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书写 烟火味生活
2021-08-30宾阳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乡愁是一种人性,与生俱来,程度人各有异,但从未缺失。在城市化日益扩张的今天,人员流动频繁,从山里到山外,从农村到城市,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乡愁也因此成为城乡二元结构或跨地区生存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广西壮族诗人梁洪的诗歌,对这种文化现象给予了深度的关注。
梁洪出生于被称为广西“省尾”的西林县。那里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端,山高水长。现居南宁的他,几十年来上演着“双城记”,因为西林居住着他的父母和亲朋好友,有他熟悉的山山水水。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地域性、烟火味十足,拙朴,真性情,辨识度高。我国壮族文学史上第一套壮族作家作品丛书中的诗集《一个饺子的距离》就是如此,与众不同。
书写人性的温馨与善良
“春天来的时候啊/暖风就会爬过那山岗/火亮山上的美林花啊/红透了我少年脸庞。”《我的八达小镇》是一首很温馨的诗。少年的脸庞,充满朝气、生机蓬勃。“我”现在已不再“少年”,但“少年”常驻心间。从作品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诗人的“暖男”形象。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时代的特征。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梁洪的童年是稳定、幸福和精彩的,这让他养成了一种儒雅、善良而温婉的性格。在他的眼中,世界复杂多变,但总能找到积极而温暖的一面,他希望把生活中的美好放大,既是乐观、理想的表达,也是鼓励人性向善。《有人惦记着你的惦记 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便是如此,“今天凤翔路又不见了阳光的踪影/这倒没有坏了我的心情/总是在这个年来的时候/龙州香糯沙糕也就来了/总有人惦记着你的惦记/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梁洪诗歌的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对象,具有清晰、定向和日常化等特征。在诗集《一个饺子的距离》里有很多这种例子,比如《三十一年前他们走上讲台就从未离开过》,“他们”是普普通通的教师;《三月三还没到,就已经是糯糯的了》,“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传统而盛大的节日;《你能平安到达是因为有人为你把稳方向》,为你把稳方向的“人”平凡之至,特别是那个“老司机”,但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你才能平安抵达。每个普通人的存在都有意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深刻原乡的人文和地理标识
“站在妈妈家小小的天台上/我右手边是滑滑坡 石砲坡 旺子坡/再翻过几个坡 就到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苗族乡”。《从一寸土地上生长或出发》里,或大或小的地名都来自诗人的家乡。家乡永远是诗人创作的富矿,一辈子也写不完。梁洪也不例外。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梁洪的诗歌创作绝大部分在书写家乡,可谓十足的乡愁诗人。
梁洪诗歌在创作方向上趋于现实主义。但和众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所不同的是,梁洪的诗歌还有一种非虚构叙事的探索和实践。因此,梁洪诗歌深刻原乡标识。这些标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然地理符号。包括村寨、高山、河流、物产等。比如,八达小城、旺子坡、孟沙屯、美林花、稔子、牛甘果等,不一而足。二是家乡人物。其中尤以亲人、同学、发小和朋友为甚。三是区域或民族文化。如杀年猪、喝大锅汤、灌红肠、腌腊肉、裹肉粽等。民俗成了诗歌创作的对象,诗歌成了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
注重生活细节的深邃
梁洪喜欢将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细节或事物入诗。诗歌文本传达出一种生命哲学。
“黑云压城/你是躲不过重压的一块砖/站在你该站在的地方/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城堡”。抗疫诗《妈妈家天台上的那颗辣椒 朝天红》,饱含着同情、感恩与坚强。面对“重压”,一块砖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站在你该站在的地方”,每个人都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城堡”。何惧重压?
一滴水照见太阳。梁洪生活入诗的另一个妙处是以小见大。《从一寸土地上生长或出发》从妈妈天台上的种种菜蔬出发,联想到无数个中国家庭的前庭后院,联想到和自己一样的中国孩子群体,紧接着“站在妈妈家小小的天台上”,放眼辽阔的祖国,终于明白“总是从原点出发或是回到原点 我才明了妈妈家小小天台上的那一寸土地/是我的家园 是我的祖国”。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还有,“我在场”让梁洪的诗歌有一种“入世”之美。“我”的情感、思想和经历等生命体验,零距离接触读者,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融入其中。《如果他想要遇到的一万个人 都像你一样呢》讲述身边朋友众筹为重病或受灾亲友解困,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避而不见”,而是“略表心意”,“我”热爱生活,“我在场”和读者一起。
平实的语言和别致的结构
梁洪诗歌的语言是平实的,有一种“讲”的意味,就像聊天,你讲我听,或者一起讲。和先锋诗歌的跳跃性不同,这种讲故事的写法有点像新闻播报或者散文叙事,是集中、連贯的,同时也是简练、形象的。用平实的语言讲生活的日常,让读者更容易接近诗人创作的想法,理解诗人的心境。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通俗易懂这个层面,过分口语化,无疑诗味将大打折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将难以实现。事实上,诗人对这一点的认识是深刻的。
在语言技巧的运用上,梁洪大量运用排比、叠加、反问、对比等手法,让平实的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发酵,酝酿出各种优美的旋律和蒙太奇效果。比如,《总有一种方式可以消遣不悦》中的排比让“懒洋洋”的情绪加重,为后面的“不悦”做铺垫,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更是如此。梁洪深谙此道,他的诗歌的结构大多是两种:一种是从平原到高峰,比如《今晚的月亮看得见每一个人》把八桂大地上的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同学与汉族的朋友交织在一起,讲了一通日常故事之后,突然漂亮转身,“今晚的月亮很大/它住在很远的地方/但它看得见我们每一个人”,全诗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具有深深的哲学意味。另一种是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如《有一种味道,住在我味蕾最深的地方》一样,每一部分都有起伏,都有让人心动的地方,都可以独立成诗,但组合在一起又是严丝合缝、自然流畅,有一种韵律之美。
作者简介:宾阳,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出版著作3部,获省部级奖项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