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隆平,伟大的教育家

2021-08-30成尚荣

中小学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饭碗野心教育家

成尚荣

这段时间,我一直“随”着袁隆平院士的去世以及人们对他潮涌般的真情颂扬和深刻评论在“想”。我以为“随想录”不能是随机地想,更不能是随意地想,而应该是在心灵真正被触动以后去深想。这样的“随想”,“录”下的将是灵魂的呼唤、时代的足音、改革的先声,无论于我,还是于其他人,都可能是一次次深刻的觉醒、价值的重塑、信念的坚定,也许有可能是一颗改变自己的种子—这是我的追求。

无疑,袁隆平是伟大的。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生态经济学家、科普作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这一疑问不无道理,却被袁隆平破解了。袁隆平带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蓋全球梦”,领衔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也许,“袁爷爷和我们每个人的爷爷一样,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儿孙不要像他们那一代人一样饿肚子,而是一定要吃饱饭。”袁隆平,中国最伟大的爷爷,中国最伟大的农民。

在我看来,袁隆平还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这不仅因为他也是教师,更重要的是他的“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一稻济天下”的思想与理想,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真正内涵,给教书育人以丰富而深远的启示。他在中国大地上,用他的使命与智慧书写了一部教育启示录,成为能让教育改革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诠释和宝贵资源库。袁隆平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教育与农业、育人与育种、成才与收获等隐喻外,还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教育联想—

袁隆平一直有自己的心愿,后来,这一心愿成为他的雄心,以至“野心”,直至最后十年,他还有暮年的“野望”:杂交水稻亩产量突破1000公斤后,他开始把重点转向海水稻,这种水稻可以适应盐分较大的土壤,生长在盐碱地上,一旦海水稻能推广,粮食产量又将大大增加。无论是雄心还是野心、野望,总之是大胆的想象,勇敢的设想,也是理想和信念。教育就是要给学生一个伟大的心灵,让他们有“济己”“济他”“济国”,以至“济天下”的梦想,这一梦想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和祖国、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小我”融入“大我”。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雨果语),想象让学生生成无限的创造力,让生命更有质量更有境界。因此,当学生有点野心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讥笑,不要去指责,更不能掐灭,他们中肯定有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因为他们有一颗闪着理想光芒的“心”。

袁隆平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上,中国的碗里装着满满的中国粮,给“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一个响亮的、不容置疑的回答。那么,教育呢?教育该给学生一只什么样的“饭碗”,这只“饭碗”里装满什么呢?显然,这是个比喻,比喻的是教育究竟给学生什么,回答是肯定的:良好的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用“饭碗”来比,洋溢着田野的芬芳,充满着人间烟火气。问题是:这只“饭碗”谁来造?“饭碗”里的粮食从哪里来?学生怎样才能稳稳地端住这只“饭碗”?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植根那块厚土,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改革学习方式,变革育人方式,像袁隆平对报考他的研究生那样说的做:“下田去!”

袁隆平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稻田里。大地、稻田是他最辽阔的实验室。袁隆平说:“每天把脚扎在稻田里,去认识水稻,熟悉它们的‘脾气,辨别品种,就如区分自家和别家的孩子一样。”是啊,我们认识孩子们吗?熟悉他们的“脾气”吗?能辨别出他们之间的不同吗?只有扎根大地的、写在田野里的教育科研论文才能真正改变课堂,才有真正的高质量。

袁隆平,伟大的教育家。

(编辑 孙金鑫)

猜你喜欢

饭碗野心教育家
成长与“饭碗 ”
“丢掉饭碗”的由来
颜回之乐
你的野心,要配得上你的努力
《琴童》顾问阵容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Translation
爱和野心从来碰不到一起
爱和野心从来碰不到一起
阅读教育家
对年轻人的两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