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奇观:千古之谜犀牛岩

2021-08-30陈德仁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石笋犀牛

环洞牵起千古谜

从武宣县城往西在二级公路风驰电掣15公里,便到了禄新地域。

高大巍峨的广西大瑶山的崇山峻岭从金秀长途奔来,似乎特别钟情于祿新的山山水水,到了古杭村便戛然而止。高矮不一,层峦叠嶂的山包,给村屯筑起了巍峨靠山。背倚巨山前眺,明镜般的万亩良田与宛若雪白纱巾的濠江河相互依恋,难分难舍水土相拥,动静相映成趣,袅袅炊烟中掩映着鸡犬相闻的村落。

山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形的水潭,由三个弯弯曲曲的,宽有20多亩的巨型水潭构成,古称“犀牛潭”。三个潭水汇成涓涓溪流与禄新的母亲河镶嵌在深黛的丘陵山峦中,在方正有序的田里清流蜿蜒。多情的波纹水花环绕着村场,给生活在此的人们造化了一段水养犀牛、牛养民众的久远传说。据村老说,问号形的水潭就是古时犀牛的栖身处。那时常看到一群憨态可掬的犀牛在潭中笨拙地游弋,或泼水嬉戏,或追逐穿梭,或划水相拱。悠闲自得的黝黑犀牛与飞掠而过的灰白寄生鸟形成了黑白分明的鲜明映照。也不知道在哪个年代什么时间,人们突然发现,往日朝夕群舞的犀牛竟不知去向,从此再也不见犀牛的身影,村人黯然神伤,只能在口耳相传中追忆那犀牛潭和犀牛的美丽传说……

唏嘘之余,同行分析,也许是犀牛像铠甲一样粗糙不平、布满褶皱的皮肤抵御不了逐渐趋冷的天气,或许人口日益增多,无形之中压缩了犀牛的生存环境而迁移,不知所终。

在村民的带路下,沿犀牛潭上溯300米,有一个2尺宽的洞口。上方1米多宽的岩石镌刻着武宣县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中国怀体书法创始人黄吴怀1993年亲笔题写的“犀牛岩”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走了一两公里,一洞向前的山洞时大时小,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两个侧洞,洞顶有时有一人高,有时有十多米高。洞里可能有通到山顶地面的气洞,恍恍惚惚从上门洒下一缕缕光线来,走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但是却又看不到光线从何而来。四通八达的洞就像村里的巷道一样,走向方面有时上坡,有时下坡,横的、竖的、直的、弯的,洞洞相通,巷巷相连。

我们走着走着竟然迷了路。除了洞中有洞外,还发现洞上有洞、洞下有洞的连环洞。洞中有门,门中有洞,犹如硕大无比的村场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洞犹如深幽的巷道,不知尽头;有的洞广阔如宽大的庭院;有的深如山谷不可目测;有的清澈明净,让人一眼追踪到手电筒的光能照到的地方。总的感觉是洞中引人入胜,别有一番天地。

在洞中最大的感受是能觉察到空气的流动,带着丝丝凉意的风儿不知道从哪里吹来。洞里的空气是干净的,令人神清气爽。进入窄小通道的时候,会感觉到风速加快,走进宽大的洞里就立刻风平浪静了。有时又会感到风向的变化,明明好像前面有扑面而来的清风,忽然风又从脖颈后面温柔地直抚背脊。随行的村民说,冬天在山脚经常能看到山槽有热气弥漫,盘旋向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岩洞里随处可见灰白的石灰岩和潺潺流动清澈见底的地下水,在洞壁到处可见河流冲刷留下的痕迹,由此可判断出,这些洞上有洞、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洞穴都是由长年累月的水流冲蚀而成的。年复一年,洞道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空间。

8公里长的犀牛洞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往前走,洞内乳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景观越令进洞考察的我们目瞪口呆:边石、石芽、万人厅、岩溶漏斗、落水洞、万乳厅、定海神针、千年情侣等难得一见的惊世奇景令人拍案叫绝!

皇宫傲树擎天柱

往里走3公里,突然感到豁然开朗。因为没有光亮,只是直观地知道用强力电筒的光射不到岩洞的边缘。

直到沿周边断断续续环绕了一个多小时,才感觉到这个天然溶洞不是一般的大。目测可供人游览的面积有7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大厅可容纳一万多人游乐,高度超过7层楼,称它为“广西溶洞第一厅”毫不为过。有人建议关掉手电筒和头灯看看“大”是怎样一种感受,于是,所有能发出光亮的用具全部统一被按下停止键。蓦地,一片幽深与漆黑悄无声息铺天盖地直渗骨髓,举目顾盼伸手不见五指,庞大的远石近水倏忽消逝,耳边只能听到静静的岩水从高空倒立的石笋滑落的一排排“滴答”声。不知道谁的胸脯在剧烈起伏,听得到“扑通扑通”的颤跳,慌乱中一支手电筒滑落及地,顿时在空旷的岩洞里掀起阵阵山谷般的遥远脆鸣回音……

按亮手电筒,手持皮尺估量,万人厅中间是一个有3个篮球场般大的1300多平方米的高台,因为它在洞的中央高凸起一片,比环绕的河流高5米多。

循序浏览,东面满眼是拔地而起林立的石笋,宛若“三千奇峰”,巨大的空间有几根擎天巨柱特别醒目。我们三个人好奇地站上其中一根“擎天柱”的台基,手拉着手丈量这根粗大的石笋,竟然合围不过来,有人情不自禁地惊呼:“石柱王!”目睹此情此景,我的脑海里浮现起明万历年间恩贡,湖广衡州通判,擢云南昆阳知县陈允问写的一首天柱屏诗:“四面平铺小小山,一峰突出万峰间。翠飘云外空中现,未许行人几度攀。”

南面是一梭晶莹剔透如珠似宝的珍珠塔,岩石的表面分布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颗粒状珠子,酷似珍珠,这是民间竞相追捧的纯天然奇石。

西面是一版几百平方米薄如书本,厚度均匀的千页石幔。它又像是在耸立陡峭、壁如刀削的山崖上从天而降的大瀑布。垂直落处气势磅礴,烟霭升腾,弥漫山谷,站立处隐隐约约感到雾气迎面而来,十分壮观。

北面是数十米高晶莹的雪山,有少林寺院练功的梅花桩,有“熊猫抱竹”“千层宝塔”“寿星老翁”“仙女静卧养身”等景观。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幔、石花、石柱、石笋构成了秀丽、幽深、雄伟的奇特景致。

还有那数不清的酷似犀牛的石脚,大的有水桶粗,小的有杯口大,有脚趾,有筋骨,活灵活现,不知道这是不是山下潭中的犀牛躲进岩中成就了“犀牛岩”?

据说有人曾在洞中发现不少史前文化,有动物骨、牙、石斧、石凿等。

洞内乳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景观,映射着“犀牛岩”的灵气,令这些关于犀牛洞的每一个景点和传说都充满了神秘感……

美轮美奂峡谷游

犀牛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刻骨铭心的旅游胜地。

别的不說,仅看那三座大山地下蜿蜒着8公里的长廊,就给人带来一种畅游地下峡谷的切身体会。它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河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条峡谷长廊雕刻塑造得景中有奇、奇中有景、景景相套。河床大小不一,宽的可并排开过两辆汽车,但大部分是两边峭壁夹住中间一条2米多宽的道路。令人流连忘返的是沿途的美景,既神秘莫测又独具国画神韵。

溶沟之间呈笋状、菌状、柱状或尖刀状的石芽长短不一,高的数十米直顶岩穹,似乎不屈服于压顶现状要把它刺穿;矮的有三五米,或粗或细,高矮有型。站在发育茂盛的石林面前屏声敛息,从天而降的“嘀嗒嘀嗒”水滴声直入耳廓,它精准地一点一滴落在石尖上,溅起朵朵雾花,滋润着笋体催它破土发出“丝丝”向上的拔节声。

虽然滴到石笋的水蒸发完水分后,水中的钙物质才能沉淀下来,为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增加肉眼看不见的丝毫高度。但是它们却能穿黑雾、破硬土,毅然决然地经年累月积少成多壮大自己,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地向上挺立直至形成石笋、形状各具韵色的石钟乳、上下连接的石柱。

据说向下长的叫钟乳石,往上长的叫石笋,上下连在一起的叫石柱。上面大量的囤积,下面大量的堆积形成了精美的石柱。它们大多数是上下两头粗,石笋越往上长就越细,钟乳石越往下伸也是越尖,呈两头大、中间细的冰锥一样的物状。上面的竭力往下探,下面的努力往上顶,能不能连接在一起那得靠时空的长久运作和天意。因为往下滴落的水如果被灰质堵住了原有的缝隙,水滴就会逐渐移向另一个方向。于是,一个新的钟乳石就会随之诞生,原来眼看就要相连的石笋和钟乳石就只能隔空相望了。没有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渴望就没有如林的石笋,没有不断的变迁就没有如今气象万千、蔚为奇观的美景。经过漫长的岁月磨砺,才知道旅途的灵力。人的进步、时代的进化何尝不需要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武宣县有地下河6处,其中禄新占了上桥、思龙、三里、上堂4处,暗河管道分叉给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行走在犀牛岩长廊中,到处可见地下河渗透的盈盈清水:有雄伟壮观的万亩梯田,有涟漪飘荡潺潺流水的蓄水坝,有荷藕飘香鱼跃虾跳的池塘……一般是中间一汪清澈透明、无尘无杂、令人不忍心触摸的水,外围是大小不一封闭蓄水的多彩花边。它们不规则地或单个分布,或以群展现。同行的一名专家介绍,这种景观学名叫边石,是地下水沿不平坦的洞穴底部流动时水中一些元素升空散走,一些物质沉淀,于是成了有序的蓄水多型边坝。我蓦然心头掠过一丝感慨:水是柔情的,它能让你的肌肤感受到丝丝温柔,甚至想跃然而下与它融为一体;水又是刚性的,君不见经过几亿年的滴淌、隐流、冲刷形成了一个个坚如钢铁、硬如磐石的壮观的石水交融的胜景吗?如果没有一心一意的不变恒心,又怎能有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山水景色呢?

漫步犀牛岩地下峡谷,迷幻神奇、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呈碟状或倒锥状,宽数十米、深数米的岩溶漏斗,峡谷两侧和盆地、洼地底部的落水洞,浅水池中的洞穴珍珠,无不把它的美丽通过各种形式呈现给人们。水的柔情,岩的伟岸,镶嵌在琳琅满目的礅、柱、钟、鼓、笋、花、伞、盆、幔中,用十足的美德敞开胸怀拥抱着每一个人!

作者简介:陈德仁,广西武宣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作家协会理事、党史专家库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员,武宣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年来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民间)文学、调研报告160多篇。

猜你喜欢

石笋犀牛
惊艳世人的石钟乳和石笋
石笋脚下
毛线犀牛
“灰犀牛”“黑天鹅”
暴脾气的犀牛
如果我有这样的朋友——《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
石笋功
游石笋山(外一首)
客鸟尾石笋奇观
拈石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