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1-08-30张涑贤杨梦莹杨元元

科学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任

张涑贤 杨梦莹 杨元元

摘要:为探究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本文构建以信任为中介变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为情境边界条件的研究模型。对参与PPP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信任在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计算型信任的中介效果显著大于关系型信任;(2)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且负向调节信任的中介作用。(3)资产专用性正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且正向调节信任的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公私伙伴双方的成功合作提出相关建议,期望为现代项目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系性规则;合作行为;信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3.0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项目的兴起有效建立了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协同的多方合作机制,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供量、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1]。然而,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背离合作行为导致项目陷入困境或以失败告终的实例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公共部门往往因为履约失信问题造成私人投资方利益受损,如在事前承诺项目的唯一性、给予优惠保障,但在事后谈判、延误、变更相关政策等。如中国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由于签订时政府对污水处理市场价格不了解,签订价格较高,导致政府了解以后要求重新谈判以降低价格[2]。投资方也可能因为政府监管角色的缺失、缺少明确的监管标准,以及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通过降低建设标准等方式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如渭河三号大桥PPP项目,由于服务质量没有达到预先的标准,导致交通堵塞、适用性差等不良状态引起民众反对[2]。由此可见,为了保证PPP项目顺利进行,增强双方合作意愿,有效推进双方履行良好的合作行为尤为重要。

现有研究表明,组织间的合作需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控制措施给予治理[3]。但是PPP项目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依靠基于严格的契约进行控制,极有可能降低PPP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Chang等[4]指出适当调整正式规则以适应交易条件,是保证合作伙伴对项目绩效做出贡献的驱动因素。随后LU等[5]指出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性规则可以显著促进项目绩效目标。换而言之,在复杂的项目网络关系和外部环境下,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等特征的关系性规则是PPP项目必不可少的治理手段。Fink等[6]认为信任已成为各方成功合作的关键要素,相互信任程度越高,组织间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及意愿也越强。对于PPP项目而言,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之间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合作行为更加需要建立一致价值观和行为标准,帮助组织间营造信任的合作氛围,从而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及应对不可预见事件的争端解决机制[7]。

资源依赖理论揭示了组织自身的选择能力,组织可以通过对依赖关系的了解来寻找替代性的依赖资源,减少“唯一性依赖”,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8]。王俊豪等[9]采用博弈分析方法来证实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资产专用性是PPP项目关系性规则能够发挥治理机制作用的关键。由于PPP项目普遍历时较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如法律、政治、经济的变化将导致初始合同的不完备而引发再谈判[10]。不仅如此,由于参与者个体因素不同,发挥具体作用的关系性规则也不同[11]。如Griffith等[12]研究了信息交换、团结、柔性等关系性规则在全球供应链关系中对合作伙伴绩效的影响,并指出关系性规则可以有效避免相关方背离合作行为。此外,组织间合作均需要交易双方进行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当双方都存在资产专用性时,任何一方都不易转向另一种交易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关系性规则发挥正向作用[13]。因此,关系性规则对伙伴双方的合作行为的影响有一定情境依赖性,尤其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水平息息相关。

综上分析,大多研究都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关注关系性规则对抑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单边高资产专用性所造成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少有研究探究关系性规则如何通过发挥治理机制作用促进双方有效的合作行为。依据资源依赖理论,由于组织成员之间的资源互补性以及组织对环境的依赖性,在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下势必会对组织的发展造成影响,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水平,加速组织的分离。而双边资产专用性则会增加组织间的信任水平,稳定组织间的合作关系,提升合作效率。因此,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探讨信任能否增强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正向影响?在PPP项目关系性规则作用于信任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不确性和双边资产专用性分别发挥怎么样的情境治理边界条件?

1概念界定及模型提出

1.1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

由于标准契约的有限理性和不完全性,使得在面对项目争端和潜在机会主义行为時,契约治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明显不足,此时关系契约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依据关系契约理论,内在的关系性规则和外在关系行为构成了关系契约治理的核心要素[8,14]。关系性规则是指合作双方利用交易中的共同期望引导彼此行为的一系列隐性规则,包括信息共享、团结、柔性及公平等[5,15]。此外,Ning等[16]强调在PPP背景下公众透明度和问责制的重要作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PPP项目内在的关系性规则包含信息交换、灵活性、团结、公众透明度和问责制。而关系行为是指建设项目组织为建立、发展及维持合作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合作行为[17]。在PPP项目中,合作行为彰显了伙伴主体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和共同决策、解决问题、持续改进项目等行为[18]。

1.2信任

信任作为一种正向心理预期,是项目网络关系中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多在跨组织合作行为的研究中充当前因变量[19]。信任给PPP项目伙伴双方之间营造互信的合作氛围,促使合作过程的顺畅性以及合作行为的有效性。不同维度的信任发挥的治理机制作用也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借鉴经济学视角下的研究将PPP项目背景下公私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界定为计算型信任和关系型信任[20]。计算型信任是指基于对另一方在特定项目关系中的合作能力、资金、技术甚至是人员设备等所做出的判断。而关系型信任指基于当前或过往已有的合作关系、合作满意度、合作过程所形成的信任。

1.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定义在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分歧,具体而言是指客观环境不确定性和感知环境不确定性的区分。前者指组织外部环境成份或状态的客观集合,而后者是组织的决策者感知到环境动态变化的知觉现象[21]。然而,感知知觉源自于客观的外部环境变化现实,故本文更大程度上倾向于研究客观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借鉴以往研究,将外部环境不确定视为企业所处行业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的不可预测性[22]。

资产专用性本质上是组织在合作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投入[13]。现有对资产专用性的研究因缺乏概念细化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如Crosno等[23]依据交易成本理论指出资产专用性对机会主义行为存在正向影响,而Lui等[24]则依据关系交换理论指出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基于已有研究的两种完全相反的考量,王节祥等[13]在探究合作创新中资产专用性与机会主义的关系时,从资源依赖的视角下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了整合,将资产专用性细分为单边资产专用性和双边资产专用性,有力地解释了两种悖论之间的关系。由于PPP模式的特殊性,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有着共同的项目目标,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技术、政策支持等专用性资产[25],故本文的资产专用性更倾向于双边资产专用性。图1所示为本文的研究模型。

2研究假设

2.1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

PPP项目伙伴关系本身具有长期、复杂和目标差异性。频繁的信息交换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能打破彼此之间的信息壁垒,增加信息的对称性,进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信息防备,使得伙伴双方能够在面对项目问题时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及时规避掉因信息优势而行使机会主义的可能性。灵活的问题解决方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法律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团结的合作氛围使得伙伴双方能够发挥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增加了彼此双方之间资源共享和持续合作的意愿。公众透明度使得公众作为第三方行使监督权力,促进公共部门与投资方在建设项目过程中不断对项目进行改进,最终交付公众满意、质量合格的公共产品。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在PPP项目中,关系性规则能够对合作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2.2信任的中介作用

在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已经证实良好的沟通、信息交换和知识共享能够促进PPP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合作深度[26]。根据利益分配的视角,除了既定合作方的能力、签订的项目合作及相关资源互补性的约束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沟通等均会对PPP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合作行为产生影响[27]。在工程项目中,如果承包方对发包方表现出较高的信任水平,则表明承包方认可发包方在责任感、可靠性等方面是值得信赖的,随之会减弱对发包方的对抗性思维和过度自我保护行为[28]。这种信任还表现在从基于计算型信任的不得不忍到主观上积极合作的关系型信任的转变。换言之,从只关注自身利益向更关注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和容忍转变为基于互惠的情感付出上。在遇到紧急状况或者突发事件时能主动为另一方考虑,愿意尽最大努力去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的合作行为,进而实现项目顺利实施。Wu等[29]也证实了高科技项目中关系型信任对合作行为的积极影响。为了打开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影响中不同维度的信任发挥作用的黑箱,提出如下假设:

H2:在PPP项目中,信任在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H2a:在PPP项目中,计算型信任在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H2b:在PPP项目中,关系型信任在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2.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PPP类项目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存在着众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如自然、施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30]。对PPP项目而言,诸如经济市场、不可抗力等环境的可能变动性、不可预测性以及政策、法律、相关指南的不完整性首先会损害伙伴双方对未来预期“收益”的信心,其次可能加深交易双方的相互猜忌,影响伙伴信任关系,造成决策的偏差。张禄等[31]指出PPP项目投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伙伴关系的维系和绩效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会给缔约双方之间履行良好的关系性规则、持续信任及合作的有效执行带来困扰,从而影响项目成功。这就要求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发挥治理机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作用边界,减少再谈判或失败案例的发生。因此,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是伙伴双方可能背离合作行为的契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PPP項目关系性规则触发信任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边界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

H3a: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计算型信任之间的关系。

H3b: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关系型信任之间的关系。

2.4资产专用性的调节作用

在PPP项目中,蔡建华[32]表明专用性投资可以维持公私双方的信任关系,提升关系治理的效果。双边专用性资产投入将增进双方对关系持续的预期,有利于合作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产生正面影响。实质上,PPP项目公私合作的目的在于资源的互补,期望在于实现共赢。伙伴双方之间的投资专用性是一种基于寻求共赢的行为,表现在漫长的特许经营期,投资方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物力以表明合作双方对合作关系的认同和持续合作的意愿。政府部门也给予政策支持、激励、融资担保等众多的便利,实质为一种相互套牢。双边资产专用性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强伙伴双方的关系性租金,产生共生性依赖,建立长期稳定的可持续性伙伴关系,增强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和承诺,改善交易关系,获得交易成功。因此,资产专用性在PPP项目关系性规则触发信任的过程起到正向边界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资产专用性正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信任之间的关系。

H4a:资产专用性正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计算型信任之间的关系。

H4b:资产专用性正向调节关系性规则与关系型信任之间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PPP项目关系性规则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可能通过调节信任的中介作用来影响项目合作,本文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资产专用性水平越低,伙伴双方具有较低的合作意愿和合作积极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信任的负向影响会增强,资产专用性对信任的正向影响对减弱,进而对合作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外部环境越稳定/资产专用性水平越高,伙伴双方具有较高的合作意愿和合作积极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信任的负向影响会减弱,资产专用性对信任的正向影响会增加,進而对合作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5: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信任的中介作用产生负向影响。

H5a: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计算型信任的中介作用产生负向影响。

H5b: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关系型信任的中介作用产生负向影响。

H6:资产专用性对信任的中介作用产生正向影响。

H6a:资产专用性对计算型信任的中介作用产生正向影响。

H6b:资产专用性对关系型信任的中介作用产生正向影响。

3研究设计

3.1数据收集

为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选择参与PPP项目立项、招投标、建设与运营的管理人员为调研对象,涉及的项目类型主要为交通运输、社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项目等。此次调研采用网络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12份,删除问卷答案存在明显规律性、重复性及漏答的问卷后,有效样本量为186份。受访者主要来自政府机构、投资部门以及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等[33],调研对象符合研究预期,样本分布统计表如表1所示。

3.2变量测量

在建设项目治理机制的研究中,LU等[5]验证了信息交换、团结和沟通对中国情境下关系性规则测量的有效性。在PPP项目中,因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性,且结合中国情境下公众透明度和问责制对PPP项目特别重要,以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因此,本研究PPP项目关系性规则的测量参考Griffith等[12]、LU等[5]和Klijn等[34]研究的基础上,结合PPP项目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特征,从团结、灵活性、信息交换、公众透明度及问责制五个方面进行测量。

在项目治理机制视角下,针对联盟企业组织间信任的研究众多、界定尚不统一的情况。Schilke等[20]从计算型信任和关系型信任的视角对联盟企业组织间信任的界定做出了区分。杨静等[35]指出中国情境下联盟企业组织间计算型信任从合作企业能力、评价体系和违约成本三个方面进行测量,关系型信任从认知和情感信任进行测量。当前治理视角下PPP项目中公私合作伙伴之间信任的测量鲜见。PPP项目中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战略联盟伙伴关系,而任何联盟关系的本质都是交易。因此,本研究中公共部门和投资方之间的信任与联盟企业的组织间信任没有本质区别。基于此,本研究中信任的测量参考Schilke等[20]的研究,计算型信任从违约成本、契约完备性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测量,关系型信任从忠诚度、决策行为、风险分担等方面进行测量。

合作行为指交易双方为了实现交易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解决项目问题、争端、冲突等任务的团队协调等具体行动。协作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协作的目的。Ling等[36]从相互支持和协作关系两方面对合作行为进行了测量。在PPP项目中,伙伴双方之间的合作行为与一般工程项目没有内涵和外延上的区别,合作行为也不涉及情境文化的依赖性。因此,本研究借鉴Ling等[36]的研究,从全过程紧密合作、高度一致解决项目争端、不推脱项目责任、积极的部门整合、主动提供项目所需资源、努力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几方面对PPP项目公私伙伴的合作行为进行测量。

由于PPP项目本身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很大一部分包含制度环境不确定性。正如Zhang等[31]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更有利于中国基础设施PPP项目成功实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一般交易关系中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PPP项目伙伴关系中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测度指标没有本质区别。原因在于不同项目领域对外部环境不确定界定的内涵与外延基本相似或相同。考虑PPP项目本身政治、经济、市场和法律环境的变换,结合Zhang等[37]、Percoco[38]的研究成果从制度和任务环境两个方面对PPP项目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进行测量。

在一般工程项目中,Carson等[23]从时间成本、关系投入、特定组织架构等对工程项目资产专用性进行了测量。资产专用性本身在国界上区分程度不大,而关于一般工程项目和PPP项目的区别只是在体量上,而不在本质内涵上。因此,本研究借鉴Carson等[23]关于资产专用性的研究成果,从变更合作伙伴需要重新投入资金、技术、人才、设备,伙伴间为了高效的合作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努力进行测量。由于不同的项目类型对PPP项目合作行为的要求也不同,本文对项目类型加以控制。

4数据分析与结果

4.1信度和效度分析

采用SPSS 21.0、Amos 21.0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整体及各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86、0.735~0.835,达到0.7以上的要求,即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良好,通过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之前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整体的KMO值为0.843,高于0.8的标准值,且Bartlett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变量之间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6以上,组合信度(CR)分别为0.815~0.917,大于0.8的标准。

而由表2可知,模型拟合指标χ2 /DF(卡方自由度比)为1.114,小于3的标准要求;GFI、NFI(常规拟合指标)和CFI(比较拟合指标)均满足大于或接近0.85的标准要求;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小于0.05的标准要求。因此,该模型的拟合状况较好。此外,从表3可以看出,各因子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的平方根都明显大于任何两个因子的相关系数。即各因子拥有较好的收敛和区分效度。

为了防止共同方法变异问题,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检验。单因子解释总变异量最多为22.86%,小于40%。即表明研究使用的数据没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变异。

4.2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采用均值、标准差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3可知关系性规则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系数为(r=0.215,p<0.01)。关系性规则与计算型/关系型信任的相关系数为(r=0.464,p<0.01;r=0.357,p<0.01)。关系性规则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的相关系数为(r=-0.311,p<0.01;r= 0.404,p<0.01)。计算型信任/关系型信任与合作行为之间相关系数为(r=0.473,p<0.01;r=0.292,p<0.01)。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计算型/关系型信任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269,p<0.01;r=-0.439,p<0.05)。资产专用性与计算型/关系型信任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641,p<0.01;r=0.246,p<0.01)。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系数为(r=-0.310,p<0.01;r=0.305,p<0.01)。因此,各个变量之间有较高的显著相关性,适合进一步分析。

4.3假设检验

4.3.1主效应及中介效应检验

为检验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正向影响,构建以合作行为为因变量的模型1(M1)。由表4可知,关系性规则正向影响合作行为(M1,β=0.559,p< 0.05)。因此,H1成立。根据“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进行中介效应的假设检验[39]。首先,关系性规则对计算型/关系型信任的影响显著(M5,β=0.399,p<0.001;M7,β=0.501,p<0.01);其次,计算型信任及关系型信任对合作行为具有显著影响(M2,β= 0.316,p<0.001;M3,β=0.164,p<0.01);第三,将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放入回归模型中,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显著(M4,β=0.403,p<0.001;M4,β=0.146,p<0.05)但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系数减小为0.096并且不顯著(M5,β= 0.096,p>0.05)。由此可知信任在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项目合作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分析原因在于PPP项目关系性规则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治理机制,不依赖于任何契约或强制性执行的工具来进行惩罚或者约束,更大程度上通过合作伙伴双方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发挥治理作用机制。这种心理契约通常表现为对合作未来预期的信心和对合作伙伴的信赖,而这种心理上的信心又会基于当前寻租和未来合作价值的比较形成一种计算型信任。正如在PPP项目中,曹玉玲等[27]从利益分配的视角,表明除了既定的合作方能力、签订的项目合作及相关资源互补性的约束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沟通等均会对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合作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信任能够给PPP项目伙伴双方之间营造互信的合作氛围,使得合作过程顺畅,进而保障合作行为的发生。其次,这种心理上的信赖会基于已有的合作关系和已有的利益关系进而转变成为一种关系型信任。最后这两种不同维度的信任会通过促进PPP项目公私合作双方的一致合作,进而转化为实现合作成功、合作目标的行动。

此外,计算型信任的中介效应量(72.1%)明显大于关系型信任的中介作用效应量(26.2%),两个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呈现显著性差异。假设H2a和H2b均得到验证。对于PPP项目而言,尽管本意是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进而服务于社会公众。而事实上,任何“合作关系”的本质逃不开交易的事实,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也不例外。在PPP项目中公共部门的宗旨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而是为了服务公众和自身的声誉,本质上也是为公众以及自身的“利益”服务。而私人部门参与项目建设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利益,双方合作的目的只不过是打着服务公众的口号“各取所需”。进而不难理解计算型信任在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更大和更显著的中介作用。

4.3.2调节作用检验

自变量关系性规则与调节变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的交互项对计算型/关系型信任的调节作用均显著(M6,βe=-0.142,p<0.05)、(M7,βe=-0.231,p<0.001);(M6,βa=0.205,p<0.01)、(M7,βa=0.491,p<0.001)。采用Cohen等[40]的简单斜率分析,按照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分别绘制调节变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CI)、资产专用性(AS)对计算型/关系型信任的调节效应示意图量。由图2~3可知,低水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强关系性规则对计算型/关系型信任的正向影响。高水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会减弱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计算型信任的正向影响,却不会明显减少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关系型信任的正向影响。假设H3a、H3b得到验证。

由图4~5可知,资产专用性水平较高时,会增加PPP项目关系性规则对计算型/关系型信任的正向影响;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时,会减弱关系性规则对计算型信任的正向影响,而会增加关系性规则对关系型信任的正向影响。假设H4a、H4b得到验证。

4.3.3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以上假设得到验证的基础上,还需验证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是否成立。用Bootstrap法进行检验,样本量选择5000,在95%的置信区间下,构造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对中介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由表5可知,当调节变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取低、中、高值时,PPP项目关系性规则通过计算型信任和关系型信任对合作行为的条件间接效应是不同的。当伙伴双方感知到外部环境不稳定/稳定时,PPP项目关系性规则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项目合作行为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0353、0.1180、0.0549、0.0713,置信区间[0.0109,0.1688][0.0230,0.2365][0.0135,0.1675][-0.1775,-0.0023]。由此可见,无论外部环境不缺定性取高、中、低值,PPP项目关系性规则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合作行为的条件间接效应都是显著的。然而,此时还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而由表5报告得到的Index结果可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关系性规则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条件间接效应的判定指标为-0.1386、-0.0946,置信区间为[-0.1068,-0.0044][-0.1875,-0.0352],不包含0。因此,PPP项目关系性规则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作用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PPP项目合作行为的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假设H5a、H5b均成立。

同理,表6可知,当伙伴双方感知到较高/低的资产专用性时,PPP项目关系性规则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间接效应分为0.1300、0.0487,0.1056、0.0603,置信区间为[0.0069,0.2067][-0.0192,0.0603][0.0211,0.2642][0.1085,0.3221]。可见,当资产专用性取低值和中值时,关系性规则通过关系行为对项目合作行为的间接效应不显著。当资产专用性取高值,关系性规则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PPP项目合作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然而,资产专用性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关系性规则影响合作行为的条件间接效应的判定指标为0.2064、0.1515,置信区间为[0.0029,0.1423][-0.3570,-0.0805],不包含0。因此,资产专用性与关系性规则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计算型/关系型信任对合作行为的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显著。假设H6a和H6b得到支持。

5结论与讨论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公私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关系契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发现PPP项目关系性规则是通过信任影响合作行为来发挥治理机制作用的,且作用过程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有很强的情境依赖性。研究發现PPP项目关系治理要素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为关系性规则通过信任作用于合作行为,且不同维度的信任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效果量有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对于任何一种公私伙伴关系,其交易之所以能够继续下去,更多的是通过利益得当的比较进而保障双方合作行为的发生,而在关系性规则作用于信任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是两个关键的情境边界条件,这两种情境边界条件不仅直接调节关系性规则对信任的影响,还通过调节信任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合作行为。研究为以契约为核心的现代项目管理实践提出建议,在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要考量如何在公私伙伴之间建立一致的关系性规则进而保障合作成功,同时要注意到外部环境和资产专用性对关系性规则的限制和促进作用。

5.2理论贡献

首先,大量研究证实了关系性规则对合作行为的正向影响,但仍然缺乏在PPP模式下工程项目中的研究。本文关注到在PPP项目中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之间建立关系性规则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丰富关系性规则的研究体系。其次,信任是促进组织间合作的重要要素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信任的产生仍然是跨组织合作的一大难题。借助关系性规则,给组织间信任提供良好的基础氛围,同时证实了PPP项目中组织间信任在关系性规则和合作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丰富了关系性规则发挥治理机制作用的路径。具体而言,通过建立组织间的关系性规则,增强交易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共同的认知和价值观来改善交易关系,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促进合作行为。此外,为了确保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需要考虑边界要素的影响,少有研究同时考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的边界作用。最后,大多研究将资源依赖理论作为调和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交换理论对资产专用性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分歧,少有研究探索其对合作行为的正向促进作用。

5.3管理启示

政府方首先应在能力范围内发挥行政地位优势、制定完善的市场准则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完善的PPP项目指南。并确保特许经营期的连续性,不能因为政府换届就发生“新官不理旧账”的事件发生,保障政府声誉。其次,给予私人部门政策激励、提供融资担保的同时,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事件,敢于承诺给予私人部门相应的补偿以激发私人部门合作的积极性和合作的努力程度。最后,给予私人部门相关的环境便利条件以便于达成合作共赢,完成服务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面对关系性规则与资产专用性的交互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加伙伴主体之间的信任、保障合作行为可持续的有效性。对于投资部门而言,首先应当摒弃个人私利,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合作过程中应始终与政府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团队合作的有效性,相信政府部门合作的真诚性和意愿。其次,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优势,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与公共部门之间建立互惠性资产专用性,保障合作行为的继续。最后,与公共部门建立真正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伙伴关系,进而实现合作共赢。

6局限与展望

首先,本文在数据分析时并未区分甲方(政府)和乙方(社会资本方),未来研究可以基于政府或社会资本方的角度分别进行问卷调研,以便得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样本数据支撑研究假设和结论。其次,未来研究可以对关系性规则的不同维度展开研究,以便对比不同构面之间作用效果的差异性。最后,本文是在中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可能会对研究结论普适性造成影响,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下PPP模式发展良好的城市进行调研以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对关系性规则进行交叉验证及探索。

参考文献:

[1]景诗龙,王俊豪.基于动力机制的中国PPP模式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 39(4): 136-144.

[2]凤亚红,李娜,左帅. PPP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 2017(6): 51-58.

[3]SMETS L P M, OORSCHOT K E V, LANGERAK F. Dont trust trust: a dynamic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3, 30(6): 1145-1158.

[4]CHANG C 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TC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isk allocation in PPP contracts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13, 31(1-3): 99-103.

[5]LU P, GUO S, QIAN L,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15,33(1):212-222.

[6]FINK M, KESSLER A. Cooperation, trust and performance–empirical results from three countries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 21(2): 469-483.

[7]SéRGIO, DOMINGUES, DEJAN,et al.Renegotiating PPP contracts: reinforcing the P in partnership [J]. Transport Reviews, 2015, 35(2): 204-225.

[8]馬迎贤.组织间关系:资源依赖视角的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 2005, 17(2): 55-62.

[9]王俊豪,金暄暄. PPP模式下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契约关系及其治理——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PPP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37(3): 62-68.

[10]娄黎星.基础设施PPP项目再谈判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研究[J].综合运输, 2016, 38(4): 18-24.

[11] LIU Y, LUO Y, LIU T. Governing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rough transactional and relational mechanisms: evidence from China [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27(4): 294-309.

[12] GRIFFITH D A, MYERS M B.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fit of relational norm governance strategies in global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5, 36(3): 254-269.

[13]王节祥,盛亚,蔡宁.合作创新中资产专用性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J].科学学研究, 2015, 33(8): 1251-1260.

[14]王发明,朱美娟.领导企业治理下创新生态系统演进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9): 84-90.

[15] BENITEZ-AVILA C, HARTMANN A, DEWULF G, et al. Interplay of relational and contractual governance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lational norms, trust and partnerscontribu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 Management, 2018, 36(3): 429-443.

[16] NING Y, LING F Y Y. Reducing hindrances to adoption of relational behaviors i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2013,139(11): 4013017.

[17]姜翰,杨鑫,金占明.战略模式选择对企业关系治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从关系强度角度出发[J].管理世界,2008(3):115-125,164.

[18] ZOU W, KUMARASWAMY M, CHUNG J, et al.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PPP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 32(2): 265-274.

[19]魏旭光,康凯,张志颖,等.生产型企业间信任对合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关系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J].预测, 2013,32(2):42-48.

[20] SCHILKE O,COOK K S.Sources of alliance partner trustworthiness: integrating calculative and relational perspectiv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36(2): 276-297.

[21] PRIEM R L,LOVE L G, SHAFFER M A. Executives perceptions of uncertainty sources: a numerical taxonomy and underlying dimens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 28(6): 725-746.

[22]叶晓甦,熊含梦.我国西部地区PPP项目合作效率关键因素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3, 27(6): 81-86.

[23] AMP J L C , DAHLSTROMSUPB/SUP R.Examining the nomological network of opportunism: a meta-analysi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Channels, 2010, 17(3): 177-190.

[24] LUI S S, WONG Y Y, LIU W. Asset specificity roles in interfirm cooperation:reducingopportunisticbehaviororincreasing cooperative behavior?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11): 1214-1219.

[25]梁玉勤,张可,杨圣涛.资产专用视角下PPP项目控制权均衡分配[J].水利经济, 2017, 35(2): 31-35, 40, 76-77.

[26]任志涛,郝文静,于昕.基于SNA的PPP项目中信任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6): 67-72.

[27]曹玉玲,李随成.企业间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1, 32(1): 137-146.

[28]张水波,陈俊颖,胡振宇.工程合同对承包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信任的中介作用[J].工程管理学报, 2015, 29(4): 6-11.

[29] WU A H, WANG Z, CHEN S. Impact of specific investments,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behavi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7, 35(3): 504-515.

[30]毕蕾.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主体间的机会主义及治理[J].财经问题研究, 2016(4): 18-23.

[31]张禄,石磊,戴大双,等. PPP项目政府担保对项目效率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8): 89-102.

[32]蔡建華.基于专用性资产视角的供应商信任治理[J].财经科学, 2011(10): 72-81.

[33]邵颖红,韦方,褚芯阅. PPP项目中信任对合作效率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19, 33(4): 148-155.

[34] KLIJNEH,KOPPENJANJ.Theimpactofcontrac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s) [J].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2016, 36(6): 455-462.

[35]曾宇容,杨静.组织间信任、社会互动、知识获取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浙江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13): 154-158.

[36] YANG L,SHUAI C.Trust,contract control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 [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ences & Service ences, 2012, 4(7): 90-98.

[37] ZHANG S B, GAO Y, FENG Z, et al. PPP appli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33(3): 497-509.

[38] PERCOCO M. Quality of 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4, 70: 50-58.

[39]溫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 2004, 36(5): 614-620.

[40] COHEN.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2010, 52(4): 691.

Effect of PPP Projects Relational Rules on Cooperative Behaviors: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ZHANG Suxian,YANG Mengying,YANG Yuanyuan(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ToexploretheunderlyingmechanismsofPPPprojectsrelationalrulesoncooperativebehavior,thispaperconstructs aresearchmodelwithtrust,externalenvironmentuncertainty,andassetspecificity.Themanagersinvolvedinthewholeprocess of PPP projects a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and data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rust plays a ful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al rules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Meanwhile, we highlightthatthedifferenceintheeffectivenessoftrustindifferentdimensionsissignificant.Moreover,external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asset specificity play a negative and positive boundary role resp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rulesoncooperativebehavior.Finally,basedontheempiricalresults,thepublicandprivatepartnersrespectively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ucc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practices.

Keywords: relational norms;cooperative behaviors;trust;environment uncertainty;asset specificity

猜你喜欢

信任
信任很贵,别轻易浪费
表示信任
信任
信任一个贼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很多人都不再值得被信任
信任
信任,有生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