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不够的上林山水

2021-08-30陈黎明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明山上林徐霞客

陈黎明

与徐霞客有着不解之缘的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东麓,是一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秦时为桂林郡地,唐武德四年(621年)始设上林县,县名来源于县治附近有洞口名为“上林”(壮语“有泉水流出的洞口”之意)。上林集天地之灵气、汇山水之精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沉淀悠久深厚。其中“广西庐山”大明山、“水上桂林”大龙湖、让大旅行家徐霞客流连忘返的三里洋渡,以及堪称壮民族文化瑰宝的唐城唐碑遗址和“岭南状元村”不孤村等自然人文景观,无不让人从心底发出“美哉,上林”的赞叹。走进秀美上林,你可以放慢脚步,在这个养生福地感受悠久的历史,触摸璀璨的民族文化,更可以品尝独特的大明山笋、大明山茶和上林大米,慢悠悠地享受一份难得的休闲和宁静。

山清、水秀、洞奇、物美、民淳、人寿的上林,2016年2月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业开始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在拥有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金字招牌之后,2019年5月,联合国官方机构联合国老龄所积极老龄化专家委员会授予的“世界长寿乡”荣誉称号,给蓬勃发展的上林注入了新内涵。

三里洋渡一枝花

三里洋渡是一个泛指的地名,它包括现在三里镇的大部分、澄泰乡洋渡村及其附近的村庄,那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形风貌,山环水抱,有着奇特的风景。

明崇祯十年(1637年),从江苏江阴老家出发,游历了江西、湖南、广东,踏遍名山大川、览尽无数景色的大旅行家徐霞客进入广西。徐霞客着一袭长衣,在一名挑夫、一名仆从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偏远的桂中大地。在多雨的冬春之交,他踏入上林地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他瞬间就感觉自己的眼睛就不够用了,尤其是三里洋渡一带更让他叹为观止!展现在这位驴友前辈面前的汇水河、清水河清澈萦回,两岸山峰奇特苍翠,岩洞中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他顿时对这些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似的山山水水青睐有加,陶醉不已,不由得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接二连三钻了17个岩洞,前前后后考察近2个月,并在游记中洋洋洒洒留下了1.4万多字的记载,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须知,他耗尽千辛万苦写成的日记体作品《徐霞客游记》一共62万字,上林这个小小的县份就占了好大的篇幅。另据史料记载,徐霞客在桂林考察的天数是53天(包括兴安等县份在内),而在上林一待就是54天,上林由此成为这位大旅行家在全国旅行线路上停留时间最长、留下游记最多的一个县份。

徐霞客用优美的笔调,描述了让他心跳不已的三里洋渡一带的山洞,如韦龟岩“韦龟之山,自东南中悬,北向而对之,函盖独成,山水皆逆,真世外丹丘也。是岩外密中宽,上有通天之影,可以内照,下有逢源之窍,不待外求。一丸塞口,千古长春”,赞美了与桂林独秀峰同名的独秀山“独此山既高而正当其中,省中之独秀,无此峭拔,亦无此透漏也……”除了看不尽的好风光,当然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重要的是在上林期间,从老百姓到官府,他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这估计是他在别的地方所没有遇见过的。因此,想来除了别样的风光诱惑外,这也应是他对三里洋渡流连忘返的原因吧。

文化厚重之地

上林不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沉淀着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

在当年徐霞客考察过的清水河畔,保存着两块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碑刻。一块是位于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一处岩洞中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简称“大宅颂碑”),另一块是位于白圩镇爱长村石俭屯后东北面智城山脚的“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简称“智城碑”)。“大宅颂碑”碑文共17行386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经专家考证,确认是广西较早用汉字记载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事件的碑刻,因而对研究壮族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智城碑”的碑文,如今可以看到24行1115字,当中刻入了武则天独创的“天、日、月、星、辰、年”6个异体汉字。

在远离京城数千里的上林居然出现了与繁华都市几乎同步的文化现象,这足以说明尽管距离遥远,但上林却与当时的国家中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据查,桂林是广西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那里虽有年代早于上林唐碑者,但仅是一些题名而已,并无实际内容,算不上“碑”(此处的“碑”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而号称“岭南第一唐刻”的广东罗定市“龙龛道场铭”,全文1238字,虽然字数比上林唐碑稍多,“出生年代”却比“大宅颂碑”晚了17年,比“智城碑”晚了2年。而且“智城碑”的面积1.3平方米,也比0.88平方米的“龙龛道场铭”大得多。经专家多方考据论证,上林的两块唐碑堪称岭南第一、第二唐碑。这两块从文风到书法都有很高文学造诣、对壮族文化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唐碑,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两块唐碑相去不远,一起成为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智城遗址,见证了唐代壯都的文明发展史,极富神秘色彩。智城又称“日月城”,据说是唐代广西最大的壮族首领韦厥建造的都城。那时韦厥被朝廷赐封为澄州刺史,辖区范围大体为环大明山周边的武鸣、邕宁、横县、宾阳、来宾、忻城、马山等地。他开拓化外,治理大明山流下来的泛滥河流,开拓农田,对当地贡献很大,以致当地过上了“黎庶甚众,粮粒丰储,纵有十载无收,亦从人无菜色”的富裕生活。后来,他因地制宜,在隐居之处的智城峒建起了一座以陡峭石灰岩山体为城垣的都城,并利用山间谷地的不同走向将其分为内外两部分,城外有池塘与清水河相通,结构独特。据长期研究此遗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一位研究员称,智城利用三面环抱的天然绝壁建成,然后构筑三道城墙将内城外城分开,这在全国而言十分罕见。

明山仙境彩霞边

上林古八景诗里有云“镆铘剑光冲斗汉,明山仙境彩霞边”,这个明山指的就是大明山。它不仅是天然的水源林区,而且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宝库,植物多达2000多种,常见的野生动物有60多种,其中包含被列为联合国保护动物的大鹰鹞。听老人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山上还时有虎豹出现呢。

素有“广西庐山”之称的大明山,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50—60公里,横穿南宁市上林、武鸣、马山、宾阳四县区。山之东是上林,其西是武鸣,山南为宾阳,山北是马山,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雨量充足,湿度较大,日照时间长,具有万物生长最好的自然条件。它山高谷深,花草繁茂,野果遍地,为野生动物生长和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且地形地貌复杂,溪谷纵横,森林繁茂,拥有深潭和瀑布多处,发源于此的大小河流30多条。山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经专家检测,在山脚处上林县城每立方厘米为2—3万个,在山腰则为每立方厘米10万个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100倍,称得上天然氧吧;加上年平均气温18℃,旅游气候舒适期长达214天,不但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也是一个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

向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年居住在山上的农民早早就自发地打出了养生健身旅游招牌,尤其是在距县城不远的下水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山庄。每到盛夏时节,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城市游客来到这里,住上三五天,或登山或避暑,尽情享受那清新的空气和习习的山风,在青山绿水中卸下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负担,将红尘中的一切不快与烦恼留在大明山,带走一身的欢快和轻松。

初登大明山者,可能会由于高山反应一时心里有些难受,但看到豁然开朗的明山秀水,听到啾啾鸟鸣,还有触手可及的云雾,心情会马上恢复过来,甚至像小孩子般欢呼雀跃!看——那些参差笔立的柱峰、单斜山,多么似人物、飞禽、走兽、器皿的岩像。那壮丽磅礴的山巅云海,有时候像轻纱般披在山峰上,有时候像腰带一样缠绕在半山,有时候像奔腾不息的大河,有时候像草原上徜徉的绵羊……春夏时节,可像八仙一样腾云驾雾,观飞流瀑布,赏漫山杜鹃,采杨梅、木耳、蘑菇;到了秋天,则有牛奶果、野枇杷、桃金娘等大自然赏赐的野果饱腹;而在严冬,可以穿得厚厚的去赏南国少有的雪景雾凇,或在雪后的晴天到深山老林中采摘珍贵的野生香菇……不仅如此,作为广西六大暴雨中心区之一的大明山,还时常可领略到“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的风光,除了流水潺潺、溪流纵横,还有飞练般的瀑布!韵味无穷的大明山,凭借“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北回归线穿过的世界其他地区,大多是海洋、沙漠和荒原,只有经过中国时才有森林,而对上林县城和大明山主峰龙头山它特别眷恋,是其在全球唯一穿越县城和原始森林的地方。作为母亲山,大明山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上林各族儿女,也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9.7%,超过全国森林覆盖率的一倍多;大气质量也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由于气候良好,生活环境适宜,几乎不受工业污染,当地人食用的粮食和种植的八角、茶叶、竹笋等农副产品,均是山上富含矿物质的泉水或地下水灌溉出来的,使得上林的长寿老人众多,大大超过世界长寿之乡的长寿标准,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

水上桂林大龙湖

位于西燕镇的大龙湖景区,距县城25公里,是世界十大岩溶水库之一,景区分为龙湖和龙洞两部分,山光水色分外妖娆,活脱脱的一个水上桂林。

泛舟在原是一个岩溶大洼地的大龙湖上,无论你先前如何疲惫,如何忧伤,如何失意,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留下来的是一种心旷神怡、万事无忧的情怀!来吧,乘上一叶扁舟,邀来三两知己,慢慢体验一下“船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神仙生活吧。湖区四周高山环抱,层峦叠嶂,这个1958年拦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碧水连天、波光粼粼。湖内共有登干岛、独秀峰、岜当山、鲍鱼山等10多个小岛,那些迷人的小岛有的像梳妆美女,有的像垂钓老人,有的像饮水骆驼,还有的像昂首长龙……

龙洞在水库的排洪道上,洞内有9个大厅,处处是鬼斧神工打造出来的钟乳石。其中的石狮大厅高八九层楼,据说可容纳近万人。踏入洞中,首先见到的是3头怒吼的“雄狮”,扑向不远处的猎物“乌龟”,另有一只“狮子”昂首回视,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四狮抢龟”场面。在另一个大厅里,有悠然自得的石马、石羊肃立一旁,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石竹、石笋等待砍伐、采摘。在望石厅里,一名痴情的少妇在翘首远望,似在等待久别的丈夫。在水气蒸腾的云雾厅里,身材魁梧的“万寿公”正调兵遣将,即将出征……

龙母源头石门村

石門村位于上林西北部的塘红乡,距县城约50公里,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壮族村落。可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壮族村庄,却繁衍出了原生态的龙母文化,并从这里流向珠江流域,这不能不令人惊奇!有一年在南宁市召开的大明山“龙母文化发源地”考证会上,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等来自区内外的民俗专家和文物专家一致认为:龙母文化最初源于环大明山地区,范围包括武鸣、上林、马山等地。而在大明山正北部的上林石门村就是其发源地之一,它和武鸣发掘出来的龙母文化一南一北相互呼应,支撑起了大明山的龙母精神。

猜你喜欢

大明山上林徐霞客
城东早春
梦境尚好
大明山滑雪记
上林师公舞在广西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徐霞客访谈录
大明山,真美
游大明山
“回归养生地 岜是大明山”南宁大明山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