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女性风尚

2021-08-30聂作平

同舟共进 2021年8期
关键词:石榴裙武则天

聂作平

【丝绸:重要的外贸资源】

辰时,朝阳喷薄而出,明丽的阳光越过高高的宫墙,斜照在乾元殿前。大殿内外,身着不同颜色袍服的官员们排列有序,悄然肃立。他们以一如既往的恭谦和敬畏,迎接又一次朝会的到来。

安静中,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随着铃声由远及近,大殿正前方,年近七旬的大周皇帝武則天,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落座。铃声,来自于女皇腰间几只黄金铸造的小铃铛。

细心的老臣们会发现,和以天后身份参与朝政,或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的时期相比,三年前称帝、改国号为周并定都洛阳的武则天更加自信,当她与同样白发苍颜的狄仁杰等重臣交谈时,脸上常会带着浅浅的微笑。

但这一天,大臣们发现,女皇脸上的微笑消失了。就在大臣们惴惴不安地猜测时,一个叫侯思止的官员被女皇下令重罪处置。

——这是根据有限的史料,可以较为准确复原的发生于693年间的一桩公案。

侯思止,雍州醴泉(今陕西礼泉)人,乃武周时代的知名酷吏。他原本是一个卖胡饼的小贩,因诬告舒王谋反起家,累迁至侍御史。在任期间,罗织罪名,构陷宗室大臣,制造了多起冤假错案。

侯思止一向以巧言善辩而深得武则天宠信,他向女皇请求出任侍御史时,武则天说,“可惜你不识字”。侯回答,“獬豸(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也不识字,可它知道用角去顶那些有罪的人”。武则天将没收的官员住宅赏给侯思止,侯推辞说,“这些反叛陛下的逆贼的宅第,我非常厌恶,不想住那里”。这些投机取巧的话,让武则天龙颜大悦,随即给了侯思止更为丰厚的赏赐。

侯思止到底犯了什么大错,以至于向来宠信他的武则天竟在朝堂上大怒呢?

洛阳城外,阡陌纵横,一排排桑树排列整齐,绿油油的桑叶经过雨水的浸润,更加肥硕。中国是栽桑养蚕的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关于蚕、桑、丝、帛的记载已比比皆是。丝绸织物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代,无论是产量、品种、工艺、质量,都堪称“世界之最”。由于气候变迁,今天的洛阳地区已没有桑树,也不养蚕。不过,唐朝的年平均气温要比今天高出两度左右,洛阳乃当时的重要蚕乡。

当武则天还是花季少女时,唐太宗曾令御史萧翼到越州,从王羲之后人手里谋取《兰亭集序》。萧翼乔装打扮,谎称是来自洛阳的蚕种商人。由此可见,唐代洛阳在蚕桑方面的举足轻重。

有趣的是,在深入了解栽桑养蚕之前,偶尔获得丝织品的西方人,误以为丝是从树上长出来的。西方对丝绸的执着追求,让这些在漫不经心间摇首吐丝的小小蚕儿们,吐出了一条绵长辉煌的丝绸之路。

然而,即便是当时全球唯一的丝绸出产国,在唐朝,丝绸仍然是昂贵的奢侈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原本繁荣一时的丝绸之路行旅稀少,终至绝迹。到了武周时代,女皇派重兵于天授三年(692年)收复了安西四镇,恢复设置安西都护府,丝绸之路由此恢复了昔日荣光,并向更为广阔的地区延伸。

丝绸之路上,从洛阳出发的商队,马匹和骆驼上运载着大量丝绸。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是武则天时代唐政府最重要的外贸利器。为此,武则天下令,民间禁用丝绸。

侯思之被杖杀的原因,就是滥用丝绸。

【女皇腰间的铃铛】

武周时代的洛阳,大多数人一生都与丝绸无缘。那些光滑如水、轻若无物的绫罗绸缎,注定为社会某个阶层所独享。

从款式上说,唐朝时,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常服并没有太大区别。以女人而言,大多是高腰裙和短襦上装。不过,从质地和颜色看,却有着霄壤之别。

按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用丝绸,六品用丝和布的混合品,六品以下和平民百姓只能用麻布和葛布。通过服装的颜色与饰物,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所以,在唐朝,“以貌取人”是很正常的事。

首先,赭色,也就是赤黄色,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使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后来,父子二人在长安相见,肃宗脱黄袍,着紫衣,以示让位于父;玄宗亲自将黄袍披到肃宗身上,以示自己不再是皇帝。

皇帝以下,三品以上官员服紫,饰玉;五品以上官员服朱,饰金;六品和七品服绿,饰银;八品和九品服青,饰输石;至于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基本只能服白色和黑色,饰铜、铁。

有关服饰的规定,也显露出了唐人温情的一面:平民百姓在结婚那天,特许穿红戴紫。

唐制,每逢朔日,在京的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者,都要参加朝会;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则天,必须穿戴朝服。作为权力等级的物化,冠服制度在古代中国源远流长。唐朝初年颁布的《武德令》规定,天子之服有十二等,不同场合需要穿戴不同的衣冠,方能与礼仪相合。

不过,与庄重而呆板的朝服相比,女皇更喜欢石榴裙。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是因为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唐诗中对此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云:“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

时值初夏,云淡风轻,神都洛阳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不冷不热的气温,正适合着一袭丝制的长裙。武则天的衣橱里,她最钟爱的就是那一件件石榴裙。或者说,不论豆蔻年华的少女时代,还是姿容迷人的青春岁月,抑或渐渐老去的暮年辰光,如同石榴般鲜艳烂漫的长裙,才是她永恒的心头好。

丝线与金线制成的石榴裙,色彩绚烂,雍容大气。一方面,既能凸显女性的曼妙身材,另一方面,也能衬托千古一帝的威仪和华贵。武则天之后不久,还有另一位绝代佳人像她那样喜爱石榴裙——那就是杨贵妃。

传说杨贵妃尤喜石榴花,爱吃石榴,亦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天宝年间,唐玄宗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玄宗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她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一日,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贵妃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皇上唇边,耳语道:“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玄宗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令武则天烦恼的是,随着年岁渐增,她的身材变得臃肿。尽管唐人以丰腴为美,但过度丰腴仍然有损形象。更要命的是,肥胖不仅使她行动不便,而且双腿稍一动作,就会发出“哧哧哧”的恼人之音。

如何解决这个小小的烦恼呢?几年前,武则天驾临神都苑时,偶然听到马匹颈下的铜铃发出脆响,她灵光乍现,便令匠人制作了一些黄金的小铃铛系在腰间。

从那以后,每一走动,悦耳的铃声就轻轻响起,丝绸的声音被淹没。

【一半阴柔,一半阳刚】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一千年间,是欧洲的中世纪。漫长的中世纪,人们十分推崇女子的胸部,认为它是女性美的象征。那时,不论是出入宫廷的贵妇还是居于坊间的平民女子,上衣都较为暴露。

与此相类似,唐人也对适度裸露有一种特别的推崇和迷恋,武周时期尤盛。

唐朝的建立者李氏家族,本身有胡人血统,兼唐朝承北朝之余绪,葆有一种奔放和开朗的风气。武则天从垂帘听政到君临天下,进一步打破了男权社会的藩篱,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如同上涨的潮水。

唐初,女性外出,还要披一种把人从头到裙底都包裹起来的薄绢,称为“幂离”。随着武周时代临近,幂离变成了“帷帽”,也就是一种附有面纱的帽子。经过武周时代洗礼,帷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波斯传来的新式帽子,看上去与今天女子打网球或登山所戴的遮阳帽有几分相似。

女性把脸露给陌生人的同时,还尽量展示躯体之美。其时,女性以襦裙装为主。襦,即上衣;裙,即下身束裙。初唐时沿袭隋朝风俗,流行短衫长裙。它的特点是上衣短、裙腰高,裙腰甚至高到腋下,上衣掖在裙里,从而以修长的体态,勾勒女性曲线。

到武周前后,女性上衣的领口开得越来越低,裙子腰身慢慢下移,从出土的武周时代的陶俑和壁画看,酥胸半露几乎成为标配,并且略显夸张。帔子则流行宽大的样式,绕身一周在胸前交叠,如同披肩。欲遮还显,欲说还休,正如诗人所谓“粉胸半掩疑晴雪”,女性的独有魅力呼之欲出。

有一种说法是,在武周时代,女性的上衣领口悄悄下降了约5厘米,若隐若现的女性韵味,正是那个时代开放包容的象征。

有意思的是,武周时代的女性,一方面用低开口的上衣和高腰裙展示婀娜的身姿;另一方面,又用男装获得英气与豪迈,从而集阴柔与阳刚于一体。

某日,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洛阳宫设宴。突然,一个身着“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的青年男子闯进门来。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擅闯皇宫禁地呢?唐高宗不由勃然大怒。定晴一看,这个青年男子,其实正是他宴请的主角——他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

唐高宗不解地问太平公主:“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身为男人而又深居宫禁的唐高宗自然不清楚女性服饰的风向。斯时,女着男装已是从洛阳扩散到整个帝国的最新潮流。

起初,着男装的是王公贵族家的侍女。她们如此穿戴,可能是为了方便游走于闺楼和外庭之间。久而久之,女着男装的潇洒帅气,竟让深宅大院里的千金小姐和朝廷命妇也竞相效仿。

男装款式相对单一,武周时代的女性引进男装的同时,也将它与女装混搭,从而造就出别具一格的美。从洛阳唐墓中出土的陶骑俑可以看出,它定格的男装打球的妇女,有的身穿男式缺骻袍,头上仍露出高高的发髻;有的不仅着男式袍,还裹上了纱罗软巾的幞头,袍下却是花裤和女式线鞋。

男和女,阴与阳,俊朗或姣美,这些原本对立的东西,就这么神奇地混搭在一起,在唐人审美旨趣的嬗变中彰显出时代发展的印迹。

【羽衣与梅花妆】

如果说女着男装还不够出位的话,那么,另一些奇装异服则更具想象力。

公元684年,武则天将在位仅55天的儿子李显赶下帝位,封庐陵王,贬往房州。前往房州途中,李显夫人韦氏产下一女。旅途之中,襁褓也没准备,李显只好脱下衣服把女婴裹起来。为此,他给女婴取名“李裹儿”。

14年后,李显一家回到洛阳,他被复立为太子,李裹儿受封安乐郡主。至此,生下来就饱受艰辛的李裹儿,终于蝶化为锦衣玉食的天潢贵胄。

或许是要弥补孙女早年的苦难,也或许是为了彰显女皇对武氏家族皇恩浩荡,李裹儿嫁与武则天的侄孙武崇训时,武则天赐给了李裹儿一条裙子。

这是一条举世无双的裙子。它色彩绚丽,隐约能看到许多鸟儿的形状。更令人叫绝的是,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侧面看是另一种颜色;陽光下看是一种颜色,灯光下或阴影下看是另一种颜色——如此神奇的裙子,全在于它用的原料。它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麻布或葛布,而是上百只鸟儿的羽毛。

上行下效,当安乐郡主穿着这件皇帝祖母御赐的“百鸟裙”举行婚礼时,她立即成为引领洛阳乃至整个大唐帝国时尚的风流人物。那些有条件的王公贵族家的女性,无不以拥有一件与安乐郡主同款的裙子为荣。

但没料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百鸟裙的流行,使得江南地区的森林里那些羽毛鲜丽的鸟儿,几乎被捕杀一空。《旧唐书》上说:“自安乐公主作毛裙,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

世事无常,短短几年后,一心想效仿祖母的李裹儿被李隆基诛杀。李隆基登上帝位后,令宫中女人交出所有奇装异服,包括百鸟裙。大殿前,李隆基下令,将堆积如山的服装付之一炬。

冲天而起的火光,宣告了一个时代正在化为灰烬。

武则天时代,女子参政成为风尚,女皇手下设有众多女官。这些女官中,有一个姿容出色、气质出众的年轻女子。当武则天升上御座,与文武百官商讨国事时,年轻女子就在一旁的矮几上俯首弯腰,飞快地记录谈话内容。她的两眉之间,有一个显眼的梅花图案——此人就是上官婉儿。

她为什么要在额头上饰以梅花呢?这得从上官婉儿的身世说起。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曾出任宰相。但由于触怒武则天,上官婉儿的祖父和父亲均被处死,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起发配宫中为奴。14岁时,她卓越的文学才华深深地打动了武则天,武则天赦免其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随侍左右。

一天,武则天召宰相李迥秀谈话。李迥秀是全国知名的美男子,上官婉儿早就知其大名,忍不住几番从案下探头观望。没想到,好奇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上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

谈话结束后,上官婉儿写了一首《乞拔刀子诗》,武则天才同意她将额上的小刀取出来。此后,她原本光洁如玉的额头上,有了一道明显的伤疤。

对一个年轻美丽的女性来说,这道伤疤无疑是胸口永远的痛。上官婉儿只好别出心裁。她用金箔剪成梅花形状,涂成红色,然后贴在伤疤处。如此一来,不仅伤疤被遮掩,反而平添了另一种风韵。

上官婉儿的“梅花妆”渐渐成为时尚。从此,女性的装饰之物,有了这种被称为“花子”,又被称“花钿”的东西。经过不断发展,花子的原料,既可以是金银,也可以是纸张、茶油花饼乃至鱼鳃骨甚至蜻蜓翅膀。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被处死时:“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与杨贵妃一样,上官婉儿也在风华正茂的年龄被李隆基所杀,成为“红颜薄命”的又一注脚。那也是一场 “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悲剧。只不过,没有人为上官婉儿写下凄美的挽歌。

“花子”之外,唐代女性脸上的妆饰还有额黄、画眉、画魇和点唇等多种。从皇宫到民间,只要有条件,对美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额黄就是在额头上涂以黄粉,黄粉的材料,有两种可能,一是金粉——宫廷或权贵家的妇女使用,一是植物提取物——普通人家的妇女使用。据考证,额黄起源于汉朝,到唐时成为风尚。李商隐写寿阳公主出嫁时的妆容,乃是“八字宫眉捧额黄”,而另一位叫裴虔余的唐代诗人则写一位妓女“半额微黄金缕衣”,可见在唐代,不论上流社会还是普罗大众女性,都有涂额黄的习惯。

到今天,画眉仍是爱美的女子每日梳妆时必修的功课。唐代女子画眉,有两种特别之处值得一说:一是前文所说的寿阳公主出嫁时的八字宫眉。据传,那是唐朝元和年间,受吐蕃影响,女子把眉毛画成倒八字形,看上去像是在哭泣一样。二是一般来说,眉毛总是画成黑色,但唐朝曾流行过将眉毛画成绿色。岑参就在他的诗里写过:“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

【作为女性的武则天】

武则天的朔日朝会从辰时开始,这意味着,她早在大半个时辰前就已经起床。

作为一个热爱精致生活的人,哪怕到了七八十岁的暮年,每一天,武则天仍然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打扮。

女子妆容的风格,往往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太宗的初唐时期,百废待兴,女子妆容以纤细素雅为主。她们在脸上施粉变白,在两颊饰以红妆,所谓“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高宗时期,时代狂飙猛进,女子妆容便由素雅向艳丽转变。到了武周时期,女主当朝,女性意识高涨,女子妆容更加绚烂多姿、个性张扬。她们额上的花子与两颊的斜红愈见浓烈,花式愈见繁复,嘴角两边开始装饰点状的面魇。

唐朝的妇女们大多有一个首饰盒,那是一个带分隔区域的木匣,里面盛放着化妆品、梳子和簪子。

武则天也不例外。不过,她的首饰盒堪称珍宝:盒子上面是一个镜台,下部有两个隔间。当她开启盖子准备洗漱时,一个隔间的小门会自动打开,一个木雕女仆双手捧着毛巾和梳子走出来。当她使用完毕,把毛巾和梳子放到女仆手中,女仆退下,小门自动关闭。这时,另一个隔间的小门自动打开,另一个木雕女仆走出来,手里拿着胭脂、石黛和发簪。使用后放回原处,女仆退下,小门自动关闭。

首饰盒上,用金粉绘有“凤凰于飞”的图案,木雕女仆身着精美袍服,同样雪胸半裸。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皇家对仪表的重视不言而喻,因而,宫中到处摆有镜子。

其时,玻璃镜面还未问世,所有镜子都由铜磨制而成,价格高昂。物以稀为贵,镜子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比如,唐人相信,月食时为了避免月亮被天狗吃掉,必须用镜子对着月亮。

曾被武则天流放房州的唐中宗,令南方的工匠制作了堪称天下第一的铜镜。铜镜的面积达三平方米,铜质边框上铸有桂花,并用金花和银叶作装饰。这么大的镜子,是为了他骑在马上,也能照见全身。

由于高足家具在当时已经普及,女皇宫中的镜子固定在梳妝台上。那个别出心裁的首饰盒,应该也摆放于此。

洗漱梳妆后,每天清晨,武则天必不可少的另一件大事是护肤。

每年五月,洛阳郊外的河滩上,翠绿的益母草开出了马鞭状的小花。御医们穿城出郭,前来采摘。益母草晒干捣碎,加入珍珠粉、蜂蜜、白芷、黄芪、山药和白附子等十几种物质调制,发酵七天后制成丸状烘烤,成为一种纯白的硬块。尔后,放进纯银器皿中,用玉锤敲碎,研磨成极细的粉末。至此,方才大功告成。每天清晨,武则天就用这种粉末拌水后洗面、护手。这个方子收在《新修本草》中,名为“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方”。长期使用,能减少皱纹,并使颜面如玉。

精心的护理和华贵的服饰,使武则天的容貌与她的真实年龄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史称:“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她是那个遥远年代里真正的“冻龄美人”。尤为神奇的是,在69岁那年,女皇竟然还长出了两颗新牙。为此,她兴奋地下令改元长寿。

神龙革命后,年过八旬的武则天被迫将帝位让给儿子李显。这个迟暮的老人终于不再天天与大臣共商国是,而是幽居深宫,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此时的她,再也无心打扮,每日里只是草草漱洗一下而已。

有一天,李显进宫请安,当他看到母亲在几天之间竟然衰老了二三十岁时,不由大吃一惊。同时,内心深处也涌起一股难言的内疚。

对武则天而言,权力才是最好的化妆品。权力所带来的发乎内心的自信与俯视众生的威仪,洋溢到脸上,便是不可抑制的神采飞扬。这一点,无论什么样的化妆品都難以企及。

身兼女人和皇帝双重身份,武则天既有女人爱美求美的天性,也有无可比拟的权力去满足自己的天性。

唐朝中央政府机构中,有一个与国子监等并称为五监的部门,叫少府监。少府监的职责,即掌管百工技巧。简言之,就是招募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为皇帝及后妃制作包括服装、饰物在内的一应用品。武则天时代,少府监下属的绫锦坊,专门负责制作丝绸服装,有匠人达700多。这些工匠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巧儿。

一个姓李的巧儿,从武则天时代起就服务于洛阳宫。安史之乱后,他不得不辞职回乡。因为,随着时尚潮流的迅速变化,他曾引以为傲的技艺竟然没了用武之地。

距离洛阳约500公里的关中平原腹地,有一座始建于东汉末年的寺庙,历来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它就是唐代皇家禅林:法门寺。

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通往法门寺地宫的秘道。当考古工作者打开地宫的两重大门,发现了一块物帐碑,也就是地宫所藏宝物的清单。原来,在唐朝,每隔30年,皇室就会到法门寺供奉一次。帝后们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放进地宫,相当于替己持戒。

物帐碑上,有一行字让考古工作者又惊又喜:武后绣裙一腰。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并没有任何一件遗物留存人世。幽深的地宫中,难道真的深藏着武则天穿过的绣裙吗?

地宫中的两千多件文物穿越历史的风霜来到当代,考古工作者们忐忑不安地一一检查后,有了结果:他们找到了一条埋葬1200多年,却依旧闪闪发光的石榴裙。

无疑,它就是物帐碑上说的武后绣裙。这条石榴裙历经千年不腐不烂,并且光芒夺目,在于它高超的工艺。裙子是用蚕丝和金丝混合织成。其中,金丝直径只有0.06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3。

史载,当武则天还是后宫一个普通的才人时,偶遇了唐高宗。那天,她身上穿的就是一件精美的石榴裙。于武则天而言,石榴裙既是她与唐高宗爱情的见证,也是她青春年华的象征,它如同一条隐秘小径,曲曲折折地通往千古女帝的心灵深处。

后来,一向以坚毅果敢示人的武则天,在一首小诗里,流露出了似水柔情。那柔情,便由石榴裙的丝线牵引而出: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猜你喜欢

石榴裙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的遗嘱
让人“拜倒的石榴裙”是啥裙?
让人“拜倒的石榴裙”是啥裙?
“石榴裙”是一条什么裙
“石榴裙”是一条什么裙
“石榴裙”是一条什么裙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