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必修课思政教育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探究

2021-08-30秦东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高校

秦东生

摘 要:高校开设党史必修课不仅增加了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机会,而且也为党史研究提供了学术支撑和阵地依托。将党史必修课贯穿高校思政全过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武装大学生头脑抵御错误信息侵蚀的需要,更是立足党史研究发展党史事业的需要。从价值、逻辑与实践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党史必修课贯穿高校思政全过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党史必修课;高校;思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必须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全面有机融入思政全过程,如何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上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如何善用历史资源以达到育人全过程中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育人效果是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

价值探究: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蕴含

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优质育人资源。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指示中提到,“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与已纳入“十四五”規划建议的“四史”主题集中教育相互呼应、重点突出、联系紧密。建党以来,不断涌现出的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先进理念、实践、人物、事迹共同组成了优质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一起,共同为高校历史学科建设及历史课程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1]党史学习,不仅仅是一般的史实教育,更是建立在历史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内容呼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实然性的历史基础。[2]

2.中国共产党的时空发展印迹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搭建崭新育人载体。党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在当今高校立德树人各环节中被挖掘凝练出系列的道德理想、崇高信念、时代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中丰富大量、生动形象的可触摸、可阅读、可沉浸、可欣赏的实物、实地资源,成为串联红色历史文化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育人新载体。蕴含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陕甘宁红色基地、弘扬艰苦卓绝精神的雪山草地红色基地、代表着人民胜利的京津冀红色基地等,为各地大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包含着党的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的优质素材资源,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提高道德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催生育人动机。从时代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事业加快了我国步入数字化信息社会、占据世界科技高地的步伐。“数字化”时代下,信息传播加速、传播形式多样、生活方式改变、思维模式转变等时代巨变已催发教育教学形式的更新。“数字化”时代,要求高校通过各类课程潜移默化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时代要求。从国情的角度分析,百年建党历史更加厚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同于西方国家发展路径的独特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需要在新时代继以解读、传承和发扬,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切实要求。从全球的角度分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有了更多的世界影响力和话语权,但同时也一直伴有一些西方国家的质疑或抨击。[3]在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互融共进的步伐中,旗帜鲜明地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倒逼着高校思政育人力量整合、集体发力的思考与转变。

逻辑探究: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联系

1.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性质相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都具有高度的政治属性。[4]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能够带领广大青年有效认知党的奋斗发展史,激发对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正确路径选择的情感共鸣,夯实增强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信念,这与新时代中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和社会主义高校政治育人的职能相照应,与高校全面推进的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性质一致。

2.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相似。一是立德树人。从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是要打通高校各门类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从而最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有机融合。[5]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树立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坚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信;同时,能够更好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和实践育人实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统称“三进”)。二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指通过歪曲、片面、丑化、虚假的“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及国家领导人,否定我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其“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在“十四五”规划开局迎接第二个百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时期,将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贯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局,对社会主义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7]三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现今高校仍面临着专业课程占比大、一味侧重知识点掌握考察等现状,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强调了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显隐结合、学生成长德艺双馨、社会考察德才兼备的重要性,基于之前探讨过的党史学习教育在育人环节中资源优质、载体丰富、背景浓厚的特点,更突出体现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共通性。[8]

3.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内容契合。第一点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从历史的学习和领悟中洞察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宏观历史视野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辉煌历史成就中强化民族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发展道路。[9]第二点体现在从高校课程构成来看二者内容互补,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是高校课程思政中思政课程和一些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同时我国高校专业发展史的历史背景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分不开的。[10]第三点体现在相似的历史发展轨迹。[11] “四史”学习教育在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与课程思政发挥主渠道支撑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互融通与促进,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思想、“四史”主题教育、课程思政等,都体现出加强历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通,这对于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重要意义。

实践探究:如何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1.关注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一是强化课程建设。[12]在开设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的同时,高校应注重党史元素的有效挖掘,充分结合高校专业发展、所在地历史、校园人物、故事案例等方面思政元素的挖掘,加强课前思政素材精心挑选、课上教学手段恰当运用以及课后育人元素融入实践指导环节,保证党史元素贯穿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13]二是创新学史育人教学方式。结合之前章节研究提到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内容优质、载体丰富的特点,顺应社会科技发展潮流,将时下热门的VR全息观影、AR等技术应用教学环节,展示多样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源,实现全程、全息、全员、高效的媒体传播效果。[14]同时,在坚守传统授课、讲座、征文等教学参与环节基础上,结合高校课程思政显隐结合的要求,实践党史情景剧、历史校馆参观、红色影片展演等互动性、自主性更强的学史形式,增强党史育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当下,众多高校已踊跃实践,如复旦大学将本科生参与制作的微党课视频搬上B站平台,深入挖掘本校校史资源,生动展现本校校友的革命故事和奋斗历程。[15]三是重视教育话语自觉、自信。[16]在所有课程的话语表达中,时刻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传递民族自豪感与报国强国壮志,鼓励时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勇敢担当。

2.加强党史“必修课”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厚植高校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及其他课程教师要做到“六要”,即“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要求思政育人教师教学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全面解决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两张皮”的难题。[17]另一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参与人员构成的丰富性。在现有教师为主力的基础上,开拓校内外育人场景,着眼党史相关的校馆基地资源深挖,将党史讲解员、高校领导、党史专家、行业校友等人员及配套教育场景纳入思政育人党史“必修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来。[18]

3.学校各部门协同保障。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計。党政部门主动作为,学校各部门加强协同联动,抓好教研方面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教学指南、大纲和方案建设,优化校园管理,保障经费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组织保障,强化教师党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与教书育人融合实践过程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教工党支部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各部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孕育党史学习浓厚的文化氛围。落实落细党史学习教育育人全程关乎激励、评价、制约机制、监管、协同育人等多层面的育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11]耿思嘉. 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21(2): 37-39.

[2][6]虞志坚.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J]. 江淮论坛, 2020, 304(6): 17-21.

[3][16]李晓培,胡树祥.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与当代意义[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1): 100-104.

[4][7][9][12][14]唐壮东. 将“四史”教育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N]. 广西日报. 2021-01-04 (6).

[5][8][10][13]李强华. “四史”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0, 22(4): 30-33, 43.

[15][18]李晨琰,吴金娇.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引导青少年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N]. 文汇报. 2021-03-18(1).

[17]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1).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思政高校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