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金属箔的“材料美”及其在岩彩绘画中的表现力

2021-08-30陈娜

美与时代·上 2021年3期

摘  要:金属箔是造型艺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中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不同的金属材料赋予画面不同的材质美感。金属箔在现当代岩彩画中的运用,使岩彩画变化出了多样的肌理效果和审美风格。结合金属箔自身的材质特点和在不同岩彩画中的肌理效果表现,探讨金属箔的材质美感以及在岩彩画创作中运用的多样性,对其表现的肌理效果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金属箔;材料美;岩彩画

一、金属箔的定义与分类

金属箔——金属延展成的金属薄片,是造型艺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金属材料。现当代,金属箔的运用也为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且突破了画种的限制,在中国画、油画、岩彩、唐卡等中均有所体现,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

我们常见的金属箔种类有金箔、银箔、铜箔、铝箔等,其中金箔和铜箔的颜色相近,但金箔价格昂贵,所以在绘画中,铜箔经常作为金箔的替代品被使用。银箔由纯银加工而成,容易氧化产生不同的色相,古代就有用硫磺熏黄银箔代替金箔的做法,因此现当代重彩画、岩彩画相对于金箔,银箔使用的范围更加的宽广。金泥是将箔加工成细的粉末,后用动物胶调和成泥状,常用的有金泥、银泥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金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金同样也被运用到绘画领域,如金碧山水。元代《画鉴》中的“李思训画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成一家法”即可看出李思训绘画风格的典型特征。除了在绘画中,金箔在壁画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敦煌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等都有所体现。在壁画中除了贴金,沥粉后贴金、金泥勾金等也是常用的技法。人物衣物上花纹金粉(泥)勾勒,细致工整、配饰、头冠沥粉贴金,祥云、器物等用金箔贴金装饰……画师们将金箔的技法在壁画上运用到完美的境地。壁画上凸起的金线,不仅使画面达到了丰富绚丽的视觉效果,也营造出极强的宗教氛围,令人心生崇敬之感。

二、金属箔的各种表现方法

根据金属箔自身的特点和画面构成、题材表现的需要等,金属箔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除了上述所说,常用的还有洒金、烧箔等。

(一)不同形态的表现手法

运用切金的手法,将箔切成大小不一的形状,这种手法,自古以来在日本等东亚地区就非常流行。块状金属箔用竹刀切成条状或者丝状,在需要贴箔的位置平涂胶液,用竹夹轻轻夹住金箔的两端(小块金箔也可一端),使其贴于画面涂胶处。

除此之外,根据画面的需要,将贴箔剩余的残箔放入不同目数的洒金筒内,用稍硬的笔在筒内搅动,碎箔洒落于画面,呈现星点状的肌理效果,后用生宣覆盖其上,用软刷扫过宣纸使碎箔粘于画面防止脱落。

(二)刮擦、罩色的表现技巧

在预先做好的基底上,根据画面效果刷上与金属箔颜色较相近的矿物质颜料或者水干色后贴箔,干后再用胶矾水打湿,用刮刀或者稍硬的毛笔刮擦金属箔的表面,让局部的底色通过斑驳的金属箔显现出来。例如张导曦的作品中,大量运用刮擦打磨金属箔的技法,使金属箔与画面基底的色彩融为一体,箔面产生的各种色调使画面取得了高度的统一。

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即为罩色。在画面贴箔干后,根据画面的需要,用胡粉或胡粉加矿物质颜料来罩染。由于金属箔与矿物颜料材质的相异,叠加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比如在银箔上用稀释的胡粉去罩染或刮色,会产生明亮的白色感觉;同样的方法在金箔上,明度会相应地减弱。

(三)硫磺烧制变色的表现方法

硫磺烧制是主要针对银箔而言,因为金箔、铜箔较稳定不易变色。根据硫磺与银箔的化学反应,银箔可氧化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如常见的蓝色、绿色等。

银箔贴在画面后平放,干后堆盖硫磺粉或喷洒液体硫磺水。硫磺粉放置于银箔上,根据画面的色彩要求设置反应时间,时间过短,呈现浅灰色;时间过长,则银箔烧完留下没有光泽变化的黑色。所以,把握烧制反应的时间,达到需要的效果后,将硫磺粉末从银箔上除去,刷一层胶矾水防止银箔继续氧化变色。硫磺水相对粉来说,不容易烧制均匀,但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做出凹凸不平的画面效果,增加画面肌理。用熨斗加热烧制,则可以加快银箔变色的速度,只是要注意烧制的温度与时间。

三、金属箔自身的材料美感

发挥材料本身的材质美感,也是当今造型艺术所追求的要素之一。金属箔作为一种特殊的带有闪光感的金属材料,在重彩画、岩彩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画面上,可将金属箔用胶粘合固定作为基底物,通过打磨、烧制等手法营造与主题相适应的肌理,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

画家根据画面构思使用不同形态的金属箔,运用刮擦罩色、烧箔等多样的绘画技法,使画面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形成不同的视觉美感。如叠加水干色使用,金属箔可平贴于画面,单独作为画面肌理或罩色后作为基底皆可。但叠加颗粒状的矿物颜料使用时,金属箔不再平面化的贴合于画面,而是以破碎、斑驳的形式存在。同时,金属箔自身所带有的金黄色或银白色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美感。

四、金属箔在岩彩绘画中的表现力

“岩彩”至今已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色彩体系和审美理念,随着技法的不断探索与出新,金属箔的应用不断得以凸显。金属箔的使用,常因画面的色彩、肌理效果和画家个人的技法喜好而有所不同,最终的画面效果也是各有不同且自由。金属箔独特的金属材质美感和金属光泽感如何在画面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取决于画家自我的审美和技巧运用。如何在画面中体现这种材质美感,本文结合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从以下角度浅谈金属箔在岩彩绘画中表现力。

(一)装饰感

金属箔的材料语言转化为画面的装饰语言,大量金属箔的运用使画面带有一定的装饰性风格,贴箔、烧箔等技法的使用也给予了画面不同的色彩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采萍先生喜好运用金属箔的绘画装饰语言大胆创新画面,如《金芭蕉》即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画面以一株茂盛的芭蕉为主题,芭蕉叶不再是传统的三矾九染,而是在渲染的基础上运用了贴金箔的技法。将箔贴于叶面,以打磨后的破碎颗粒感突出芭蕉叶的质感,结合产生的统一的装饰效果使画面看起來有别于传统绘画。

湖北美术学院画家张导曦,他的作品运用大量的金属箔进行创作。无论是贴箔、切金、烧箔等,均在其画面中有体现。同时大量金属箔营造的装饰美感,也使画面脱离了传统绘画的分染罩染。他的绘画题材以荷居多,如木板重彩画《金夏》,以圆形木板作为画面承载物和圆形荷叶的雏形,贴以大量的金箔凸显荷叶的形状,荷花瓣用银箔,荷杆、卷叶等运用矿物质颜料,不同的材质和色泽区别各元素之间的质感。圆形荷叶贴箔烧制,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加强其装饰感。又如作品《荷韵》,一枝荷花亭亭玉立,荷花的造型不再用传统的勾线、罩染表现。先用胶液平涂出荷花的形态,留有适当的空白挤出荷花的“线”,将银箔贴在预先涂有胶液的地方,轻压后用毛笔“扫”去多余的银箔,荷花的形态塑造完成;荷塘的水纹由细条状的金箔贴出后薄刷水干色,画面“制作”感较强。

(二)空间感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留白”、山水画的“三远”,都是对画面空间感塑造的诠释。在岩彩画中,颗粒感的矿物质颜料削弱了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而金属材料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如何运用不透明的金属颜料表达画面空间感,也促使画家不断地去尝试。

金瑞的作品在保留人物写实的基础上,背景多抽象化处理,同时大量金箔和银箔的使用也使画面的空间打破三维现实的限制,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使背景的埃及古代壁画和各种各样的动物可以自由地摆放,金属箔自带的金属光泽感和打磨后的破碎感使画面富有层次,也使画面更加的神秘。如《梦回埃及》中大量地运用了贴金属箔的效果,壁画、飞鸟及抽象化的事物使画面氛围非常自由。画面中本应虚空的背景被金属箔替代,金银色的对比增加了画面层次感,同时产生一种神秘的风格。

又如郭继英在作品《渔港》中运用了大量的银箔营造月夜下波光粼粼的海面,与主题相应。块状的银箔秩序性的排列表现海岸,碎箔用矿物颜料罩染表现水面,远处的夜空在贴箔的基础上渲染墨色,营造画面氛围。整体与局部的对比,拉开画面前后关系。块状银箔与点状碎片的交错,突出了多层次的画面空间。

(三)精致感

“精致”一词多用于形容工笔画作品,而岩彩绘画多关注于材料本身的美感和画面构成。但近年,不同画种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岩彩绘画借鉴工笔技法营造的工整、细致效果,也成为岩彩画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画家史琳的作品《清梦》,灰蓝色背景下摇曳的芦苇,一对水鸟休憩其中。造型上画家大胆的取舍,单纯、简洁。将银箔刮擦成星点状后用矿物质颜料薄涂厚堆出芦苇的形状和肌理,写意性手法、前实后虚。苇叶和杆整体用水干色平刷后提染,前景使用金箔使局部更加的響亮、细致。芦苇叶方向虽各有不同,但均有秩序的向画面左下方倾斜,与芦苇一致,暗含了风吹来的瞬间芦苇随风摆动的姿态。画面整体精致、自由。

又如郭继英的《存在》系列。画家善用贴箔、切金的技法表现画面构成,组成“无具象”的背景。大量的金箔表现画面背景营造氛围,矿物质颜料和银箔表现人物,画面工整细致。如《存在—瞬》,画面塑造了三位牧马的藏民,形态各有不同,金属箔“制作”的蒙古包使画面寓意更加明朗、深邃。

五、结语

“岩彩”是一个自由且包容的绘画形式,矿物颜料色彩种类的多样性和金属材料使岩彩相对于传统绘画具有更大的张力和冲击力。金属箔独特的金属质感、与多种矿物颜料叠加产生的“多变性”美感,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看到并运用于自己的画面。不同的艺术家有自我的风格和技巧,金属材料在画面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的审美内涵,如何借鉴且形成自己的绘画技巧,则需要学习者不断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导曦.现代重彩画金属箔表现技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2]张小鹭.现代重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3]王雄飞,俞旅葵.矿物色使用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张丽.轮回与流转——当代中国岩彩画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0(6):74-75.

[5]刘月.流金溢彩——绘画中金箔的使用方法与表现[J].美术大观,2011(6):74.

作者简介:陈娜,硕士,信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