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营里的“三级跳”

2021-08-30高腾飞

大学生 2021年8期
关键词:脚底参军首长

扔掉脚底“一粒沙”

在有些人眼中,我是带着“光环”参军的,入伍没几天,被连队驻地媒体以“优秀大学生圆梦军营”为题进行了报道。

然而这个光环是易碎品。体重180多斤的我拿惯了笔杆子却握不住枪杆子,被班长调侃为:“单杠上不去,双杠下不来;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从大学考场上的“佼佼者”,变成军营里的“老大难”,经常以各种理由躲避体能训练,成了别人眼中的“兵油子”。

连长多次找我谈心,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阻挡前进步子的,不是看似艰巨的任务,而是脚底的一粒沙子”。“脚底的一粒沙”是什么呢?

参军时我有过一个想法:我需要有参军的经历,在部队锻炼过,脱离“学生气”,增加人生阅历。这种想法感觉没什么问题,难道隐藏了“一粒沙子”?

我思考了一阵子,认为有沙子,这粒沙子源于心里的“小九九”:参军两年时间不长,熬一熬很快就过去了,但却“镀了金”,有了炫耀的资本,甚至被人仰慕。这种私心和虚荣心混在一起的心态,就是一粒硌脚的沙子,让自己在人生路上一瘸一拐,特别是遇到部队严格训练、严明纪律时,就会败下阵来,甚至会“脚底生沙——处处打滑”。

我思想有了触动:这不是一名军人的价值追求!如果每个人仅是为了个人利益、名誉而参军,国防实力与军队战斗力从何谈起?一旦遇到外敵入侵,脚底有沙、怀揣“小九九”的士兵不战自溃。想到这里,内心的责任感呼唤着我要改变。

2018年,我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后,保留学籍应征入伍,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两年后退伍回校。如今退伍半年多了,我走路仍会默念队列要领:走直角、打直臂、手抬高

我尝试一点点改变。每天晚上我主动加班训练体能,每周坚持一个10公里跑,别人10点熄灯就寝,而我总是到11点多才上床睡觉,累,但是舒服。单杠引体向上是我最薄弱的科目,对普通战士的最低要求是能够标准地完成11次,而刚下连的我,仅仅能通过身体晃动勉强完成1次。在连长的帮助下,我制定了训练计划,每天晚上做200个俯卧撑,并利用哑铃杠铃训练上肢,减肥与增肌一同进行。在训练的疲劳期,我的双手连筷子都拿不稳,但知道过了这个艰难期,体能一定会有很大的增长。

年底,集团军对基层单位进行体能科目抽考,我从容上阵,一口气做了13次标准的引体向上,其余所有体能科目也都达标。

练本领迈过平庸

成长路上,有本领才能出彩。如果仅满足于及格水平:过得去、差不多,最终必然是平庸下去,“泯然众人也”。

2019年9月,我家乡征兵单位联系我所服役部队,让我返乡给即将入伍的青年讲讲如何迈好军旅第一步。讲座结束后,当地人武部首长问我,在军队做出了哪些成绩。见我支支吾吾不说话,首长又说:“军队是个大熔炉、大舞台,不能错过出彩的机会。现状永远是昨天,只有奋起直追才是今天。”

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刚结束,集团军的一位首长轻车简从,来到我们连队调研主题教育情况,直奔我们荣誉室。这时,连队都带出去训练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守担负岗哨任务。我上去为首长介绍连史和所获荣誉,并一一回答首长的问题。首长问我是什么学历,并对一起调研的营队教导员说,要让学历高、能力强的同志发挥特长。

趁热打铁。我在连队主官的支持下,负责连队宣传报道工作。刚开始,我向师级单位所属媒体投了几篇稿,不仅都被退回,还收到编辑评语:“没有真水平,莫要动笔墨。”有了这些教训,我暂时放下手中笔,捧起书籍。每天晚上熄灯后,我都会拿着笔记本到图书室看上一个小时并认真做笔记、写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先是向师级单位那些媒体投的稿,均被发表在网站上,后来又在更高级别媒体发表文章。仅2019年第四季度,就在军级、战区级和中央军委机关网等各级军内部网站,发表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30余篇,并被所在部队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年底连队评先评优,我以全票通过民主评议,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记个人嘉奖一次。

退伍不褪色

2020年8月底,参加了中部战区确山基地一场演习后,我的军旅生涯也画上句号。回到大学校园,我在军营里培养的优良基因,能否坚持下去?能否退伍不褪色,让自己一直优秀下去?

多元化的社会元素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我一时无法适应。在大学课堂里,面对前沿知识理论,与优秀教师同学相处,我再一次感到差距。而这一次,相较于上次在体能上的落后,知识水平上的欠缺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别,让我有些消沉。但在短暂的困惑之后,我很快作出了改变。

高腾飞与连长的合照

学术竞赛获奖证书

虽然生活环境及方式改变了,但在部队磨砺出的优良基因,依然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在个人学习方面,我坚持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背记单词,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在个人生活方面,我依然坚持每天的体能锻炼,并在学校范围内组织健身小组,带动更多的人锻炼;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以全票通过成功竞选为班长,并协助学校武装部的老师筹备即将开办的社团活动。

从军营回来后,我深知与身边同学有不小差距。开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老师上课时说:“刚进入大学的你们,充满着无限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汪洋中,我们都是驾驶着航船前进的人!绝不轻视自己,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吧!”侯老师的话让我深受鼓舞,即使自身基础薄弱,只要奋斗便能进步!

那之后,图书馆就是我的根据地,每天我在这里阅读原著求知若渴,并孜孜不倦地向师长请教。在学校组织的学术论文竞赛中,我写出近1万字初稿,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反复修改,在校内外参与的近百篇学术论文竞赛中成功夺魁,获得了一等奖。

能干事,干成事;能吃苦,不怕苦。这些军营气概像基因一样刻在我的骨子里,将一直伴随着我走下去。“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辈亦当磨砺品质茁壮成长,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新伟

猜你喜欢

脚底参军首长
脚底滚棍,缓解足跟痛
家有『首长』
基层领导为何容易“脚底松软”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爱丁堡夏洛特广场首长酒店
杨参军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挠痒痒
《家》:激流奔腾年代的一首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