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艺术类高校专业课实施路径探究

2021-08-30赵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新时代

赵莹

摘 要:艺术类院校专业课教学实施效果是体现其人才培养及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剖析专业课教学中主要的艺术流派、个人能力、教学秩序等问题,阐明提升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从合理制定专业课“制度规范”、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以实践促教学等方式,提高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教学

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展现的几重张力

1.艺术流派的差异化与课程范式的标准化

艺术流派,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相同或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统一体。不同风格的差异化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它存在于书法、绘画、京剧、舞蹈、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中,也正是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流派,才构成了艺术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当下,艺术类高校作为艺术传承和传习的主阵地,艺术风格的差异化在专业教学中必然存在,专业课教师的派系和风格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属性”,这种紧密的师承关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兼容并蓄的胸怀,而不同流派专业教师的授课特点与大学教学体系的标准化课程范式形成一定的张力。

2.教师个体因素的差异化与教学体系的均衡化

艺术类高校,尤其是音乐院校,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模式,即一位教师单独为一名学生授课的教学形式,贯穿整个学程。这是全世界音乐院校专业课教学的通用模式,是音乐专业的教学规律。它的优点在于最大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特点、能力等因素,给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安排,根据学生每周练习的成果,随时修正学生的问题、调整授课进度。教师教学水平高、自觉性强,学生受益终身;而专业能力较弱、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教学中成才、成家。教学体系是指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是教学中的“主线”,也是“底线”,如何用教学体系的均衡化优势承托教师个体能力的差异,是值得艺术类高校重点考虑的问题。

3.教学实施的自觉性和教学管理规范性

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教师多为艺术家,他们普遍比较“自由”,教学秩序也相对“自由”。如何促使教师与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是每一个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各高校基本上通过查课、打卡、师生签字等方式,试图规范主课的教学秩序,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治标不治本。改善了“上课”的问题,却不能改善“上好课”的问题,这对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质”的改变,甚至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反感。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驱力”,使教学实施自觉地达到教学管理的规范要求,是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需要探索的路径。

艺术类高校专业课实施路径探索的时代性与必要性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要严把学生考试和毕业出口关,落实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系统部署。切实切中教育教学的要害,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近几年,艺术类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不断加强综合素质,强化核心能力。作为艺术类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专业课授课质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推进艺术类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可靠落脚点

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给出明确指示:“瞄准世界一流,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有效扩大国际影响,实现跨越发展、超越引领。”艺术类高校想要实现跨越发展、超越引领,必须牢牢掌握专业领域话语权,培养出一批综合能力强、专业能力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对艺术类高校而言,专业课实施路径的新探索,是推进艺术类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经之路。

3.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艺术类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双重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索教学的新路径,是艺术类院校履行双重使命的重要基础。

探究专业课教学实施的新路径

1.优化课程标准—专业课实施的“制度规范”

如果说制度是大学组织的行为规则体系,那专业课程标准就是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制度保障。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含课程目标、学生能力培养标准、教学内容、能力考核方案等。近几年,中国音乐学院通过整理、归纳国内外音乐家、教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长期存储在各个教授头脑中的教学体系求取“最大公约数”,找出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规律,形成专业课教学的“制度规范”,以一种可操作、可检验的文本方式,分享给更多师生,提高了专业教学的质量。

2.提升育人能力—专业课教师的综合能力

专业课教学除了“授技”外,还应该“授艺”,更应该“授德”。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全方位提升育人能力。大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价值取向渐进发展的窗口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至稳固的关键时期。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不断修炼自我,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发挥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

3.加强艺术实践效能—以实践促教学

人们经常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形容艺术类专业练习的重要性。这句话反过来一样适用,台下的学习、练习再多,也要经过台上短短一分鐘的检验,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中国音乐学院每学期增加两次教学工作坊音乐会,在专业实践上加“负担”,使原有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变成“月考”,学生每个月都要上台公开表演,“逼迫”学生多练、教师多给学生上课。成为可量化、可检验同时又可选择、可自主的实践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实践和教学的质量。

在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艺术类院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遵循教育规律,尊重艺术规律,立足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艺术类院校专业课教学特殊性,回归本体,结合实践,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时代艺术类高校专业课实施路径,为艺术领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王黎光.中国音乐学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规划[J].北京教育(高教),2020(10):27-30.

[2]王黎光.构建“中国乐派”课程体系的学科基础及实施路径[J].大学与学科,2020,1(1):25-27.

[3]祁红.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之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173-174.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专业课新时代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