就教师,成功学生,让师生各美其美,最终达到美美与共。教育本就是一个“成美”——“成人之美”的过程。如今,“作教育之新,成师生之美”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灵魂。

学校在办学理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于2017年底着手凝练“五中精神”。学校先在全体师生、家长中广泛征求意见,继而组织部分教师进行充分研究,又请学校前几任领导严格把关,做到内容上凸显“百年名校”的文化神韵,词语把握上洗去铅华又不失厚重,最后提炼出了“五中精神”——匠心传承、日新日进的作新精神,启智弘德、美美与共的成美精神,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崇善精神。“五中精神”可以概括为三个词语:作新、成美、崇善,也可以凝练成三个字:新、美、善,“五中精神”广受社会各界赞誉。

“五中精神”是学校品格的凝练描述,也是对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的进一步解读,更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力量,引领着全体师生思维方式和工作学习态度的转变,并赋予了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成了五中群体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核动力”。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