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理空间还原历史记忆

2021-08-30刘爽

大学生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斯塔圣城博洛尼亚

刘爽

2021年6月2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典礼上,我的学习生涯来到一个节点:博士学位论文《“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有幸荣获“千里行奖”。这一研究通过对罗马圣城图像的分析,追踪“罗马”在欧亚大陆上的“转移”现象,以此呈现历史上东西方港口城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走访百余个欧洲城市:关注跨文化视角下的地理图像

我对于“罗马”等城市的地图、全景图等“地理图像”的关注由来已久,它们不仅展现出特定时期人们对于“人居大陆”的认识,更在地方势力、赞助者的影响下,将人居世界纳入个人化的思想体系,构建出一种代表个人和集体意志的寰宇图景。它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即使地球之外世界深不可测,即使宇宙的扩张和收缩尚未定论,城市都是人们从混沌中创造的秩序。建设者受迫于自然的力量,却又拥有一种近乎“创世”的权力。因此,对于地理图像来说,现象的背后总是人的足迹。

或许是接触造型训练较早,在本科四年的学习当中,西方美术史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而美院丰富而扎实的中国美术史课程,则为我提供了一个观看域外文明的“客观立场”,即使少有贯通东西的案例,也能在地理图像领域,积累诸多“无问西东”的灵感,从而使我借助“本土”的视角,看到中西“景观”之间的一次次“对等相遇”。

2015年,我在人文学院李军教授的指导下,进入了硕士阶段的专业学习,此前所关注的种种地理现象,也在“跨文化”的视野之下得到重新审视。在平日的阅读与讨论中,我对“意大利湿壁画”产生了极大兴趣。2015年,在意大利的一次城市考察中,我关注到博洛尼亚大学附近一座教堂中的一幅特殊壁画:绘制者洛伦佐·科斯塔(Lorenzo Costa, 1460-1535)在本蒂沃利奥礼拜堂的北壁,描绘出两个罕见的“圆形图像”(图1-2),展现出与“世界地图”间的种种关联。它引发了我对于科斯塔创作动机及其所参照的“图像来源”的极大兴趣,并由此确定了硕士论文的选题。

图1.博洛尼亚圣雅各伯圣殿本蒂沃利奥礼拜堂

图2.洛伦佐·科斯塔,《名誉的胜利》(左)与《死亡的胜利》(右)

为了对这一图像展开深入研究,2016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并在此期间,逐渐关注到科斯塔相关创作与“罗马地图”“罗马城市图像”之间的巨大关联(图3),而罗马的“七丘”形象也开始进入我的视野。在将近两年的探索过程中,也不乏举步维艰的境遇,但所幸的是能够一直得到老师的指点和支持,最终借助这篇论文揭示出“罗马七丘图像”与科斯塔壁画创作、博洛尼亚城市图像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有幸获得“千里行提名奖”,给予我在城市“地理图像”领域继续前行的动力。

图3.老普林尼时期的罗马城

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我对于“罗马七丘图像”的关注,也在跨文化研究的视野之下不断打开。在李军教授的指引下,我在近代早期的全球体系中,重新审视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艺术,进而关注到葡萄牙在这一时期乃至17-18世纪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将硕士阶段壁画个案研究中的“罗马七丘图像”,置于跨文化的视野之下,催生出“‘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的跨文化选题,致力于探讨“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转移”现象(图4-5)。

图4.《海边的城市:里斯本一 景》

图5.《澳门地图》,艾萨克·科梅林

由于意大利的文献资源、城市遗产能够为这一选题提供关键性的指导和帮助,2019年9月,我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再次前往博洛尼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累积走访了百余个欧洲城市,希望能够借助欧洲各地的城市遗产、大学的学术资源,对城市图像加深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繁多的图像材料也常常令我迷失其中,但历史文献的关键作用也随之显现,图文互证的分析方法,使我能够围绕一条特定的历史线索,在跨地域的历史探索中不失航向,最终站在欧洲地理发现的前沿之地“回望东方”。

中西方力量博弈:罗马圣城景观的“转移”

《“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这一选题对我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使有幸能在欧洲设身处地进行研究,也依然遭遇了意大利疫情的困境。但就在博洛尼亚这座古城的昏黄灯光下,那些历史的碎片慢慢浮现了,它们逐渐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带领我一步步追踪那条欧亚大陆间尘封已久的圖像线索。因此,在线上完成开题工作后,我迅速制定了相关的考察计划。

由于“城市形象”与周遭的人居世界关系密切,为了在跨文化研究中探求更为严谨、精准的东西方图像联系,一种真实的“空间意识”不可或缺。然而,2020年年初,意大利疫情开始加剧,我一方面借助网络数据库积累材料,一方面也调整自身的出行计划,希望在疫情缓和后能够前往葡萄牙等地考察。经过3个多月的等待,我终于克服困难,尽可能地采取完备的防疫措施,最终辗转各国完成了城市考察,为论文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直接经验和图像材料,更认识到真实的空间意识在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性(图6-7),它帮助我不断验证此前积累的间接经验,在回国后关于罗马城市的跨地域、跨文化研究中,尽可能地注入真实的空间意识,从而以地理空间还原历史记忆。

博洛尼亞,摄于2016年(图6)

里斯本,摄于2019年(图7)

借助此前积累的图像、文献材料,以及对欧洲城市的空间意识,我逐渐认识到,从罗马城的“七丘”到帝国境内的大量山地城市,山地建城的理念已经成为罗马城市的一大共性。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这一特殊形象不仅再次得到强化,更在海权时代拓展到地中海的边缘: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一面通过系列重建罗马的计划来向圣城靠拢,一面将“水上的罗马”的理念,带到果阿等印度洋沿岸的殖民港口,使得罗马人的圣城理想,从地中海、大西洋转移到印度洋,在适应山区、平原、海滨和岛屿的过程中,又进入其暂居地“澳门”,最终在东西方力量的抗衡当中,于西方遥想中的“真十字之地”,展现出一座“水上罗马”的东方形象。

《“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对于15-18世纪城市图像及其背后地理空间的研究,能够将相关现象置于全球化的语境当中,不仅揭示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港口城市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借助“罗马帝都形象”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扩展,展现出中国文化在抵御西方殖民文化侵袭过程中的力量和抗衡作用,以至于每次回望,都感慨自己有幸触碰了这样一段峥嵘而不凡的历史——即使我所呈现的只是一个“隐秘的角落”。

责任编辑:王新伟

猜你喜欢

科斯塔圣城博洛尼亚
跟着狐狸老师去看展(四)
神秘的玛雅密码 ⑨圣城迷道
神秘的玛雅密码
—— 圣城迷道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谁让你插队
谁让你插队
谁让你插队
圣城的月亮
梦回博洛尼亚
2013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览会(CERSA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