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化程度与创新要素流动的结构优化效应检验
2021-08-30谭玉松王林辉
谭玉松 王林辉
摘要:前沿文献关注创新要素流动引发的经济后果,却缺乏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如何诱发自身空间结构优化问题。文章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测度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及空间结构优化,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来检验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重点考察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要素流动存在空间结构优化效应但表现出非对等性,即R&D人员流动存在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双重效应,R&D资本流动仅诱发合理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作用迥异,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利于R&D资本流动的合理化,而市场化改革则有助于R&D资本流动的高级化与合理化。
关键词: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空间结构优化
作者简介:谭玉松,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41);王林辉,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要素流动聚集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17AZD009),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吉林省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JL2020-004)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4.01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以市场换技术方式,借助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方式实现技术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当前伴随国内外技术差距缩小与欧美国家技术封锁,技术引进愈加困难。同期世界范围内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滑,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减弱。如何激励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效率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将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提高,归结于研发投入、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政策激励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般地,在技术进步过程中,研发投入是重要的,但技术产出并非仅依赖研发投入本身,创新要素投入配置效率将助力于技术产出效率,实现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和缩短技术追赶周期。诚然,创新要素投入规模对技术创新绩效是重要的,但创新要素投入是否有效并不完全取决于投入资源成本的高低,也依赖于要素匹配度与要素配置效率。要素配置效率越高则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产出,进而越有利于激励要素再投入而形成良性循环。由于不同地区资源与要素禀赋存在差异,要素流动在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会改变区域间的要素丰裕度,另一方面会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对技术产出形成影响。问题是,要素资源禀赋丰裕度通常会诱使地区产业向有利于要素比较优势方向发展,不同地区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同一数量的创新要素可能在不同地区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或者说,创新要素丰裕度与创新产品市场价格是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创新要素投入组合与技术进步方向将产生不同的技术创新效果。然而,在转型经济体内要素低效配置甚至要素错配现象普遍,要素错配则会引发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这可能源于要素流动障碍,诱致创新要素价格无法精准反映创新需求,进而引发错配造成创新效率损失。当然,在要素流动和破除障碍过程中,市场化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将诱使创新要素流入,通过改变要素空间配置及匹配度优化要素配置和空间结构。与此同时,面对区域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逐步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与流动障碍,改变创新要素空间地理分布和要素配置效率。
本文选取省级层面样本数据,在考察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的过程中,重点探究我国创新要素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不同种类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程度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一是从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维度,测算创新要素的空间结构;二是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考察要素流动引发的空间优化效应问题,并重点考察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关于创新要素流动,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要素流动的经济和技术绩效,如要素流动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但不同类型创新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差异,R&D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 R&D 人员流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并不明显。卓乘风和邓峰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要素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所带来的知识融合与经费支撑,可以为创新成果的产生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要素的逐利性行为又将激励创新要素流
入边际收益与配置效率更高的地区,通过改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创新绩效的提升。邵汉华和钟琪以SBM-DEA模型测度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考察要素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发现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能提高区域協同创新效率,这一效应在低研发投入阶段作用更强。王必达和苏婧将要素流动引入现代集聚模型,检验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结果发现我国要素流动方向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要素流动对要素流入地与流出地呈现异质性后果,引发流入地劳动生产率与流出地要素收益率的提升。王建民和杨力考察长三角地区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长三角地区 R&D人员与 R&D资本配置效率改善显著提高创新绩效,但对于不同创新要素,技术创新的 R&D人员偏向性明显,即 R&D 人员而非资本主导创新产出。当然,要素流动带来要素规模集聚与流动成本降低会促进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通过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提升整体生产率。
假说1:R&D人员与R&D资本要素流动存在空间结构优化效应。
尽管创新要素流动能够破除要素在地区、行业、企业及城乡间的扭曲,推动创新要素的空间结构优化,但能否自由流动以及朝着何种方向流动则受制于约束条件,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程度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往往具有“逐利性”,即在自由竞争环境下R&D人员与R&D资本往往向高收入与高利润的地区流动。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诱发创新要素流动的根源,在于创新要素生产率和创新要素投资回报,剔除要素质量影响因素,要素再配置在创新要素生产率提高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要素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则直接受制于要素能否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作为技术研发主体的企业,既要面对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的创新活动,又要防止创新溢出导致技术模仿和搭便车行为减少创新收益,政策干预激励要素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显得尤为必要。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能够通过事后保护赋予研发主体独家使用权,并对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维护创新主体的产出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也使得技术所有者能够通过所有权交易获得收益,增加创新主体的研发回报。因此,知识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越容易吸引创新要素流入。通常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创新要素流动越频繁且创新效率越高。而且知识产权保护越高地区,基础设施与市场化程度也越高。事实表明,高知识产权保护地区R&D人员与R&D资本相较于低知识产权保护地区,创新要素流动更频繁且要素匹配与融合程度也越高。董直庆等在探究政策干预对创新要素错配的影响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要素的优化效应明显。蔡虹等在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进步中的贡献度时发现,R&D活动的显著增加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进步的传导路径,而且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优化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及配置效率发挥作用。当然,由于不同类型创新要素的流动偏好和约束条件存在差异,如在同一程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地区,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程度可能并不相同。诸如研发人员的流动相对于资本的流动所受限制更多,人员流动速度和效率可能相对更低,高知识产权保护地更易优先吸引R&D资本流入。
假说2: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存在差异化影响。
影响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除受制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约束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市场自由度。创新要素结构优化的本质,在于创新要素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与配置效率的提高,研究表明市场化可在投入端通过降低要素的流动及交易成本,破除要素流动束缚,会重新配置企业创新要素,进而改变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结构。卢现祥和王素素从市场化配置、运作、准入程度等三个方面考察要素市场化配置,基于2005—2018年数据测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指数及区域分布,发现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区域差异,且东部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验证市场化程度可以有效破除要素空间不均衡分布。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往往法律与经济体系越完善,信息越对称且市场机制更公平、更竞争有序,进而越能推动R&D人员与R&D资本要素流动,尤其是破除创新要素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流动的障碍。而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行政干预、条块约束与非市场化交易行为易成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约束,造成要素错配或要素配置扭曲。孙早等从行业角度出发,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能够通过研发溢出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地方保护主义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张峰等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结合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究市场化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能否促进创新取决于地区本身的市场化广度,只有市场化广度高的区域加快改革才能推动技术创新。因此,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成为影响创新要素流动及其空间结构优化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更强。
假说3: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创新要素流动及其空间结构优化效应越明显。
二、计量模型选择、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说明
研究表明,要素流动的空间溢出不仅会带动本地区创新活动,也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在探究创新要素流动能否诱发空间结构优化时,考虑可能存在空间相关性,借鉴卓乘风和邓峰、董直庆和赵星的思路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
其中ESit包含AESit和RESit,AESit为i地区t期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RESit为i地区t期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W 为空间邻近距离权重矩阵,Pit为i地区 t期 R&D 人員存量,Cit为i地区 t期 R&D 资本存量,γit为随机扰动项,Xit为控制变量:外贸依存度(ftd)、产业结构合理化(ris)、金融发展(fdl)、基础设施(tfl)、经济发展(gdp)和城镇化水平(urb)。
关键变量设计如下:
1. R&D人员要素流动fp
在考察创新研发人员流动时,“推拉理论”为解释人员流动提供新思路。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流入地的拉力因素与流出地的推力因素共同作用。现有文献认为一地工资水平的高低是人才流动的重要动力。本文借鉴张营营和高煜度量人力资本流动的方法,建立R&D人员要素流动fp指标:
上式中,fpij为i地区 R&D人员流动到 j地区的数量;pi为i地区的 R&D人员数量,pi越大表示i地区R&D人员流动的竞争度越高;wagej为j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其数值越高则j地区对i地区R&D人员的吸引力越强;dij为i地区与j地区间的地理距离;FPi为i地区R&D人员流动到其他地区的总量。
2. R&D资本要素流动fc
类似于R&D人员流动,R&D资本的流动也可以通过“推拉理论”解释,即资本逐利性诱使创新资本由回报率低向回报率高的方向流动。借鉴王钺和刘秉镰的做法,选取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水平作为影响R&D资本流动重要推力,R&D资本流动fc:
其中,fcij为i地区 R&D 资本流动到 j 地区的数量;ki 为i地区的 R&D 资本数量,ki 越大表示i地区R&D 资本越丰裕;ratej为 j地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水平,其数值越高表明 j地区对i地区 R&D资本的吸引力越强;dij为i地区与j地区间的地理距离;fci为i地区R&D资本流动到其他地区的总量。其中R&D资本存量数据参考王钺和刘秉镰的做法,根据永续盘存法测算。
3. 创新要素结构优化
一般地,创新要素结构优化用以描述研发人员与研发资本等创新要素结构,即能够提升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力的创新要素分布格局及匹配度的良好关系。然而,纵观现有文献,要素结构优化指标更多从单个要素视角构建其空间分布,缺乏要素整体来考虑一地创新要素分布,也并未系统考察要素匹配度与空间结构差异。基于此,本文从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入手,从横向与纵向角度度量创新要素结构优化,用以考察创新要素结构匹配度与优化度。
一是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 AES。现有研究对于要素结构升级的度量更多采用资本深化系数或要素丰裕度。然而,由于资本深化系数更多考察资本与劳动的结构关系,且要素丰裕度仅考虑要素间的结构变化,无法衡量创新产出的结构变迁。为更精准地度量地区创新要素结构的高级化,本文借鉴刘锦怡和刘纯阳构建要素结构指数思路,构建研发人员要素结构指数以表征创新要素结构的高级化:
其中,fij为i地区第 j 种创新要素投入量(研发人员 P 采用各省 R&D 人员数来表征;资本要素 C 采用各省 R&D 资本数来表征);Fij为所有地区第 j 种创新要素投入量;oi 为i地区创新产出的增加值,采用各地区专利授权数的增加值来表征;Oi为所有地区创新产出的增加值;AESi为i地区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
二是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 RES。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用以描述创新活动过程中各创新要素相互配合与相互协调程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比例关系与创新绩效。本文借鉴苏屹等思路,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以度量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其中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借鉴 Kumbhakar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思路,进一步借鉴涂圣伟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创新要素配置效率。
4. 其他控制变量
外贸依存度(ftd)采用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表征,采用张林思路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ris),金融发展(fdl)采用非国有部门贷款比重表征,基础设施(tfl)以各地区交通里程数与地区面积比值衡量,经济发展(gdp)采用各地区 GDP总额度量,城镇化水平(urb)采用各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征。
本文主要探究研发人员与研发资本的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及其结构优化效应,鉴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依据除港、澳、台、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8年统计年鉴样本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评价
1.基准回归
为了检验创新要素流动是否带来创新要素空间分布结构优化,本节分类检验R&D人员和R&D资本流动的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效应(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结果显示:一方面,R&D人员流动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影响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表明R&D人员流动有利于创新要素空间结构的高级化,而 R&D资本流动的系数尽管为正但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尽管现阶段技术创新产出主要来源于 R&D 人员与 R&D 资本投入,但在高级化层面上R&D人员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对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表明R&D人员流动及R&D资本流动均有利于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这与预期吻合,创新要素流动有助于抑制甚至减弱或消除要素错配,通过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方式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与协同,实现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
控制变量:外贸依存度ftd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有负向作用,而对合理化影响在 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外商投资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ris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有负向作用,而对合理化影响并不显著;金融发展fdl对高级化影响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推动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基础设施tfl对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良好的交通设施有利于提升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经济发展水平gdp对高级化的影响系数在 5% 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对合理化的影响为负;城镇化水平 urb对创新要素結构高级化影响系数在 1% 显著为负,对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2.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旨在推动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力,相关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制度的创新效应存在长短差异,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短期,技术所有者易通过技术垄断方式实现技术创新收益,提高技术创新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在长期,知识产权制度则会通过技术扩散方式提升相关企业创新能力。因此,一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创新要素流动程度及其空间结构优化效应。为检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要素流动的结构优化效应,本节借鉴现有文献采用交互项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如表 2所示。其中,模型①与模型②分别为R&D人员流动与R&D资本流动及与知识产权保护交互项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为负,这表明 R&D人员与 R&D 资本流动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并没有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而增加;模型③与模型④分别为R&D人员流动与R&D资本流动及交互项对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R&D资本流动交互项系数为正,这表明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提升,R&D资本流动促进了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这可以归结于知识产权保护将诱使创新要素流入、相互融合与创新匹配度,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与地区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结构合理化。
3. 市场化程度
伴随市场化进程加快和深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弱,经济市场自由度提升并降低市场分割,诱致创新要素更自由和更高效流动。一般地,市场化程度越低,往往暗示政府对创新要素流动干预越大,越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进而降低企业创新能力。若市场化程度越高,则政府创新要素流动干预程度越低,自由环境和市场竞争将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为此,创新要素流动空间结构效应、市场化程度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节借鉴现有文献采用交互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3所示。其中,模型①与模型③分别为R&D人员流动及与市场化程度交互项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均不显著,这表明 R&D人员流动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影响不随市场化程度的改善而发生明显改变;模型②与模型④分别为 R&D 资本流动及与市场化程度交互项对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均为正,这表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R&D资本流动促进了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原因可能是市场化改革诱使R&D资本流动,通过R&D资本集聚和创新要素空间协同,提升要素空间配置效率。
四、基本結论
为了检验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选取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测度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和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进程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能够诱使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但却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其中R&D人员流动推动创新要素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而R&D资本流动仅表现出合理化效应。知识产权保护约束与市场化程度对要素结构优化影响显著,在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地区,力模型测度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和创新要素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进程在其中所扮演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R&D人员与R&D资本流动能够诱使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但却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其中R&D人员流动推动创新要素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而R&D资本流动仅表现出合理化效 - 101 -应。知识产权保护约束与市场化程度对要素结构优化影响显著,在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地区,R&D资本流动对创新要素合理化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 R&D 资本流动对创新要素高级化与合理化均表现出较大的促进效应。所有这些表明,适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化进程有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破除创新要素流动障碍优化要素分布。诸如对于R&D人员,户籍制度与区域分割为阻碍其流动的主要障碍,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方向与容纳力,因地制宜降低落户门槛,在承载力与吸引力中取得动态均衡;努力构建包含公租房、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使得商品房与政策性住房相互搭配,为不同收入、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人口提供多重住房选择。对于R&D资本,应发挥政府部门在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资金流向重大、关键、前沿研究领域,同时构建安全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诱使资本更多地用于研发与高新技术行业。(2)持续推进市场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改革,为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障。检验结果表明,一地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破除创新要素流动障碍和提高要素流动。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自由竞争诱使企业倾向于通过研发抢占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有利于提升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与此同时,完善专利保护制度,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成果提供制度和权益保障,进一步推进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
[责任编辑国胜铁]
An Examination of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ffects of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Marketabilityand Innovation Factor Flows
TAN Yu-song, WANG Lin-hui
Abstract:Frontier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induced by innovation factor flows, butlacks an examination of how innovation factor flows induce their own spati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is articleuses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to measure R&D personnel, R&D capital flows and spati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xamine the spati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ffects of innovation factor flows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models, and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flow of innovation factors has the effect of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ut it presents non-equivalence, i.e. R&D personnel flows have both structural sophistication and rationalisation effects while R&D capital flows only induce rationalisation. Additionally,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marketisation play verydifferent roles.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D capital flows, while market reforms are conducive to the advancement and rationalization of R&D capital flows.
Key words: R&D personnel flow, R&D capital flow,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