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根域灌溉系统的柑橘黄龙病生物防治研究*

2021-08-29何鹏搏李咏梅刘宏斌范世达王金振孙致远李远航王云月

中国果树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防黄龙菌剂

何鹏搏,李咏梅,刘宏斌,范世达,王金振,孙致远,李远航,彭 磊,王云月,李 琦

(1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650201)(2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3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4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柑橘产业发展办公室)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是一种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细菌性病害[1],其病原菌主要由柑橘木虱和嫁接传播,可侵染宽皮橘类、柚、金橘、橙等重要经济水果[2],尚无有效的商业化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可防治[3]。目前中国已经有300 多个县报道有黄龙病发生。江西省赣州市自2013 年黄龙病暴发以来,砍了5 000 万株柑橘树,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发展[4]。玉溪市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47 万hm2,占玉溪市水果种植面积的1/3 以上[5],其中华宁县是重要的山地产区[6],也是柑橘黄龙病病区[7]。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病害防治方式,近些年来很受重视[8]。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9],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1-21 是一株分离自柑橘叶片的内生细菌[10],可防治柑橘黄龙病[11]。华宁县柑橘的灌溉方式以微喷灌溉为主,本研究将根域灌溉技术与生物防治的方式结合,以期给柑橘黄龙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斑茅棵亚热带水果示范园内,地理坐标在北纬24°06′,东经103°02′,海拔1 223 m,年日照时数2 190 h,年平均气温19.5 ℃,无霜期350 d,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80%,该地区分雨季和旱季,平均年降水量930 mm,6—10 月为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8 月,11 月至次年5 月长达7个月的时间为旱季。试验地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属沙砾土壤。

1.2 根域灌溉系统设计

1.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2014 年开始,作者团队在上述示范园内构建了水肥药一体根域精准自动灌溉系统[12],以2 年生蜜柑‘新津’幼树为试材,开始根域灌溉技术与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试验,建立了对比研究试验基地,根域灌溉试验地面积0.67 hm2,微喷灌溉试验地面积0.33 hm2。试验地共有1 447 株柑橘树,依据控制浇水、施肥、施药的电磁阀分成8个不同区域,其中2号阀区域有柑橘树120 株、8号阀192 株,均随机标记5 株病树为生防菌处理区,7号阀区域有柑橘树240 株,随机标记5 株树为不用生防菌对照区,相邻微喷灌溉地块(人工开关阀)有柑橘树480株,其中1 行有15 株树,选取5 株为空白对照。2017 年试验地与对照地均开始试挂果,采果时发现疑似黄龙病病果及病树,大部分集中在2、7、8号阀控制区域,标记取样检测确诊后,于2018 年开始根部施用生防菌剂的黄龙病治疗试验。

1.2.2 生防菌剂的施用

从2018 年3 月1 日开始用菌,每月1 次,一直延续至2020 年2 月,共24 次。枯草芽孢杆菌L1-21 由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害生防实验室分离,由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生产。稀释300 倍,菌浓度为3×107cfu/mL,每次每株树施菌液5 L。于2018 年5 月9 日和2019 年5月27 日抽取柑橘叶片,用于黄龙病菌含量检测。

1.3 试验方法

1.3.1 黄龙病菌含量检测

取6 片柑橘叶片,清水洗净,使用CTAB 法[13]提取叶中脉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法检测柑橘黄龙病拷贝数,方法参照文献[14]。所用引物为CQULA04F/CQULA04R(5′-TGGAGGTGTAAAAGTTGCCAAA-3′/5′-CCAACGAAAAGATCAGATATTCCTCTA-3′),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TB Green Premix Ex Taq Ⅱ由 TaKaRa 公司。仪器为StepOnePlus Real-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er Scientific)。反应体系为:TB Green Premix ExTaq Ⅱ12.5 μL,引物CQULA04F/CQULA04R 各0.8 μL(10 μmol/L),去离子水5.9 μL,DNA 溶液5 μL(约100 ng),总体积25 μL。扩增程序为:95 ℃预变性1 min;95 ℃变性15 s,59 ℃退火15 s,72 ℃延伸45 s,45个循环。每个DNA 样品3 次重复。做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33.934-X)/3.275,其中X为qPCR 反应后的CT 值,Y为DNA 模板溶液的Lg 值。DNA 模板溶液的DNA 来自m(叶中脉质量,g)且溶于100 μL 去离子水,所以黄龙病菌含量=(10Y×100)/m。

病原菌下降率(%)=[(处理前病原菌含量-处理后病原菌含量)/处理前病原菌含量]×100

校正防效(%)=[(处理组病原菌下降率-空白对照组下降率)/(1-空白对照组下降率)]×100

1.3.2 柑橘果实品质的测定

测定了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酸4个指标。其中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7—20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637—2014。总酸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2456—2008。维生素C 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86—2016。每株树3 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1 年后防治效果

由表1 可知,采用根域灌溉1 年后,同一株柑橘树的黄龙病病菌含量均下降,但是施菌液处理(8号阀)的柑橘黄龙病病菌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平均下降率为98.39%,校正防效为86.29%;未施菌液处理(7号阀)和对照的黄龙病病菌平均下降率为96.36%、88.25%,可见生防菌剂对黄龙病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照的黄龙病病菌含量也在下降,原因是施用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L1-21 后,该菌株在同一个区域里向四周扩散,借风雨覆瓦状传播,导致未直接处理的相邻植株黄龙病菌亦减少。

表1 1 年内柑橘黄龙病病菌含量对比

2.2 生防菌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和2020 年10 月测定了各处理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表2),施菌液后(2号阀、8号阀)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总酸含量均未受到影响。然而,由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L1-21 在田间扩散的原因,导致各处理植株果实品质没有明显差异。

表2 1 年内柑橘果实品质各指标对比

3 讨论与结论

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黄龙病病菌含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13],但施菌液处理(8号阀)的柑橘黄龙病病菌含量下降幅度大于未施菌液处理(7号阀),说明生防菌剂对减少黄龙病菌有明显的效果。在同一时期,施菌液处理(2号阀、8号阀)的柑橘树黄龙病病菌平均下降率大于对照,说明生防菌剂对黄龙病病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柑橘树一旦患上黄龙病,就变成不可逆。在每年同一个季节里,植株体内的病菌数量不可能自动减少,病情只会逐年加重,病菌数量增多,从而造成病树逐年失去生产能力,最终死亡。

柑橘黄龙病在不同的寄主上,发病症状差异较大,又因其症状类似缺素症,且其病原菌不能培养,因此常用的病害诊断方法为PCR 检测和荧光定量检测[14]。其中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高,还可以对病原菌定量。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测定病原菌含量,比较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病原菌含量,以病原菌下降率来计算防效,结果较为可靠。黄龙病为系统病害,根、茎、叶和果均可检出病原菌,但其含量不同[15]。Johnson 等[16]研究表明,黄龙病的病原侵染柑橘后,优先定殖于根部,根部就像一个病原菌库,源源不断地为新叶提供病原菌。因此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根部健康不容忽视。枯草芽孢杆菌L1-21 是柑橘内生菌,叶面喷施和灌根均可使其定殖在柑橘的根、茎、叶和果实内。施用L1-21 的柑橘园周围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1 km 内均可检测到L1-21 定殖,并且定殖量较高[17]。此外,L1-21 还可定殖在柑橘园内的多种杂草里[10],这些结果表明L1-21 可以离开植株寄主,借风雨传播开来,这就是为什么未施生防菌剂但是紧靠处理组的7号阀、对照的病原菌含量也下降的原因,而小路对面的对照组因为离处理组较远,其病原菌含量下降率低于7号阀。因此,以后的田间试验对照不能设在相邻地块,必须间隔1 km 以上。菌株L1-21 在田间的这种扩散特性有利于田间防治,即只是在部分植株或地块,特别是在上风口处施用菌剂,就能很好地减轻病害。L1-21 处理柑橘后,代谢组结果表明,寄主与抗病相关物质发生变化[11],防治黄龙病可能的机制为诱导抗病性,但其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柑橘黄龙病可影响果实品质和造成减产,果实症状为“红鼻子果”[18]。本试验田因L1-21 的扩散,所有植株均未出现“红鼻子果”。本研究中生防菌对柑橘果实品质4 项指标影响不明显,也可能与该菌株扩散有关。

目前尚无有效的商业化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防治黄龙病,常用防治方法为采取微量元素补给、控制传播载体柑橘木虱来阻断传播和砍伐发病植株[19]。微量元素补给在病害较轻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柑橘产量,防治柑橘木虱重在预防,而砍树对于产量来说是毁灭性的。本研究结合微生物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用机械灌溉的方法根施生防菌剂,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新思路。由于未做叶片、果实和根部的生防菌检测,植株体内有多少生防菌在发挥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检测验证。

猜你喜欢

生防黄龙菌剂
等价转化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黄龙河川道
生防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的特性与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龙核桃
巨大芽孢杆菌L2菌株生防机制的初步研究
“播可润”微生物菌剂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